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

王林

月刊

1003-9872

kqyx@njmu.edu.cn

025-86658322

210029

江苏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口腔医学/Journal Stom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最早创刊的全国性口腔医学学术期刊之一,由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开设有口腔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栏论著、口腔预防研究、调查研究、门诊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道、综述等栏目。杂志注重贯彻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重要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文科技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史雨林李刚侯晓冲白石柱...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设计电子问卷、电话专访的形式,调研了全国94所口腔医学类本、专科院校的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现状,显示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大多数院校已逐步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部分院校已开展数字化口腔诊疗技术教学内容,但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仍不普及,还存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应用需求、数字化教育课程不丰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快我国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虚拟仿真设备师资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类、诊断及治疗进展

    傅开元雷杰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类和诊断已基本取得共识.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一种具有明显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特点的心身疾病,除了临床诊断外,还要评价疼痛相关的功能丧失和心理状况.尽管外科手术治疗的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要强调治疗首选是非手术的保守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体征轻微或完全没有任何症状体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应充分考虑其症状体征对患者的影响程度,而不是仅仅根据临床诊断和影像检查结果而作出是否需要治疗的结论.

    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类诊断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MRI临床应用进展

    魏丽丽李波程勇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颞下颌关节影像检查手段的发展,磁共振成像逐渐成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由于其无电离辐射暴露风险且为非侵入性检查,可清晰显示关节盘、关节腔积液、髁突水肿、咀嚼肌、双板区及滑膜病变,在临床有较大应用价值.本文从关节盘位置及形态改变、关节腔积液、髁突水肿和翼外肌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相关性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以期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诊断提供思路.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磁共振成像关节盘移位关节腔积液

    成人下颌发育不足的外科矫治

    祝颂松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颌发育不足是牙颌面畸形的常见类型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和咬合功能.外科矫治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改变下颌骨位置和形态,恢复患者正常面部外形.本文从外科治疗的角度,将颞下颌关节这一关键因素纳入成人下颌发育不足的诊疗设计中,阐述成人下颌发育不足的常用矫治方法,包括正颌外科手术、颞下颌关节外科手术、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和牵张成骨技术等,总结不同类型成人下颌发育不足的治疗流程.为临床医生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提高这一疾病的治疗水平.

    成人下颌发育不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正颌外科颞下颌关节牵张成骨

    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进展

    赵宁房兵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组影响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系统、牙齿咬合甚至全身多种结构的病症,因其病因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复杂,使其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临床难点之一.TMD是正畸初诊患者中的常见症状之一,正畸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相关问题.因此正畸医生需要积极面对并通过深入地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TMD的分类、诊断及其发病机制并学习相关的治疗手段,积极应对临床中的TMD相关问题,并努力在TMD的多学科联合治疗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正畸错(牙合)畸形

    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关系再思考

    朱锦怡龚衍吉郑芳杰于世宾...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过去的研究通过观察性和干预性临床研究、动物实验、机制研究以及三维有限元模拟技术等手段,试图揭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然而,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使得这种关系迄今仍不够清晰.最近的研究重新考察了此前的研究结果,发现静态的咬合异常与TMD关系确实不够明确.但牙列和髁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和功能状态都有明显影响,这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治疗TMD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尽管咬合异常与TMD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以得到明确的证实,但对牙列和髁突之间相对位置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TMD,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式.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咬合异常临床研究三维有限元模拟髁突相对(牙合)平面的高度

    《口腔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口腔医学》编辑部
    30页

    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周致病菌的分布研究

    唐路薛栋杨文文张献丽...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龈下菌斑中的牙周致病菌分布.方法 选取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50例,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36例)和完全闭塞组(14例).收集术中分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采用16S rRNA PCR检测伴放线聚集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ctinomycetemcom-itans)、福赛坦纳菌(Tanerella forsythia,T.forsythia)、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enticol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5种牙周致病菌的分布.结果 P.gingivalis、T.denticola、T.forsythia、F.nucleatum在完全闭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71.4%、64.3%、42.9%和14.3%,高于在重度狭窄患者中的检出率,其中两组间P.gingivalis、T.denticola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cti-nomycetemcomitans在完全闭塞组斑块中未检出,低于在重度狭窄组的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ingivalis、T.denticola、T.forsythia在完全闭塞组患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5.7%、71.4%和64.3%,同样高于在重度狭窄患者中的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gingivalis、T.denticola、T.forsythi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F.nucleatum和A.actinomycetemcomitans(P<0.05).结论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A.actinomycetem-comitans、F.nucleatum、T.denticola、T.forsythia分布具有差异性.P.ginglvalis和T.denticola在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出率明显较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颈动脉粥样硬化牙周致病菌牙周炎龈下菌斑斑块

    腭正中旁区支持组织厚度和腭穹窿形态相关性的三维评估

    周举马俊青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不同腭穹窿形态的正畸患者在腭正中旁区域腭部支持组织厚度,分析腭正中旁区种植支抗钉植入的安全区域,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招募青少年正畸患者72例(男36例,女36例),根据腭穹窿高宽比分为高穹窿组和低穹窿组,使用CBCT图像分析法测量受试者上颌腭正中旁区各位点的支持组织厚度.结果 第三腭皱襞处的黏膜厚度均高于其他位点,腭部黏膜由内向外呈逐渐增厚的趋势,高穹窿组腭部黏膜普遍厚于低穹窿组;腭部骨和总支持组织厚度从前后方向上均呈现中间高、两侧低的特点,在第三腭皱襞后2 mm处腭部骨组织厚度最大,在第三腭皱襞前4 mm及其前方部位,从内向外骨组织厚度逐渐增高,其后的部位反之,低穹窿组骨支持组织厚度普遍高于高穹窿组;腭部总支持组织在第三腭皱襞处及其后方2 mm内腭部总组织厚度最大,从内向外总支持组织厚度逐渐增加,低穹窿组骨支持组织厚度稍高于高穹窿组.结论 在低穹窿组患者腭部植入微种植支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距腭中缝旁5~9 mm、第三腭皱襞及其后方2 mm的范围内更适合高穹窿组患者植入微种植支抗.

    腭正中旁区微种植支抗腭穹窿形态CBCT

    种植体中央螺丝扭矩衰减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虞颖娟朱文卿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种植体中央螺丝扭矩衰减的临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中央螺丝松动的适宜加力时机.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常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奥齿泰种植固定修复术后复查的患者.测量并记录中央螺丝扭矩衰减值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牙位,种植体直径,种植体负荷天数,共同支持的种植体数、牙冠数和负重比.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皮尔森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73例患者的125颗种植体.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显示,种植体负荷天数对中央螺丝扭矩衰减值有显著影响(r=0.616,P<0.001),其余自变量与扭矩衰减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据此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R2=0.475,P<0.001).结论 奥齿泰标准型种植体在正常负荷下,种植体负荷天数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中央螺丝扭矩衰减值.

    口腔种植中央螺丝扭矩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