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压力下铁基高温超导体中超导电性的消失与重现

    孙力玲吴奇
    2770-2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温超导材料系统中存在多种不可忽略的自由度和它们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演生现象以及有序态所导致的复杂性,使得高温超导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因此,尽管高温超导体已被发现30多年,但高温超导新材料的探索及其机理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领域最重要和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之一.压力作为一种施加于材料系统的外部调制手段,对发现新现象、新规律,理解常压下的宏观量子现象和指导常压新材料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压力研究手段在高温超导体研究中不断发挥着关键、独特的作用.本文作为对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成果的介绍,报道了铁基高温超导体AxFe2-ySe2(A=K,Rb,T1/Rb)中压力导致的超导电性的消失与重现及其演化过程,初步分析了相关物理机制,并从实验和唯象角度提出了高温超导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初步思考.

    高温超导电性电子关联体系铁基超导体量子相变压力调控

    微生物蛋白制造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王国坤蔺玉萍王钦宏吴信...
    2779-2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白质的稳定供应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作为传统农业种植生产模式的补充或彻底替代方案,微生物蛋白制造能够通过高时空生产效率、不依赖耕地的车间制造方式,生产供应蛋白质原料.本文描述了发展微生物蛋白的需求,综述了微生物蛋白制造的发展,介绍了主要的生产菌株,并以3种大宗原料类型食品工业与农业副产物、能源化工品、二氧化碳及其衍生富能化合物为主线,阐述了主要的微生物蛋白生产路线,分析了不同生产路线的优势与不足,系统梳理了现阶段微生物蛋白制造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描述了未来的挑战及相应的建议策略.预期随着原料、菌株、装备与工艺等多环节技术水平的协同提升,微生物蛋白制造有希望缓解乃至彻底解决蛋白质资源短缺的重大难题.

    生产路线木质纤维素能源化工品菌株定制发酵工艺

    SAGES南山1米大视场望远镜g、r、i波段测光数据流量定标

    肖凯苑海波黄博闻徐帅...
    2790-2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均匀且精确的流量定标是大视场测光巡天数据处理的难点和核心所在.本文借助LAMOST(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DR7光谱数据、修正后的Gaia EDR3测光数据和Gaia测光丰度数据,使用基于光谱的SCR(Stellar Color Regression)方法和基于测光的SCR方法(SCR'方法)构建了南山1米大视场望远镜g、r、i波段精度约为10~20毫星等的260多万颗标准星,进而对SAGES(Stellar Abundance and Galactic Evolutioh Survey)南山1米望远镜拍摄的约4254平方度天区的测光数据进行了相对流量定标.在此过程中,我们仔细考虑了定标零点随不同图像(时间)、探测器不同通道及星像在探测器不同位置的变化.基于修正后的Pan-STARRS(PSl)DR1测光数据,进行了绝对流量定标,并给出了南山g、r、i波段定标后的星等与PS1星等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基于相邻图之间的共同源对定标精度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验,发现3个波段的定标精度均约为2.0毫星等.同时,我们还对定标精度做了外部检验,使用Gaia DR3无缝光谱合成的PS1星等,发现定标均匀性在1.3.分辨本领下分别为2.4、2.3和0.9毫星等.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恒星平场和探测器通道间相对增益随时间的变化.

    大视场测光巡天流量定标恒星参数星际消光

    可见光促进喹喔啉-2(1H)-酮的苯甲酰化反应

    周冰洁陈景超李泓江保德玉...
    2805-2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喹喔啉酮C-3官能团化衍生物常具有突出的生物活性,虽然人们已经成功利用过渡金属和强氧化剂催化手段获得此类化合物,但是这些反应的条件相对苛刻.为了发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合成方法,其他环境友好和原子转化率高的制备方法,光催化和电催化合成策略在喹喔啉酮C-3官能团化的应用也相继被开发出来,成功得到了一系列芳基化、烷基化、胺化、磷酰化、磺化和酰化的3-取代喹喔啉-2(1H)H-酮衍生物.鉴于3-酰基喹喔啉-2(1H)-酮类化合物表现出的特殊生物活性,本文将苯甲酰氯作为酰基自由基源,利用可见光催化手段,成功实现了苯甲酰氯对喹喔啉-2(1H)-酮的C-3酰基化反应,并提出了反应可能的机理.

    喹喔啉-2(1H)-酮光催化反应苯甲酰氯苯甲酰化

    多基因聚合改良杂交稻恢复系福恢676的稻瘟病抗性

    朱永生蔡秋华官华忠魏毅东...
    2812-2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恢676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但稻瘟病抗性不强的杂交水稻恢复系,该父本已测配育成的18个杂交稻品种通过了省级以上品种审定.为了改良其稻瘟病抗性,延长该恢复系在生产上的应用期限.以携带3个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9和Pi-kh)的优质恢复系金恢1059为供体亲本,以福恢676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导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田间稻瘟病抗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5个抗病的稳定株系,其中3个株系聚合了Pi-1、Pi-9和Pi-kh.对这5个株系的综合农艺性状、品质和配合力等进行系统比较,并结合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与福恢676相比,改良株系及其与广8A、荃9311A和广占63-4S等不育系配制的杂种F1均表现出稻瘟病抗性明显增强,而其中株系6综合表现最优,遗传背景恢复率为97.1%,且其生育期、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与福恢676测配组合无显著差异,但产量有所提高,品质得到改善.改良的株系6保留了福恢676产量高、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等优良特点,品质有所提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稻瘟病抗性基因聚合遗传改良分子标记配合力

    中条山岩墙群的时代及其对华北1.8 Ga大火成岩省事件性质的制约

    袁玲玲王祎帆张晓晖
    2824-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条山地区发育大量弱变质或未变质的中基性岩墙,它们是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初期(1.80~1.76 Ga)大规模岩墙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厘定其侵位时代对构建岩墙群的精细时-空分布规律,以及认识华北克拉通该时期地球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对永济王庄村附近的一条近东西向岩墙开展了斜锆石离子探针定年,获得其207Pb/206Pb年龄为1799±4 Ma(n=20,MSWD=2.2).该年龄有效填补了关键地区岩墙群的时代空缺,为揭示华北中元古代初期复合岩墙群中熊耳(1800~1785 Ma)和太行(1770~1760 Ma)两个不同世代岩墙群的形成时代和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中条山1799 Ma中基性岩墙也是目前报道的华北克拉通最早的未变质岩墙,作为熊耳期岩浆活动可能的开端,它不仅为限定熊耳群火山岩系底界年龄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以大火成岩省(或岩墙群)为标志的地体对比和超大陆重建提供了新的依据.综合岩墙群的几何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支持熊耳、太行岩墙群是地幔柱在不同阶段作用于运动的华北克拉通大陆板块岩石圈的产物.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初期岩墙群中条山熊耳地幔柱

    植物个体资源竞争与群体结构特性分析

    曾晓东宋翔高小斐
    2836-2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源竞争是形成不同尺度生态结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植物生态系统资源竞争的自组织过程具有3个显著特点,即群体具有中等数目的个体数、个体差异巨大、个体间仅具有复杂的近程相互作用.本文从生态系统资源竞争与群体结构的一般性问题出发,建立可显式描述植物个体间资源竞争的生态动力学模型,并依据资源竞争的数学特性,按照完全非对称性竞争和完全对称性竞争两种极端形式,分别设计数值模拟试验,并与无竞争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竞争形式、不同群体竞争度下个体资源分配及群体结构特征的共性和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竞争度上升,两种竞争形式下的生态系统结构特征(不同高度的顶层冠层覆盖度)均偏离无竞争情况对应的分布,表现为高大冠层比重减少,而低矮冠层比重增加,顶层冠层平均高度下降,不同于经典竞争模型的结论.在完全非对称性竞争情况下,个体差异明显上升,如中等高度个体的平均竞争度以及低矮个体的平均死亡率迅速增加,植被覆盖区域顶层冠层覆盖度曲线半高宽逐渐增大,顶层冠层高度标准差增加,但高大冠层占模拟区域的覆盖度逐渐趋于稳定.而在完全对称性竞争情况下,个体差异明显低于完全非对称性竞争情况,所有高度的平均竞争度和平均死亡率均上升,顶层冠层覆盖度曲线逐渐向低高度方向偏移,高大冠层占模拟区域的覆盖度也逐渐降低.本文提出了一个研究群体结构随竞争度变化的理论框架,可为生态系统复杂资源竞争研究提供重要的数学理论基础,并应用于地球系统模式的陆表过程模式及植被动力学模式的多尺度建模框架设计.

    资源竞争群体结构个体差异自组织生态动力学建模

    《科学通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