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月刊

1006-3315

lj86646812@126.com

025-84527549

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三条巷4-1号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Journal Popular Science
查看更多>>《科学大众》创刊于1937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科协主办。它是一份综合性科普刊物,曾以丰富多彩的科技知识、严谨认真的办刊态度、高雅的格调,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科学家以及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她曾影响过好几代人,使许多青少年走上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道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村幼儿园面临的问题与提升对策

    高新景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得到国家的关注日益增加",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均提到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投资力度,在"国培计划"中还提到偏远民族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培训措施,实行顶岗培训、一对一培训"、影子实践"等政策措施.通过走访农村幼儿园和查阅文献发现,农村幼儿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养低、课程设置单一、财政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意见:扩充教师队伍加强培训、开发新的课程、申请财政支持、施行园长负责制.

    学前教育农村幼儿园提升策略

    高校"四史"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展开——基于知识整体理论的视角

    王延隆蓝强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四史"教育应该以知识整体理论给予新的认识视角,从理论逻辑上看,高校"四史"教育的目标应立足于培养时代新人,教育过程要体现课程价值性,教育内容要凸显知识整体化.要澄清高校"四史"教育的教学价值定位,建构高校"四史"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升高校"四史"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推动高校"四史"教育的深入展开.

    "四史"教育知识整体理论理论逻辑实践展开

    新媒体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杨妮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给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更快更高效、传播范围更广、互动性更强.但同时也存在传统文化传播逐渐媚俗化、娱乐化、碎片化,传播内容效果难以精准化等问题.在新媒体背景下,我们应该深化传统文化内涵,促进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加强对行业参与主体的规范和引导,进而提高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新媒体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探究

    郑勇陈蓉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中级宏观经济学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六个方面就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内容设计进行探究,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解构主义翻译思想视阈下《葬花吟》的意象翻译研究

    陈沁雨周淑莉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构主义翻译思想是对结构主义的反叛,对现代翻译思想有巨大的影响,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对消解传统的二元对立关系有利,强调突出译者的中心地位,这有利于读者了解外来语言文化,增强了不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葬花吟》的两种译本从颜色与气味、数字与韵律、特定句式、对比词以及特定时间五个方面进行的对比分析,探讨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在意象翻译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我国文化外译提供借鉴意义.

    解构主义翻译思想葬花吟意象翻译对比

    我国高校国际合作教育模式改革创新探索

    王勤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在这样的势态下,我国不但在经济层面上有方向地发展着,在教育事业方面也有了良好地发展方向.因此,在高校教育事业当中,实施国际合作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必经之路.这不仅有利于合作双方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优势的互相借鉴,而且十分有利于合作国家的教育进一步深层次地发展.本文便以当前新时代下我国高校国际合作教育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改革与创新的方向,以期能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合作模式的革新、探索一些更加新颖的国际教育合作模式,来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稳健向前发展.

    高校国际合作教育模式改革创新

    文化差异视阈下颜色词意象研究

    耿颖会周淑莉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折射出不同文化内涵和底蕴.由于中西方不同民族生活环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人情不同,人们对颜色的感受、理解、使用等表现各不相同.文章对不同颜色词从价值观念、意象、语言运用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来研究颜色词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及产生的原因.为以后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借鉴意义.

    颜色词文化差异意象

    关于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教学分析

    朱莉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凝练了五千年的文化文明,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因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具备复杂特点,所以在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欣赏的条件和过程去深刻揭示现代文学作品要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该方面内容.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分析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及法律规制探析

    张家阳
    6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因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体现在预防治疗可遗传性疾病和改善提高人类遗传素质等方面,在促进人类生命健康的同时,技术风险、人类尊严、社会安全等一系列生命伦理问题亟待认清,以避免发生逾越法规底线、僭越伦理道德并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研行为,产生难以预料的风险.本文通过对法律规制的梳理和探析,从生命伦理技术准则以及伦理审查制度层面,对基因编辑技术进行规范并提出相关对策.

    基因编辑技术伦理问题法律规制伦理审查

    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善美意蕴——以"战疫"行动为例

    孙泽坤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挑战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疫情下,中国以科学理念和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次抗疫行动中脱颖而出,彰显出真善美的价值导向与内在品格.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主要体现为理念之真,表现在以科学思想抵御和驱逐疫情期间滋生的不良思潮;"善"主要体现为动机之善,表现在秉持建设美好世界的目标和愿望,以平等互助、文明互鉴的态度向疫情肆虐下的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关怀;"美"主要体现为动机之美,表现在采取积极行动引领恢复和"重建"疫情后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真善美新冠肺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