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

王林

月刊

1003-9872

kqyx@njmu.edu.cn

025-86658322

210029

江苏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口腔医学/Journal Stom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最早创刊的全国性口腔医学学术期刊之一,由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开设有口腔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栏论著、口腔预防研究、调查研究、门诊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道、综述等栏目。杂志注重贯彻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重要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文科技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EMA4D修饰钛表面通过巨噬细胞调控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

    周洁仪张建兰谢玲玲柳姚...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SEMA4D修饰钛表面对巨噬细胞的直接作用以及通过巨噬细胞对内皮细胞功能的间接调控作用.方法纯钛试件抛光清洗后,通过碱热处理和自组装技术在其表面制备SEMA4D涂层.以光滑钛(Ti)试件为对照组,浓度为 25、50 和100 ng/mL的SEMA4D溶液制备的SEMA4D修饰钛表面(Ti-4D25、Ti-4D50 和Ti-4D100)试件为实验组,采用扫描电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各组的表面微形貌和亲水性.在4 组试件表面接种巨噬细胞,将获得的上清液制成条件培养基培养内皮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两种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的炎性表达和VEGF表达,通过荧光染色和划痕实验检测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结果 SEMA4D修饰钛表面呈现多孔微结构并且被有机薄膜覆盖,无细胞毒性.该表面可降低巨噬细胞炎性表达,上调VEGF表达,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结论 SEMA4D修饰钛表面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增强内皮细胞的运动功能,从而获得有利于软组织修复的生理微环境.

    SEMA4D钛表面巨噬细胞内皮细胞

    EP300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王亚培罗玉春刘为刘畅...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EP300 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在线数据库收集并分析EP300 基因在泛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EP300 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株NOK和两种不同OSCC细胞株HSC3、UM1 中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质粒转染沉默HSC3 和UM1 细胞株中EP300 基因,平板克隆和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生信分析发现EP300 在头颈部鳞癌HNSCC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上调;与NOK组比较,HSC3 和UM1 中EP300 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HSC3 和UM1 两种细胞系的EP300 内源性表达相对更高.CCK-8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发现,沉默EP300 后HSC3 和UM1 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发现沉默EP300 后HSC3 和UM1 的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EP300 在口腔鳞癌细胞株HSC3 和UM1 中高表达,EP300 低表达能够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EP300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

    腭裂患者异常语音感知中枢神经响应的初步研究

    白云刘绍伟朱孟贤汪彬昺...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腭裂患者感知异常语音的神经激活模式.方法 采用组块设计,在 16 例腭裂患者和 20 名正常听者执行声门停顿音、高鼻音、正常语音三类听觉刺激的感知任务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扫描,统计分析腭裂组和正常组在感知不同语音刺激时脑激活模式的差异.结果 ①腭裂组与正常组在感知声门停顿音时,右侧额中回出现显著的激活差异(FDR校正,P<0.05);②腭裂组在不同语音刺激下,脑激活反应存在差异,声门停顿音在右侧梭状回、枕上回、颞中回、颞上回、角回和中央前回等脑区的激活反应显著高于其他语音刺激(FDR校正,P<0.05).结论 腭裂组与正常组在感知以声门停顿音为例的异常语音时,其神经激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出现显著的右侧半球言语相关脑区激活,提示腭裂患者可能存在言语功能的代偿反应.

    fMRI腭裂语音语音感知声门停顿音高鼻音

    无托槽隐形矫治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治疗效果研究

    蒋理亚林军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牙齿的移动表达率以及其副作用移动.方法 选取 24 例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完成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患者,利用治疗前后的CBCT建立三维坐标系,定位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及切牙的牙冠牙根标志点并获得牙齿治疗前后位置的坐标、轴倾角及转矩角,结合牙齿预设移动量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表达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磨牙和切牙在非计划移动方向上坐标的差异及轴倾角、转矩角的差异分析牙齿的副作用移动.结果 下颌第一磨牙牙冠的牙齿移动表达率最高,可达 71%,牙根的移动表达率则显著小于牙冠(P<0.05).在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过程中,磨牙产生压低及颊向倾斜的副作用移动(P<0.05),切牙的副作用移动不显著(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磨牙远移表达率较高,牙冠大于牙根,但移动过程中应注意减少磨牙的压低移动和颊向倾斜.

    下颌推磨牙远中移动无托槽隐形矫治牙齿移动表达率

    基于CBCT观察上颌阻生尖牙患者蝶鞍形态变异情况

    缪世维严沁月胡丹艳曹丹...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探讨上颌尖牙阻生与蝶鞍形态变异的相关性,从三维方向上评价蝶鞍变异对上颌尖牙阻生的临床预判.方法 收集 125 例上颌阻生尖牙患者(研究组)和 125 例与之相匹配的尖牙正常萌出者(对照组).将所有样本CBCT数据导入Dolphin软件,进行重建头颅侧位片和三维图像,记录观察各组蝶鞍桥接(Ⅰ、Ⅱ、Ⅲ型)的类型分布和发生情况.使用SPSS 25.0 软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蝶鞍桥接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PIC(腭侧尖牙阻生)组蝶鞍桥接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Ⅱ型和Ⅲ型蝶鞍桥接分布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而BIC(唇侧尖牙阻生)组和对照组蝶鞍桥接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三维重建图像上各组间蝶鞍桥接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上颌尖牙阻生与蝶鞍桥接的发生情况有相关性,但仅上颌尖牙腭侧阻生患者更易发生蝶鞍桥接,而上颌尖牙唇侧阻生患者蝶鞍桥接的发生情况无变化.

    锥形束CT上颌阻生尖牙蝶鞍桥接

    《口腔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口腔医学》编辑部
    109页

    结构设计对三维打印树脂牙列模型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赵艳芳辛海涛李恺罗慧闻...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结构设计对三维打印上颌树脂牙列模型远期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模型扫描仪扫描上颌标准石膏牙列模型,导入 3Shape软件中设计两组不同结构设计的牙列模型,分别为马蹄形实心模型和马蹄形空心模型.使用三维打印机每组打印 5 个树脂牙列模型.在打印完成后第 1、2、3、5、7、14、21、28 天,使用模型扫描仪对其进行扫描,并将扫描文件保存为".stl"文件格式,导入Geomagic软件中与相应的模型设计文件进行偏差分析.结果 马蹄实心设计的打印模型组 28d内的偏差范围为(31.41±4.29)μm到(36.38±3.99)μm,马蹄空心组 28d内的偏差范围为(57.36±7.66)μm到(97.64±27.14)μm.两种结构设计的三维打印牙列树脂模型偏差均小于 100 μm.马蹄实心组打印完成 28d内的精度与第 1 天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马蹄空心组打印后第 7 天开始,精度与第 1 天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牙列模型的形变变得明显.结论 马蹄实心结构设计的打印树脂模型长期尺寸稳定性良好.马蹄空心结构设计的打印树脂模型7d内尺寸稳定性良好.

    结构设计三维打印树脂模型偏差分析尺寸稳定性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锥形束CT影像学特征研究

    孙苏冷迪雅王晶艳顾培玉...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ST)的影像学特征,为ST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共收集805 例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评价ST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数目、形态、位置、方向、发育情况和并发症,并分析上述影像学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 男女比例 2.96 ∶ 1,男性和女性ST均以单枚、锥形、牙弓腭侧、倒置和阻生为主,但男性发生 2 枚ST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01),女性ST倒置的比例更高(P<0.001).最常见的ST相关的并发症是鼻腭管管壁骨质吸收,且男性高于女性(P=0.01).此外,ST累及解剖结构及相关临床并发症还包括鼻底骨质吸收,形成颌骨囊肿,牙滤泡间隙增宽,邻牙阻生、移位或扭转、根吸收.结论 男性和女性上颌前牙区的ST以单枚、锥形、牙弓腭侧、倒置和阻生为主,但发病特点存在性别差异.ST可导致多种并发症,CBCT的准确分析有助于ST的诊断和治疗.

    锥形束CT多生牙并发症影像学特征

    数字化导板引导下拔除上颌埋伏牙后同期种植1例

    蒲奕名周静刘清辉吕红...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告并讨论 1 例缺牙区存在埋伏牙时使用数字化导板精准拔除上颌埋伏牙后同期种植的病例.方法 设计并使用三维打印数字化导板,对上颌缺牙区埋伏牙进行精确引导下拔除后同期种植.结果 数字化导板在术中就位良好,对埋伏牙的定位准确迅速,种植体植入到达预计位置,避让了邻近重要解剖结构.结论 数字化导板的使用让上颌缺牙区埋伏牙的拔除以及种植手术更微创、快速、准确.

    数字化导板埋伏牙口腔种植

    木犀草素在牙周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赵溟昱时彬冕谢旭东许春梅...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犀草素是一种植物来源的天然四羟基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炎症相关疾病的研究中,在牙周炎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缺乏木犀草素治疗牙周炎的相关临床试验,其发展潜能、相关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就木犀草素对牙周炎相关软组织破坏以及牙槽骨吸收的影响进行综述.

    木犀草素牙周炎炎症反应牙槽骨吸收基质金属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