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

樊明文

月刊

1671-7651

kqyxyj@163.com

027-87686117

430079

武汉市武昌珞瑜路237号

口腔医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最新理论与技术,为口腔医学临床和基础及教学服务,为读者服务。辟有焦点论著(附评论)、论著、综述、讲座、短篇报道、专业英语、病例报告、学术动态等十多个栏目,读者对象为全国各地口腔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口腔专业学生、护理、医技人员等。本刊为双月刊,双月28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速扩孔技术在种植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

    刘腾达王淑红
    851-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上口腔医师通常选择使用常规扩孔技术(高速钻孔附加冲洗冷却系统)进行种植窝洞预备.随着口腔种植学的发展,一种称为"慢速扩孔技术(low-speed drilling)"的低转速种植窝预备理念出现,有可能成为传统窝洞预备程序替代方案.慢速扩孔技术,又称为生物学扩孔技术(biologic drilling),相较于常规扩孔技术拥有无需冷却液冲洗、避免自体骨材料流失等优点.本文通过总结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3种类型的多项研究,从术中温度变化及对骨结合、操作精度、操作时间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慢速扩孔技术骨结合初期稳定性自体骨

    关于《口腔医学研究》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启事

    854页

    外泌体微小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王菁徐文华
    85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s),已在多项研究中被证明为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在肿瘤疾病中,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类细胞产生的外泌体能够装载数量异常的蛋白质、核酸等,在被其它细胞内化后调节其中的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肿瘤疾病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肿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预后标志物在肿瘤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正在被人们广泛关注.同时,将外泌体作为载体靶向运送miRNA治疗肿瘤亦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聚焦于外泌体miRNA,综述了外泌体mi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当前将其作为OSCC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以及其在疾病的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外泌体微小RNA口腔鳞状细胞癌

    欢迎订阅2025年《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860页

    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研究进展

    文佳玉武峰
    861-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率高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占很大比例.再定位咬合板(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被认为是治疗ADD的有效保守治疗手段之一,能有效缓解疼痛、弹响等临床症状,并改善下颌运动范围.由于ARS广泛应用,其确切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ARS现有的操作方法、治疗机制及其长期疗效尚无定论.鉴于目前对ARS治疗的不同看法,本综述试图提供ARS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并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再定位咬合板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方法

    书讯

    866,919,927页

    基于机器学习的青年人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崔宇琛张晗胡志强张琦...
    867-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人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方法构建一个针对青年人的TMD风险预测模型,以便为青年人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TMD风险评估工具.方法:共纳入960例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做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因素分析和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算法筛选TMD风险因素.运用6种不同的ML方法构建TMD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Shapley加法解释算法对最终模型进行解释.结果:共纳入12个预测因素进行模型的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在6种ML模型中表现最佳.该模型在外部测试集上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0.812~0.915),准确度为0.732,灵敏度为0.898,特异度为0.728,阳性预测值为0.864,阴性预测值为0.703.校准曲线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和实际结果基本一致,决策曲线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基于ML方法构建的青年人群TMD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及临床适用性,可辅助临床进行更高效的疾病管理和更精准的医疗干预.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机器学习预测模型shapley加法解释算法

    正颌外科规划软件中下颌运动交互模块的初步构建

    蔡安东王晓霞王铁军杜平功...
    873-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下颌运动轨迹构建数字化正颌外科规划软件中的下颌交互模块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基于CCMF Plan正颌规划软件,使用空间矩阵算法解算下颌运动轨迹数据,实现下颌运动的还原,根据距离重要性采样算法拟合患者个性化的下颌旋转轴并验证模拟下颌运动的精确性.使用下颌旋转轴指导手术规划,验证术中髁突位置实现的准确性.结果:开发出可再现患者下颌运动,以下颌旋转轴指导升支旋转的下颌运动交互模块.该模块还原模拟的下颌运动轨迹与真实轨迹误差约1 mm,同一开口度时的下颌骨模型表面距离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值约0.3 mm.其指导的正颌手术术后髁突的角度偏差约为3°,距离偏差约1.5 mm.结论:该下颌运动交互模块可以较为精确地拟合下颌旋转轴,并还原患者个性化的下颌运动,术后髁突位置实现的精确性满足临床的要求.

    正颌外科虚拟手术规划骨性Ⅲ类下颌旋转轴下颌运动轨迹

    196例颈深部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一项多中心15年回顾性研究

    马英娟李晨曦王玥龚忠诚...
    878-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评估颈深部感染(deep neck infection,DNI)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地区2010年1月~2024年8月因DNI住院治疗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除评价患者人口学特征外,还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严重并发症及长期住院的DN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合并症(P1=0.013,P2<0.00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P1=0.005,P2=0.008)分别是患严重并发症及长期住院的DNI患者的独立危险因子.存在合并症对DNI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且长期住院的诊断价值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AUC合并症=0.77及AUC合并症=0.82.NLR值也显示了较好的评价效能,分别为AUCNLR=0.81 及 AUCNLR=0.82.另外,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s,WBC)诊断预测严重并发症的 AUCWBC=0.90;不同感染来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预测患者长期住院(>10 d)的AUC值分别为0.69、0.73、0.71.结论:本研究发现存在合并症、不同感染来源、WBC、NLR、CRP及PCT为预测DNI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且长期住院的危险因素.

    颈深部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负压封闭引流预后因素

    高频超声探测(牙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效果的临床研究

    张磊刘锐卜海伟徐天宇...
    885-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双侧咬肌的平均厚度及关节囊宽度,探测再定位(牙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的效果.方法:随机入选23例因颞下颌关节激发性疼痛及关节弹响就诊于我科的TMD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再定位(牙合)夹板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月、2月及3月后采用实时高频超声对咬合状态及非咬合状态下双侧咬肌厚度及关节囊宽度进行客观测量,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同时记录实验组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牙合)板治疗前非咬合状态下双侧咬肌高频超声平均厚度为9.42 mm,咬合后为13.04 mm,对照组非咬合状态下双侧咬肌平均厚度为8.48 mm,咬合后为10.27 mm,两组治疗前咬合状态及非咬合状态下双侧咬肌高频超声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实验组治疗后每个月咬肌厚度变化均与实验组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关节囊宽度在(牙合)板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及弹响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为52.2%.结论:TMD患者咬肌平均厚度增宽,关节囊宽度无明显变化,(牙合)板治疗后较治疗前咬肌厚度每月均明显减低,效果显著,高频超声可作为评估(牙合)板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的工具,为临床诊断及评估治疗TMD的临床效果提供依据.

    颞下颌关节紊乱高频超声咬肌厚度关节囊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