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

王林

月刊

1003-9872

kqyx@njmu.edu.cn

025-86658322

210029

江苏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口腔医学/Journal Stoma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最早创刊的全国性口腔医学学术期刊之一,由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开设有口腔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栏论著、口腔预防研究、调查研究、门诊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道、综述等栏目。杂志注重贯彻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重要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为《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文科技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框架核酸在口腔医学中的潜在应用

    李佳杰林云锋
    641-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面体框架核酸(tFNAs)作为DNA多面体中最简单的一种,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正逐步显现.tFNAs因其优异的细胞内化能力、组织渗透性、强大的可编辑性和可预测性不断引人关注.该文总结tFNAs在制备及生物行为调控方面的优势,并重点探讨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潜在应用价值,为未来核酸类药物实现更广阔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四面体框架核酸核酸药物口腔医学临床前应用

    无牙颌患者人格特征对面部美学满意度的影响

    唐金鑫汤春波郎艺远芮娜...
    648-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格特征在无牙颌患者自我面部美学评价中的作用,为提升患者全口义齿修复后的美学满意度提供借鉴.方法 随机选取行全口义齿修复治疗的无牙颌患者 22 例,在治疗前,艾森克人格问卷(EPQ)N量表被用于评估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3 个月,面部美学评分问卷和三维摄影测量系统(3dMD)被分别应用于评估患者对面部外观的满意度及颌面软组织的变化.此外,利用N量表评分、面部美学测量指标和面部美学评分,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治疗后,患者面中部与面下部的比例与面型正常人群的差值缩小了(3.85±2.63)%,鼻唇角与正常人群的差值缩小了(6.66±5.39)°.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N量表评分及治疗前后面部比例与正常面型差值的变化值均可影响患者正面美学满意度,而N量表评分及鼻唇角与正常面型差值的变化值均可影响患者侧面美学满意度.纳入模型的两个自变量(N量表评分和颌面软组织变化)对于正面和侧面美学满意度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N量表评分增加时,患者正面和侧面美学满意度均下降(B<0).结论 人格特征可影响无牙颌患者面部美学满意度,故在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中应为不同人格的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从而达到提高患者面部美学满意度的目标.

    全口义齿艾森克人格问卷面部美学三维摄影测量系统

    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对种植骨增量术后镇痛及消肿的疗效观察及因素分析

    何峰朱虹朱文卿
    652-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对种植骨增量术后镇痛及消肿的疗效,并分析种植骨增量术后疼痛和肿胀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特诊科就诊的牙列缺损需实施骨增量(GBR或上颌窦内提升)的患者,测量并记录术后 72h内的疼痛和肿胀情况,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植数量、手术时长、口腔卫生状况、FAC术前紧张程度及PSQ疼痛敏感性值,对两组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进行差异比较,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皮尔森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给予地塞米松干预的患者疼痛程度在 12h起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肿胀评分在 48h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显示,GBR术式对术后疼痛和肿胀有显著影响(r=0.348,P=0.030/r=0.441,P=0.005),其疼痛程度的线性回归模型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R2=0.126,P=0.030).结论 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能够显著缓解种植骨增量术后患者的疼痛及肿胀不适,提高诊疗舒适度.

    种植骨增量地塞米松疼痛因素肿胀程度

    骨性Ⅲ类高角伴偏颌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

    王港唐金侨冯瑜李孟如...
    658-662,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伴偏颌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 选取 120 例2019 年 9 月—2022 年 12 月于我院就诊的骨性Ⅲ类高角错患者,所有受试者均拍摄CBCT,根据颏下点偏离正中矢状面的程度(mandibular deviation,MD),将120 例患者分为3 组:非偏颌组、轻度偏颌组、重度偏颌组.分别测量以上3 组上气道体积以及舌骨位置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 组之间鼻咽段,腭咽段体积和最小横截面积以及喉咽段最小横截面积,舌骨(hyoid bone,HB)在Y轴上的位置(Y-HB)和Z轴上位置(Z-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颌重度组与其余两组相比,舌咽段、喉咽段体积、总体积和舌咽段最小横截面积显著减小(P<0.05),舌骨(hyoid bone,HB)在X轴的位置(X-HB)显著增大(P<0.05).结论 骨性Ⅲ类高角伴重度偏颌患者,舌咽段、喉咽段和上气道总体积以及舌咽段最小横截面积比其余两组小,X-HB比非偏颌组大,表明偏颌主要对上气道舌咽段以及喉咽段形态产生影响;偏颌对于舌骨的影响体现在X-HB,表明偏颌可导致舌骨偏离正中矢状面.

    骨性Ⅲ类高角偏颌上气道舌骨

    基于CBCT骨微参数与骨阻力分析辅助下颌第三磨牙微创拔除

    孙皖苏吴辰一查楚萍洪礼琳...
    663-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CTAn软件辅助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骨阻力分析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7 月 31 日因第三磨牙阻生拍摄CBCT患者共 53 例,91 颗下颌第三磨牙.CTAn处理CBCT图像获取下颌第三磨牙颊、舌侧骨体积区域,进行骨三维微结构参数分析.结果 总样本和分层分析(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倾斜阻生与垂直阻生、性别分组),颊、舌侧总骨组织体积、骨小梁体积/总骨组织体积,骨组织表面积/骨小梁体积,骨组织表面积/总骨组织体积,骨密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位近中倾斜阻生、垂直阻生分组中,女性下颌第三磨牙颊、舌侧骨三维微结构参数差异与男性相比更显著.结论 CBCT结合CTAn 辅助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骨阻力分析可行,舌侧总骨体积小于颊侧,但舌侧骨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更多,骨小梁更致密.下颌第三磨牙拔除过程中挤压颊侧牙槽骨容易获得骨小梁压缩间隙、磨除颊侧牙槽骨相对舌侧容易、从而实现合理的牙根颊侧脱位.高、中位近中倾斜阻生、垂直阻生四种类型,女性患者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更应遵循颊侧路径.通过骨微参数及精准骨阻力分析,对于阻生齿微创拔除有指导意义.

    下颌第三磨牙CBCTCTAn牙微创拔除术骨阻力分析

    蔗糖刺激前后无龋人群和高龋患者唾液微生物群落差异分析

    王萌萌刘晓斌李利王立媛...
    670-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蔗糖刺激前后无龋人群与高龋患者唾液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探索造成差异的潜在关键微生物.方法 本研究纳入无龋人群(CF组)8 名,高龋患者(CA组)10 例,分别于处理前和蔗糖溶液处理 30 min、2 h后采集唾液样本,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分析比较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 蔗糖处理前,CF组和CA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无统计学差异,处理 2h后,CA组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CF组(P<0.05);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未见明显差异.两组唾液菌群优势物种种类相同,以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普雷沃菌属、拟普雷沃菌属、奈瑟菌属及韦荣菌属为主要优势菌,但细菌丰度不同.与处理前相比,蔗糖处理后两组韦荣菌在处理前后组间差异变化不明显,普雷沃菌和拟普雷沃菌差异呈增大趋势,奈瑟菌差异呈减小趋势.LEfSe分析显示,蔗糖刺激后,优势菌之一普雷沃菌在CA组的丰度显著高于CF组,提示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结论 蔗糖刺激可导致高龋患者唾液菌群多样性增加,唾液微生物组成改变;龋病情况影响唾液微生物对蔗糖的反应;普雷沃菌具有作为潜在龋病生物标志物的作用.

    龋病唾液微生物群落蔗糖

    浓缩生长因子和血凝块作为支架在牙髓再生术中的疗效比较研究

    谢妮娜魏路明袁长永刘浩...
    678-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和比较浓缩生长因子(CGF)和血凝块(BC)作为支架在牙髓再生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来自 18 名健康儿童的 20 颗患有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的单根年轻恒牙随机分到CGF组和BC组.在CGF组(n=10)中,根尖引血后将CGF置入根管内作为支架.在BC组(n=10)中,通过刺激根尖出血,血液进入根管内产生血凝块作为支架.每次复诊进行临床检查及根尖片拍摄.术前及术后24 个月进行两次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测量根长、根管壁厚度增加量及新形成的钙化组织体积.结果 CGF组根长增加(1.68±0.90)mm,BC组增加(2.36±1.34)mm.CGF组根管壁厚度增加(0.44±0.34)mm,BC组增加(0.50±0.31)mm.根长和根管壁厚度增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F组新形成的钙化组织体积((22.13±19.12)mm3)显著少于BC组((42.97±22.69)mm3)(P<0.05).根据美国牙髓病医师协会(AAE)制定的成功目标,90%(9/10)的CGF病例和 100%(10/10)的BC病例实现了一级和二级目标(P>0.05).40%的CGF病例(4/10)和 60%的BC病例(6/10)达到了三级目标(P>0.05).结论 CGF可作为牙髓再生术的支架,但成功率略低于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血凝块浓缩生长因子牙髓再生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

    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三维骨性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

    王博常新
    685-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的差异.方法 纳入 68 例年轻成人错畸形患者,根据矢状骨面型分类分为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和骨性Ⅲ类组.应用InVivo 5 软件对所有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对与髁突、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相关的17 个研究项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左右侧关节的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性Ⅰ类和骨性Ⅲ类患者相比,骨性Ⅱ类患者的髁突长轴径更小,关节结节后斜面更陡峭,髁突、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空间位置更靠后.与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患者相比,骨性Ⅲ类患者髁突水平角更小,关节结节高度更低.结论 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结构、关节结节形态结构以及髁突、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空间位置均存在明显差异.

    矢状骨面型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骨性结构

    种植体与基台连接界面设计的研究进展

    江济民王胤霖杨杭何福明...
    692-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植体植入后的边缘骨水平维持是保证种植修复具有长期良好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种植体与基台连接界面设计的多个要素,均对边缘骨水平的维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包括连接界面是否经历多次分离与再连接,是否使用平台转移,连接方式,连接扭矩和连接面材料差异等,它们通过影响着连接界面的微间隙和微动,进而改变微渗漏和机械稳定性的大小,最终影响到种植体长期的临床疗效.该文将对种植体与基台连接界面不同设计要素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综述,为临床诊疗过程中种植修复的基台选择和操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两段式种植体种植体-基台界面微间隙微动边缘骨水平

    溶血磷脂酸调控骨改建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勤向琳宫苹
    699-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机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小分子甘油磷脂.其在人体内分布广泛,与其受体LPA 1-6结合后,经复杂的下游信号转导机制,介导细胞增殖、迁移等多种细胞学行为,进而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炎症、创伤愈合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LPA在调控骨代谢方面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骨相关细胞,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骨组织中神经-血管-免疫-骨的潜在交联因子,为骨改建提供良好的微环境,进一步影响骨再生.该文就溶血磷脂酸调控骨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溶血磷脂酸骨改建G蛋白偶联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