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收集 2020 年 2 月~2023 年 2 月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就诊的牙外伤后出现牙颈部外吸收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患牙位置、吸收程度、初诊时主要症状、采取的治疗措施、牙齿存留以及治疗后恢复情况等,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共收集到 12 例牙颈部外吸收病例,发现患牙 21 颗,其中上颌中切牙 9 颗,上颌侧切牙 3 颗,下颌中切牙 7 颗,下颌侧切牙 2 颗,吸收程度为Ⅰ级 0 颗,Ⅱ级 7 颗,Ⅲ级 5 颗,Ⅳ级 9 颗,根据患牙情况我们进行了根管治疗、龈下刮治、局部充填以及拔除中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治疗,在随访期内,有 8 例共 11 颗患牙因吸收严重最终拔除,其余 4 例中 2 例共 4 颗患牙经过根管治疗联合龈下刮治以及缺损局部充填后原有根尖瘘管消失,牙颈部透射影未见扩大,1 例共 4 颗患牙经过根管治疗后牙颈部透射影消失,无临床阳性症状发生,1 例共 2 颗患牙经过根管治疗联合局部充填后牙颈部透射影未见扩大,无临床阳性症状发生.结论: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早期发现较为困难,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外伤后的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可以有效终止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对牙齿的进一步破坏,避免牙齿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