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变暖导致超强台风季节提前

    单楷越余锡平宋丰飞
    4885-4886页

    我国深地储能机遇、挑战与发展建议

    杨春和王同涛
    4887-4894页

    deep underground energy storageunderground spaceunderground gas storagecompressed-air energy storagegeological hydrogen storage

    植物病原菌效应子

    张美祥杨超刘俊
    4895-4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原菌在侵染寄主植物过程中分泌多种效应子作为武器,在胞间或胞质干扰寄主的生物学过程,以促进病原菌的侵染和定殖.解析病原菌干扰植物免疫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是认识病原菌与植物互作的关键,也可为开发和建立植物病害新型抗病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的建立和结构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对病原菌效应子的特征、数量、转运和功能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病原菌效应子功能的认识从抑制寄主免疫信号传导拓展到对植物代谢、微生物组等各种生物学过程的干扰.同时,病原菌效应子激活免疫的机制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抗病小体的发现解答了植物NLR抗病蛋白识别效应子后如何激活和介导植物抗性这一科学难题.本文对近年来病原菌效应子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并对未来效应子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效应子植物免疫免疫干扰免疫识别寄主靶标

    阿秒光学简史——202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背后的故事

    赵昆
    4918-4926页

    ultrafast opticslaserionizationhigh harmonic generationattosecond pulseelectron dynamics

    阿秒光脉冲:照亮通往物质内部电子世界的道路

    王虎山付玉喜程亚
    4927-4932页

    attosecondelectronNobel Prize in Physicshigh harmonic generationultrafast science

    202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与激子(光子)操控物质平台

    叶梓康秦海燕彭笑刚
    4933-4938页

    Noble Prize in Chemistryquantum dotexcitonsynthetic chemistry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多彩的纳米材料——202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解读

    宋斌何耀
    4939-4942页

    Quantum dotsNobel PrizechemistryOptical

    开启mRNA技术实用化大门的钥匙——浅析202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杜沛王奇慧
    4943-4947页

    2023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nucleotide modification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RNA technologybreakthrough in medicine

    mRNA疫苗的突破与药物研发革新

    魏绿薛愿超
    4948-4953页

    mRNA vaccinesRNA modificationsCOVID-19RNA drugs

    人体器官芯片构建的研究进展

    曾易顾忠泽
    4954-4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体器官芯片通过在微流体芯片上构建微缩组织或器官来模拟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微环境.人体器官芯片研究的提出,为药物临床前试验中动物模型的低通量、高花费、跨物种差异、重现性差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或将成为下一代通用体外评价模型.本文综述了人体器官芯片的类型与特征,总结了人体器官芯片构建的普遍设计思路,并从细胞、芯片材料与加工、微环境构建与器官芯片测量几方面对器官芯片的构建进行技术拆解,最后讨论了目前器官芯片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器官芯片微流体芯片微环境构建生物医学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