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氮铁平衡促进水稻分蘖、提高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孙虎威王威储成才
    4073-4075页

    黏连蛋白调节DNA复制时序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

    吴锦淳刘阳
    4076-4078页

    木质素源多巴胺的合成新工艺

    董琳陈祖鹏
    4079-4081页

    国际层面的地球科学汉语交流平台——地球系统科学大会推动地球科学转型

    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会议秘书处
    4082-4083页

    求是拓新,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大物理学科

    何军
    4084-4085页

    纳腔量子等离激元及其应用

    徐宇浩季嘉敏郭全兵吴宇...
    4086-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由电磁波与固体中的自由电子集体振荡耦合形成的元激发,可以将光场束缚在金属与电介质界面亚波长尺度范围内,导致电磁场强度极大增强,这是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诸多物理效应和器件应用的基础.由两个或以上紧邻的金属纳米结构构成的纳米间隙是最典型的等离激元纳腔,具有最优异的光场束缚能力,可以将光场压缩到纳米尺度甚至是原子尺度.这种结构在亚纳米级的空间尺度上,隧穿、空间非局域等量子效应极其显著,导致纳腔等离激元具有许多新奇的量子特性,为新型光电器件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新的平台.尤其是最近10年来,纳腔量子等离激元在基础和应用方面都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本文首先简述了等离激元的量子化处理,回顾了亚纳米级间隙纳腔中的量子效应,重点介绍了近年在基于等离激元纳腔的量子隧穿发光、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量子光源以及精密传感等应用方向的进展,并展望了纳腔量子等离激元未来的应用方向和发展前景.

    表面等离激元纳米间隙量子等离激元量子器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二维铁电材料研究进展

    丁家辉朱玉姗刘子嘉程瑞清...
    4103-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学的不断进步,电子器件正朝着小型化、集成化的趋势发展.但是在纳米尺度下,表面效应和尺寸效应将变得不可忽略,这便制约了传统块体铁电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因此,没有小尺寸效应限制并且有着稳定自发极化的二维铁电材料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首先从铁电材料的分类出发,将其分为二维非范德华铁电材料和二维范德华铁电材料,并列举了各类别中已被实验报道的铁电材料,讨论了它们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它们内在的极化机制和新奇的物理特性.这些新的二维铁电材料有望在未来的纳米级铁电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使电子器件的高度集成成为可能.然后,本文综述了二维铁电器件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铁电场效应晶体管(ferroelectr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FET)、铁电隧道结(ferroelectric tunnel junction,FTJ)和铁电突触,总结了各种器件性能,并阐述了相应的工作原理.最后,对二维铁电材料领域进行了展望,提出我们需要在理论模型、材料制备、电子器件的稳定性和界面效应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研究的观点.

    铁电性范德华层状材料铁电场效应晶体管铁电隧道结铁电突触

    母体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及其在无创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吴可陈韦弘何荣祥冯春...
    4119-4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母体外周血中存在来源于胎儿的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红细胞,即胎儿有核红细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s).FNRBCs在整个妊娠期内持续存在于母体血液循环之中,具有全套的胎儿遗传物质、细胞器、各类生物分子以及代谢物等,包含丰富的胎儿生理信息,同时还表达多种特异性蛋白,是用于无创式产前检测/诊断的理想分析靶标.然而,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数量巨大的红细胞(~109个/mL)和白细胞(~106个/mL),FNRBCs则十分稀少(<103个/mL).在完成母体静脉采血后,如何高效率高纯度分离富集血样中的FNRBCs、确定其胎儿源性并开展面向临床的生化分析极具挑战.本文从实施无创产前检测/诊断的重要意义出发,对母体外周血FNRBCs这一潜力巨大的无创产前检测/诊断标志物进行综述,在介绍FNRBCs来源及特征的基础上,总结FNRBCs分离富集与鉴定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阐述FNRBCs的临床应用、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胎儿有核红细胞无创产前诊断微流控芯片三维微纳结构

    锑基硫族薄膜太阳能电池缺陷研究进展

    赵宇琪李建民肖旭东
    4135-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锑硫族化合物(Sb2(SxSe1_x)3,0≤x≤1)薄膜具有带隙在1.1~1.7 eV范围内连续可调、光电性能优异、化学性质稳定以及元素含量丰富无毒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自2009年以来,Sb2(SxSe1_x)3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稳步提升并超过10%,展现出其作为新兴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巨大潜力.当前限制Sb2(SxSe1-x)3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进一步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材料本身复杂的固有缺陷带来的低载流子浓度和严重的载流子复合.了解材料的缺陷性质以及Sb2(SxSe1-x)3薄膜的缺陷调控对进一步提升器件转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Sb2(SxSe1-x)3材料的缺陷特性,详细讨论了近年来关于Sb2(SxSe1-x)3太阳能电池的缺陷调控措施,主要包括通过掺杂提高Sb2(SxSe1-x)3导电性和载流子浓度、生长过程中的缺陷控制以及后钝化处理等,并对未来Sb2(SxSe1-x)3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锑硫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掺杂缺陷

    先进原子力显微术在表征二维材料物性中的应用

    薛卓曾巍周琨杰沈琛...
    4152-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维材料及其范德华异质结构具有极其丰富的力学、电学、光学、磁学等新奇物性,呈现出丰富的物理内涵并具有潜在的应用.二维材料中掺杂、转角、缺陷态等内在状态以及介电常数、应力、电磁场等外在环境通常具有纳米尺度的不均匀性,并能深刻影响其物性及相应纳米器件的性能,故而深入探测二维材料的新奇物性并揭示背后的物理起因,往往需要纳米尺度的表征手段.原子力显微镜及衍生的各种力学、电学、光学和磁学等先进原子力显微技术能够在纳米尺度测量二维材料的结构和物性并探究构效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力学、纳米电学、纳米光学、纳米磁学和纳米加工模式的基本原理,然后总结了这些先进原子力显微术在表征二维材料新奇物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未来先进原子力显微术的革新方向和发展潜力.

    二维材料原子力显微镜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纳米电学表征纳米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