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

王林

月刊

1003-9872

kqyx@njmu.edu.cn

025-86658322

210029

江苏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口腔医学/Journal Stom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最早创刊的全国性口腔医学学术期刊之一,由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开设有口腔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栏论著、口腔预防研究、调查研究、门诊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道、综述等栏目。杂志注重贯彻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重要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文科技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丙烯酸-柠檬酸盐-无定形磷酸钙的合成及其对牙本质再矿化的影响

    陈胤盈陈晨
    801-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并表征聚丙烯酸-柠檬酸盐-无定形磷酸钙复合物(PAA-Cit-ACP),并分析其对牙本质的再矿化作用.方法 采用溶液共沉淀法及冷冻干燥法制备PAA-Cit-ACP,采用FTIR、XRD、Zeta电位、SEM、TEM及SAED对复合物进行表征.通过SEM分析PAA-Cit-ACP对牙本质再矿化的影响.通过CCK-8 法评估PAA-Cit-ACP的细胞毒性.结果 FTIR图谱中同时出现了羧基的特征峰(1 567 cm-1和 1 416 cm-1)和ACP的特征峰(1 064 cm-1和 563 cm-1),XRD及SAED结果共同证实了其无定形态,SEM及TEM图像均表现为球形纳米颗粒.PAA-Cit-ACP的Zeta电位值为-18.47 mV.牙本质SEM图示,经PAA-Cit-ACP处理后,脱矿牙本质表面形成了大量新的矿物质.CCK-8 结果示在 250、500、1 000 μg/mL浓度时,PAA-Cit-ACP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柠檬酸盐能与聚丙烯酸共同稳定过饱和钙磷溶液,形成聚丙烯酸-柠檬酸盐-无定形磷酸钙,并促进牙本质再矿化.

    柠檬酸盐无定形磷酸钙牙本质再矿化

    黄酮类NO供体纳米颗粒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促进PDLSCs成骨分化的体外研究

    丁珂欣杨金鑫牟杰孙哲...
    806-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调节关键生理过程,与牙周炎关系密切.本研究拟探讨负载黄酮类NO供体药物的复合纳米颗粒(G10@HAP/MSN@ZnO@COS)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新型NO供体药物G10 负载于羟基磷灰石掺杂的介孔二氧化硅颗粒(hydroxyapatite/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HAP/MSN)上,并用氧化锌(zinc oxide,ZnO)填充,再通过壳聚糖(chitosan,COS)包裹,制备复合纳米颗粒(G10@HAP/MSN@ZnO@COS).CCK-8细胞实验筛选G10@HAP/MSN@ZnO@COS促进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通过脂多糖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后,将其分为Control组、G10 组、HAP/MSN@ZnO@COS组和G10@HAP/MSN@ZnO@COS组,各组分别加入新鲜培养基、5 μg/mL G10、5 μg/mL HAP/MSN@ZnO@COS和 5 μg/mL G10@HAP/MSN@ZnO@COS,培养 72 h,采用ELISA和RT-qPCR检测各组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iNOS、IL-10)的表达水平,评估其M1/M2 表型变化.用各组培养基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PDLSCs,并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评估其成骨矿化能力.结果 CCK-8实验显示,5 μg/mL G10@HAP/MSN@ZnO@COS能显著促进PDLSCs的增殖.ELISA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G10@HAP/MSN@ZnO@COS组中M1 型标志物IL-1β、IL-6、TNF-α和iNOS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0 1),而 M2 型标志物 IL-10 表达显著升高(P<0.000 1).RT-qPCR 结果与 ELISA 结果一致,显示 G10@HAP/MSN@ZnO@COS组中M1 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在G10@HAP/MSN@ZnO@COS调控巨噬细胞的环境下,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G10@HAP/MSN@ZnO@COS-CM作为条件培养基,PDLSCs的矿化结节数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0 1).结论 复合纳米颗粒(G10@HAP/MSN@ZnO@COS)能有效抑制巨噬细胞向M1 表型极化,并促进其向M2 表型极化,G10@HAP/MSN@ZnO@COS调控的抗炎微环境能增强PDLSCs的成骨分化能力.

    一氧化氮供体药物巨噬细胞极化牙周膜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成骨分化

    GsMTx4对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痛觉的抑制作用

    王若飞邵丽鑫刘晓彤张苗苗...
    815-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旷场实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GsMTx4 在牙齿移动过程中对大鼠痛觉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 58 只5~6 周雄性SD大鼠,并构建右上颌牙齿移动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A组(对照组)、B组(GsMTx4 组)两组,另按加力时间4h和 1、3、5、7 d分为 5 个亚组,以A组大鼠左上颌作为C组(空白对照组).A、B两组大鼠分别局部注射生理盐水、GsMTx4.通过旷场实验评价大鼠的疼痛程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牙周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表达情况.结果 4 h、1 d、3 d时,B组大鼠在旷场中 5 min内的总路程较A组更高(P<0.05).在 4h、1d时,B组大鼠中心区域停留时间百分比较A组高(P<0.05).A、B两组中NGF、CGRP的表达在 1、3、5、7d时高于C组(P<0.05).B组NGF、CGRP表达在 4 h、1 d、3 d的均低于A组(P<0.05).结论 GsMTx4 在牙齿移动过程中能抑制NGF、CGRP的表达,并缓解牙齿移动时产生的疼痛.

    GsMTx4正畸疼痛神经生长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不同矢状骨面型成人下颌磨牙远中舌侧间隙的CBCT研究

    李宗峰孙莲潘永初
    820-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成年患者下颌磨牙远中舌侧间隙大小,分析限制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主要骨性解剖位置,为临床磨牙远移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 97 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成年患者,根据ANB角将患者分为骨性Ⅰ类组(n=28)、骨性Ⅱ类组(n=49)、骨性Ⅲ类组(n=20),将患者 CBCT数据导入Dolphin软件进行重建,测量根分叉水平及距根分叉向根方2、4、6 mm平面第二磨牙远中根宽度、牙槽骨宽度,远中根远中和舌侧最凸点距下颌骨舌侧骨皮质内缘的距离.使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比较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各测量项目间的差异.结果 各测量平面,牙根宽度均显著小于牙槽骨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下颌磨牙远中舌侧间隙均小于远中间隙,且间隙大小随着测量层面加深逐渐减小,在R4 和R6测量平面达到最小值.本研究的测量结果显示:R6 水平处,骨性Ⅱ类组磨牙远中舌侧间隙最小,平均为(2.30±2.45)mm;骨性Ⅲ类患者磨牙远中舌侧间隙最大,平均为(4.17±2.38)mm.结论 临床设计下颌磨牙远移方案时应参考CBCT,更多关注下颌磨牙远中舌侧牙槽骨量,对于轻中度牙列拥挤的骨性Ⅰ类及Ⅲ类患者,磨牙远移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磨牙远中舌侧间隙矢状骨面型磨牙远移CBCT

    CBCT评价526颗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根管形态及其与上颌窦的关系

    张文娟白希婧饶潇潇王伟...
    824-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上颌第二磨牙(MSM)的牙根、根管系统的解剖学特征以及根尖与上颌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63 例患者526 颗MSM的CBCT成像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年龄、牙根及根管数量、融合根数量、根管弯曲类型以及牙根与窦底的解剖关系.结果 大多数上颌第二磨牙有 3 个根(59.1%).三根三管的发生率最高(47.3%).有 192 颗(36.5%)的牙齿出现牙根融合.两根两管和三根三管MSM的腭根管在颊舌方向的弯曲度大于近远中向.三根MSM的近中颊根有向上颌窦内延伸的趋势,腭根有远离上颌窦的倾向.MSM牙根到上颌窦底的距离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结论 MSM的牙根和根管形状差异较大.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融合牙根管弯曲度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窦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网络自动识别垂直位下颌第三磨牙牙根数目的研究

    孙春生戴修斌周曼婷景秋平...
    831-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网络,利用曲面断层片实现垂直位下颌第三磨牙牙根数目(单根或双根)的自动识别.方法 将 1 045 例 1 642 颗成人垂直位下颌第三磨牙病例同时拍摄曲面断层片和CBCT,随机分成训练组(80%)、验证组(10%)和测试组(10%).分别使用曲面断层片和CBCT评估其牙根数目,分为单根和双根.构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RN-MTMnet),以曲面断层片作为输入,以配对CBCT诊断作为金标准,自动定位垂直位下颌第三磨牙所在区域并判断其牙根数目(单根或双根).RN-MTMnet模型性能使用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ROC曲线及对应AUC面积值衡量,并与Faster-RCNN、CenterNet及SSD等网络模型以及人工诊断相比较.结果 经CBCT诊断,纳入病例单根336(20.46%)侧,双根 1 306(79.54%)侧.RN-MTMnet获得结果的正确率为 0.888,灵敏度为 0.885,特异度为 0.903,阳性预测值为 0.976,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 0.90.结论 RN-MTMnet模型提升了曲面断层片诊断垂直位下颌第三磨牙牙根数目的性能.

    下颌第三磨牙曲面断层片CBCT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

    关于腭裂语音障碍和功能性语音障碍儿童社会能力的横断面研究

    林思帆马思维黄淇杨峰...
    837-840,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腭裂语音障碍和功能性语音障碍的学龄期儿童社会能力水平.方法 选取 2023 年在儿童语言障碍诊疗特色专科就诊的 34 名学龄期腭裂术后语音障碍儿童和 37 名学龄期功能性语音障碍儿童,同时随机选取本地某小学 32 名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正常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估三组儿童的社会能力并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 腭裂语音障碍和功能性语音障碍儿童的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学校情况得分均较低,不同性别群体中具体表现不同,但两组组间得分无显著差异.而功能性语音障碍儿童的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得分显著低于正常组得分(P<0.05).结论 学龄期腭裂语音障碍和功能性语音障碍儿童社会功能出现困难的风险较高,具体表现在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学校情况上,而语音障碍可能是造成这种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且腭裂并不会对儿童的社会能力水平造成额外的影响.

    腭裂语音障碍功能性语音障碍学龄期儿童社会能力

    比较无托槽隐形和固定矫治对青少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娄姝采晓燕张驰张元...
    841-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青少年正畸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差异.方法 选取 2022 年 1月—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的 104 例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矫治器种类分为 2 个治疗组,各 52 例.青少年正畸患者在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 6 个月内,调查青少年口腔健康影响简表19(COHIP-SF 19),以及其他单独项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平均满意度、生活质量和领域得分的差异,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主观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之间的平均生活质量及领域得分基本没有显著性差异,隐形矫治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满意度.隐形矫治组报告进食困难的影响更大,固定矫治器患者易产生更大的负面情绪.此外,在矫治器适应时间、保持牙齿清洁以及觉得自己很有魅力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组患者对治疗方式总体满意.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至少 6 个月的青少年正畸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相似.

    青少年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隐形矫治固定矫治心理状态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掩饰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的牙根吸收研究

    熊再道张燕萍顾永春周志浩...
    847-850,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CBCT图像的测量分析,比较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掩饰性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后牙根的吸收状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了 32 例曾接受掩饰性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根据其所使用的矫治器类型,分为固定矫治器组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每组各 16 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全牙列CBCT影像,并使用Mimics软件对下颌中切牙、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颌牙根体积和长度的变化.结果 正畸治疗后2 组患者所测牙位牙根体积均显著减少(P<0.05),隐形矫治组下颌中切牙牙根长度平均减小(0.52±0.60)mm,固定矫治组下颌中切牙及第一前磨牙牙根长度分别减小(0.47±0.38)mm与(0.38±0.25)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间比较,除隐形矫治器组下颌中切牙体积减小量明显低于固定矫治器组外(P<0.05),其余牙根吸收相关指标 2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成人骨性Ⅲ类患者掩饰性治疗中,隐形矫治器较固定矫治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下切牙的牙根吸收量,但在后牙区两者无明显差异.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固定矫治器牙根吸收CBCT

    两种型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咀嚼效率及咬合力的比较研究

    王佩露魏煦杨晓静聂蓉蓉...
    851-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解剖式与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的咀嚼效率、咬合功能指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取2021 年 4 月—12 月南京市口腔医院修复科无牙颌患者 20 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两组患者制作解剖式全口义齿与舌向集中全口义齿,在义齿使用 1 个月时通过吸光度法对两种型全口义齿咀嚼效率进行测定,使用TeeTester咬合分析系统测定两组患者相关咬合功能指标同期进行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表.采用SPSS 2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舌向集中组咀嚼效率、咬合功能指标低于解剖式组,患者满意度中大部分项目亦低于解剖式组,在语音恢复方面上高于解剖式组,其中COF-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向集中型式全口义齿与解剖式型式全口义齿在咀嚼效率、咬合功能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舌向集中型全口义齿在患者的掌握、适应及日常使用上具有较好表现.

    全口义齿解剖式舌向集中咀嚼效率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