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社会主义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叶庆丰

双月刊

1002-1493

sszydx@sina.com

010-62809964 13511028452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科学社会主义/Journal Scientific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和理论前沿,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历史演进的学理探析——从"第一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

    彭双贞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理论是其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的聚焦点,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从理论内涵看,质量因素、科学技术和生产关系构成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三维.面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时代主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命题,指出必须清醒认识落后生产力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以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以科学技术体制改革解放科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新阶段新问题新矛盾,习近平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明确了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形成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的发展路径.从对"落后生产力"实际的深刻认识到加快形成"先进生产力"质态的战略举措,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动力",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在以质量变革、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助推生产力结构性转变这一关键点上,习近平"新质生产力"思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第一生产力"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一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质量因素科学技术生产关系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机制与推进路径

    李亚伟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诸要素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汇聚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则提供必要的外在推动.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科技创新的涌现,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形成,引领新质生产力其他内在矛盾的运动,从而构成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进路径.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全面深化改革

    智能产业革命和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初探

    张磊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产业革命主要涉及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发展及其产业影响.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具有大样本的无监督学习和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双重特征,有望提供除工业化以外的另一种规模经济.智能产业革命也由此相应成为我国转换中长期增长动力的新战略机遇.因此,亟需从大模型基础设施、大模型核心投入、人工智能支柱产业、人工智能引致支出和技术扩散等4个层次,在未来三年内初步完成我国智能产业革命战略布局.

    智能产业革命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增长动力转换

    "天人智一"与"问行合一":AI哲学四论及其理论脉络

    陶炜沈阳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AI作为新质生产力促进了技术创新与生产变革.本文提出"天人智一"与"问行合一"的AI哲学框架体系,"天""人"和"人工智能"三合一是其核心理念;虚实存在论包括"虚实连断性""身心流固性"和"觉识拟创性"三大特性;内外认知论强调人类在使用AI过程中的认知外包与审美内源;提示范畴论包括"任意有、潜在有、可以有、实际有"四大范畴;镜像进化论揭示了人类和AI在"宇宙、生命、意识"进化过程中的反向性."问行合一"超越了传统心学中"知行合一"哲思层面,人类通过与AI对话主动探索世界,推动知识与实践实现完美统一.

    AI哲学技术进化提示词文生世界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思维特质

    杨志超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思维严密、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人民思维和开放思维,不断提升文化工作的全局定位,有力推进文化建设的集成整合,全面呈现文化创新的逻辑脉络,始终秉持文化发展的正确立场,积极拓展文化交流的全球视野.全面认识和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思维特质,有助于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气象新局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思维特质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重要论述的思维方法论探析

    王海霞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重要论述蕴含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等五大思维,为拓展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方式方法提供了思维导向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要聚焦时代要求,顺应时代召唤,秉持五种思维,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开创工作新局面.应坚持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正确把握"事、时、势";坚守防范风险的底线思维,贯彻落实方针任务;增强鉴往知来的历史思维,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善用统筹兼顾的辩证思维,科学认识解决矛盾问题;提升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推进意识形态教育现代化.

    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思维方法论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建构

    肖贵清宋志浩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进步的成果,民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构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这种新形态具有三重维度.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秉持人民至上的政治价值观,旨在实现有效治理的政治目标,彰显和合共生的政治理想,发展了人类政治意识文明.二是有机衔接的民主制度体系开创人民当家作主新形式,超越西式民主目标短视、效能断续的局限,推动人类政治制度文明进步.三是以政党引领实现民主建构,以基层民主创新深化人民当家作主,使民主成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类政治行为文明的新飞跃.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

    马克思"文明史分期论"与"社会形态论"的关系及其当代价值

    郭云泽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学术史关于文明史分期理论的探究成果,马克思不囿于以往传统历史学家或哲学家的文明史分期标准,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解释原则和研究视域,把文明史分期问题与社会形态问题相联系、统一.马克思在不同时期的文本中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认知变化构成了马克思划分人类历史阶段和建构社会形态理论的重要依据和前提,由此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线索重新回应"五形态说"和"三形态说"的理论争议,从而深化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对于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明史分期论社会形态论亚细亚生产方式人类文明新形态

    列宁关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本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姚元军王蔚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领导本领是共产党执政必须具备的首要本领.列宁阐明了党的政治领导本领在整个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即"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对政治的领导";明确了提升党的政治领导本领的必要性,即共产党人只有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才能维持统治;强调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本领应该把握的几个关键要素,即必须造就无产阶级的"阶级的政治家"、实现党对干部的绝对领导、善于抓住主要政治环节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本领,提高党的政治能力,防范和化解各种政治风险.

    列宁政治领导本领政治建设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曹普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是邓小平诞辰120周年.邓小平留给后人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回顾和缅怀邓小平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作出的卓越贡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推动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是对邓小平的最好纪念.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