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

王林

月刊

1003-9872

kqyx@njmu.edu.cn

025-86658322

210029

江苏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口腔医学/Journal Stom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最早创刊的全国性口腔医学学术期刊之一,由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开设有口腔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栏论著、口腔预防研究、调查研究、门诊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道、综述等栏目。杂志注重贯彻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重要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文科技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活髓保存治疗:生物学基础与临床进展

    刘红艳郑思怡韦曦
    401-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存牙髓活力、维持根尖周组织的健康、进行最小程度的有创性治疗是当代牙髓病学发展的前沿进展.不可复性牙髓炎是牙髓病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活髓保存治疗在不可复性牙髓炎领域中的应用与探索,有望推动牙髓炎诊疗的精准化、微创化进程.本文对活髓保存治疗在不可复性牙髓炎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系统阐述.

    活髓保存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切断诊断治疗

    氯喹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及其耐药性的作用研究

    吴翘楚史般若缪昊宸魏昕...
    408-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氯喹单独使用及联用传统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及其耐药性的改变.方法 采用白念珠菌标准株及耐药株进行实验,使用XTT减低法和棋盘稀释法分别检测氯喹单独使用及联用抗真菌药物后对两种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绘制时间-杀菌曲线,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结果 50 μmol/L及以上浓度氯喹对两种白念珠菌生物膜有直接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氯喹与两性霉素B联用存在协同抑菌作用.氯喹单独使用和联用两性霉素B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在不同时相培养中生长趋势有所不同;形态学观察发现均可降低白念珠菌菌丝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论 氯喹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存在直接抑制,可降低白念珠菌生物膜耐药性.氯喹与两性霉素B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

    白念珠菌抗真菌药物氯喹

    光动力疗法辅助治疗种植体周炎的短期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王依玮束蓉谢玉峰钱洁蕾...
    414-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使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辅助机械性龈下清创(mechanical debridement,MD)治疗种植体周炎(peri-implantitis)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 2018 牙周病新分类标准,纳入临床上诊断为种植体周炎的单颗种植体(单冠修复)患者,治疗前记录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和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以mSBI≥1 的位点作为治疗位点.MD组为对照组,仅对治疗位点行机械性龈下清创;PDT组为治疗组,在龈下清创后即刻和治疗后 1 周,共行两次辅助性光动力治疗.结束治疗后 6 周、12 周复查,检查所纳入患者种植体治疗位点的PD、mSBI和mPLI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35 例患者,发生种植体周炎的植体38 枚,共计 154 个治疗位点.PDT组和MD组各纳入 20 枚和 18 枚植体,其中PDT组纳入治疗位点共 78 个,PD≥6 mm的位点共51 个,PD<6 mm的位点共27 个;对照组纳入治疗位点共76 个,PD≥6 mm的位点共53 个,PD<6 mm的位点共23 个.基线时两组的PD、mSBI和mPLI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 6 周及 12 周复查时,两组各临床指标与基线相比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其中PDT组治疗后 6 周的mSBI显著低于MD组(P<0.05).在PD≥6 mm的位点中,PDT组的mSBI在治疗后6 周、12周复查时均显著低于MD组(P<0.05).PDT组和MD组在12 周复查时达到治疗终点的植体百分比分别为70.00%和55.5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光动力疗法辅助机械清创可以有效治疗种植体周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对改善深种植体周袋(PD≥6 mm)的炎症以及mSBI具有显著疗效.

    光动力疗法种植体周炎机械清创

    上颌切牙区美学种植相关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陈盈盈吴雯丽沈铭
    42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锥形束CT影像数据研究上颌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以及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的近远中空间,为上颌切牙连续缺失的美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集并选取 619 例患者的CBCT影像数据,测量上颌切牙在釉牙骨质界根方3mm处的唇侧牙槽骨厚度以及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的近远中空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处唇侧牙槽骨厚度分别为(1.03±0.32)mm、(0.96±0.36)mm,中切牙处厚度大于侧切牙.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近远中空间为(15.94±1.18)mm,其中男性近远中空间(16.31±1.13)mm稍大于女性(15.59±1.12)mm,未见左右侧位置差异,其中近远中空间在 14 mm以下即不满足植入 2 枚种植体的空间要求者占 5.01%.结论 上颌切牙唇侧骨壁厚度绝大多数难以满足理想种植要求,需进行骨增量手术.对于上颌相邻中切牙及侧切牙,整体近远中空间有 5.01%无法满足植入两枚种植体的水平间距,在缺失后建议植入 1 枚种植体通过单端悬臂桥的方式进行修复以获得长期美学效果.

    上颌切牙种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近远中空间

    FBXW7通过抑制c-Myc/SOX2/SLC7A11促进头颈鳞癌细胞铁死亡

    陈以任赵振远郑阳玉张玮...
    426-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FBXW7 对头颈鳞状细胞癌铁死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头颈鳞癌细胞系HN4 和HN6,构建FBXW7,SOX2 过表达质粒,将质粒稳定转染细胞系培养,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验证过表达转染效率.通过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活性氧(ROS)水平来验证过表达FBXW7 后头颈鳞癌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用铁死亡抑制剂Fer-1处理细胞后进一步检测细胞活力变化验证FBXW7 对铁死亡的影响.通过 Western blot检测转染过表达质粒后对细胞通路的影响.结果 HN4 和HN6 细胞系在过表达FBXW7 后表现出脂质过氧化水平增加,铁死亡抑制剂Fer-1能够有效逆转过表达FBXW7 引起的细胞铁死亡.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FBXW7 降低了c-Myc、SOX2和SLC7A11 的表达.结论 FBXW7 通过降解c-Myc来调控SOX2-SLC7A11 的表达,从而有效调控头颈鳞状细胞癌铁死亡.

    头颈鳞状细胞癌FBXW7铁死亡SOX2

    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压力印模制取的上颌牙列缺损模型的精确度比较

    胡帅方晴陆麒元陶建祥...
    43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压力印模制取的上颌牙列缺损模型的精确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 例上颌牙列缺损患者(25 个游离端,18 个非游离端),使用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压力印模制取上颌牙列缺损模型.数字化印模制取的牙列缺损模型通过口扫(TRIOS2,3Shape)获取;同一患者采用传统压力印模后灌注成石膏模型进行窗扫(先临三维),导出STL格式数字模型.两种数字模型在Geomagic Control X软件中分别进行以基牙作为标志点的转换拟合和最佳拟合,测量两种数字模型之间的总偏差(T),计算缺损区牙槽嵴顶近中(M)、中央(C)、远中(D)以及上腭部位点(P)位差,并比较游离端缺损区域与非游离端缺损区域的差异,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基牙作为标志点进行转换拟合时,两种数字模型之间的总偏差为 0.03 mm,缺损区牙槽嵴顶M、C、D点以及上腭部位点(P)位差分别为0.47、0.65、1.48、0.07 mm.最佳拟合时,两种数字模型之间的总偏差为 0.03 mm,缺损区牙槽嵴顶M、C、D、P点位差分别为 0.50、0.66、1.43、0.08 mm.两种拟合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离端缺损区与非游离端缺损区的比较结果显示,游离端缺损区的C、D位点偏差均值分别为 1.07、2.38 mm,非游离端缺牙区为 0.08、0.11 mm,游离端大于非游离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化印模制取的上颌牙列缺损模型与传统压力印模制取的模型相比有较大偏差,特别是在游离端缺损区域中央及远中位点.

    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数字化印模偏差最佳拟合

    银纳米粒子涂层根管镍钛器械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金泓王汇文吴雨婷戴明睿...
    438-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银纳米粒子涂层根管镍钛器械(silver nanoparticals-coated root canal nickel titanium instruments,AgNPs-NiTi)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利用脉冲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AgNPs-NiTi.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AgNPs-NiTi的形貌,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分析涂层的元素组成及含量,万能材料实验机检测AgNPs-NiTi的机械性能.将AgNPs-NiTi与粪肠球菌(E.faecalis)悬液共培养,细菌菌落计数法检测AgNPs-NiTi对E.faecalis的抗菌效果.构建离体牙根管内E.faecalis生物膜模型,将AgNPs-NiTi放入根管内模拟器械分离,用场发射电镜、活死菌染色法观察AgNPs-NiTi对E.faecalis生物膜的抗菌效果.AgNPs-NiTi与Raw264.7 细胞共培养,用CCK-8法检测其细胞毒性.结果 脉冲电化学沉积法在NiTi器械上构建银纳米粒子涂层,载银后NiTi器械的机械性能无明显变化.AgNPs-NiTi能够明显抑制E.faecalis的增殖,并显著破坏根管内E.faecalis生物膜.AgNPs-NiTi对Raw264.7 的增殖无明显影响,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AgNPs-NiTi的机械性能与镍钛器械相仿,可抑制E.faecalis及其生物膜的活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根管镍钛器械银纳米粒子涂层抗菌生物相容性

    3种根管封闭剂根尖封闭性能的Micro-CT研究

    赵麒桐王艳茹张敏张琪...
    44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分析比较 3 种根管封闭剂(C-Root SP、iRoot SP和AH-Plus Jet)在单尖法根管充填中对根管充填封闭性能.方法 收集 90 颗符合纳入标准的下颌单根管离体前磨牙,使用ProTaper Next预备至X3,然后随机分为3 个实验组C-Root SP组(A组)、iRoot SP组(B组)、AH-Plus Jet组(C组),均采用单尖法进行根管充填,并进行 1 周的口腔环境模拟,最后用Micro-CT测量根管内气泡体积及其所占比例来评价比较 3 种根管封闭剂的封闭性能.结果 A、B、C组在根管的不同部位(下 1/3 段、中 1/3 段、上 1/3 段)均存在可识别的气泡.在下1/3 段中,A组的气泡体积(0.01±0.01)mm3 与C组(0.12±0.08)mm3 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0.02±0.01)mm3相比则没有统计学差异;在中 1/3 段与上 1/3 段,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根管全长范围内,A组的气泡总体积最小(0.15±0.03)mm3,B、C两组分别为(0.22±0.11)mm3、(0.34±0.28)mm3,A组与B组相似,均优于C组.结论 C-Root SP的根尖封闭性能与iRoot SP接近,且优于AH-Plus Jet,C-Root SP可以作为良好的根管封闭剂选择.

    C-RootSPiRootSPAH-PlusJetMicro-CT根管封闭剂

    初级纤毛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化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李功臣扈梓悦孙瑶
    448-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进行性软骨退化、软骨下骨重塑、滑膜组织的慢性炎症及骨赘形成.软骨细胞凋亡是软骨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TMJOA的预防和治疗可能通过抑制过早或过度的软骨细胞凋亡实现.初级纤毛是突出于软骨细胞表面的细胞器,具有感受力学刺激,诱导软骨细胞活化的作用.研究初级纤毛在TMJ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中作用,有助于理解TMJOA的发病过程,以制定合理有效的TMJOA治疗策略.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化软骨细胞初级纤毛

    牙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黄蔼岚郭培培陆晓庆吴锦涛...
    452-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因胰岛β细胞的破坏导致患者持续高血糖,可诱导多发性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获取容易,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及高度增殖的能力,可被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参与胰岛素分泌和免疫调节,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此外,DPSCs还可通过抑制自身免疫、调节炎症及抗氧化应激等途径改善 1 型糖尿病患者症状.本文综述了DPSCs的生物学特性并探究其通过对DM及其并发症治疗不同机制,以期完善DM管理.

    牙髓干细胞糖尿病胰岛素并发症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