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柳卸林

月刊

1002-0241

kxx518@163.net

022-24324829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138号科技档案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ournal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Monthly)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关于科学技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综合指导类期刊。1992和1996年分别荣获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和一等奖;荣获在华北地区第二届优秀期刊奖,第三届特别荣誉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补偿能否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基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的证据

    杨秋月阳镇陈劲
    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补偿是应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重要政策部署,对于推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中央政府和皖浙两省政府积极推动实施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为依据,基于2003-2020年皖浙两省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定量研究了该政策影响受偿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1)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提高了受偿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绿色经济发展.(2)从"减污"和"增长"的双重目标来看,该政策有助于降低水污染强度,但对受偿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3)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能够通过弱化污染型工业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来提升受偿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难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的方式提高该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4)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上游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下游地区,而该政策的污染减排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在上下游地区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继续推进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建设,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推动受偿地区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发展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污染减排绿色技术创新

    选择激励还是功能建设?——政府创新政策与企业策略性迎合

    周翼强陈良华章砚孙自愿...
    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创新激励政策的推进,攫取政策红利的策略性迎合行为可能会相伴出现,扭曲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真实效果.为了阐明我国产业政策面临的微观企业策略性迎合的现实挑战,采用文本分析技术对企业的策略性迎合行为进行量化,并结合我国产业政策转型的历史大背景,将选择性和功能性制度安排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探讨不同创新激励政策与创新主体行为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选择性与功能性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均能发挥正向影响,前者会加剧企业形式上适应创新,实质上对抗创新的策略性迎合行为,后者则能有效减少迎合行为;迎合行为的存在还会反向制约选择性激励政策的效应发挥,导致其政策意图偏离预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策略性迎合行为的企业,更具违规倾向和寻求政治联系的可能.

    策略性迎合企业创新创新政策政策分类文本分析

    从"个体韧性"到"系统韧性":企业韧性层级生成逻辑、知识框架与未来展望

    张强白裕张璐赵爽...
    4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韧性作为企业应对多变、不确定、复杂、模糊情境的关键能力逐渐受到学者关注.然而随着理论不断发展,现有研究对其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不清晰、知识架构整合研究较模糊等问题日益突显,对基于企业整体发展的过程性视角梳理各个阶段韧性的层级生成逻辑更鲜有涉及.因此从层级视角出发,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企业韧性理论相关文献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整合归纳:首先,通过对企业韧性"静态观"到"动态观"的内涵梳理,发现其概念发展呈现出"被动响应—主动适应—灵活应变"的演进特征;其次,以企业韧性各阶段"环境—资源"互动构建"个体韧性—团队韧性—系统韧性"的层级形成机制为主线,并以企业韧性的层级前因和作用效果为支线形成"影响因素—形成机制—价值效果"的分析框架;同时补充对企业韧性理论应用与拓展的探讨,进一步构建更为完善的企业韧性理论框架;最后,从拓展理论边界、挖掘层级逻辑、探究作用机制和本土情境化研究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个体韧性系统韧性企业韧性层级机制文献综述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碳排放强度?——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双重视角

    张传兵
    5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成"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已成为产业变革新引擎的数字经济能否有效地促进碳减排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双重视角,利用2011-2019年全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及其背后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地抑制了碳排放强度,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使用"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进行外生政策冲击检验以及选择邮电历史数据和省内其他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均值作为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2)中介效应和中介门槛效应表明,数字经济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影响碳排放强度,即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种方式降低了碳排放强度,并在不同门槛值内有着各异的影响;(3)异质性分析表明,非东北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高收入城市、高科技投入城市以及人力资本充裕城市的数字经济碳减排效果更为明显.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增效作用、通过促进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协调度以节能降碳和协调推进不同类型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等建议,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数字经济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

    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选择——"释放信号"还是"真刀实干"

    刘子諝周江华李纪珍
    7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般而言,民营企业的合法性动机较强,但资源实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趋势的推动下,民营企业可能会产生脱耦行为.基于企业行为动机的角度,利用2009-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分析了民营企业不同的数字化行为,并进一步检验了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企业绩效期望落差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1)民营企业会在年报中更多地传递数字化愿景,但更少地进行实际的数字化投资;(2)从外部因素的角度,处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地区的民营企业,会受到更大的合法性压力,因此会更多地在年报中传递数字化愿景;(3)从内部因素的角度,绩效期望落差越大的民营企业,其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动机越强,因此会更多地进行实际的数字化投资.此外,进一步考虑了宏观环境因素、企业规模异质性等因素的作用.

    数字化转型战略选择民营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绩效预期落差

    绿色金融发展的前因组态及其低碳效应: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王洁玉冯泰文陶克涛
    8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如何通过绿色金融推动城市低碳发展是学术和实践领域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基于新结构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采用NCA、QCA和PSM方法对我国百强城市展开分析,从中宏观角度系统探究多个前因条件的联动匹配效应,以及不同路径下实现的高水平绿色金融是否均能促进城市低碳发展.结果表明:(1)单个前因条件并不构成高水平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但是技术水平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2)要素禀赋结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联动匹配,形成3种城市高水平绿色金融发展的组态形式,分别是市场引导下要素禀赋结构中技术核心驱动型,市场引导下要素禀赋结构内生驱动型和政府引导下要素禀赋结构内生驱动型,呈现出"殊途同归"的特点;(3)当经济水平、技术水平、有效市场等前因条件缺失时,产生4种城市非高水平绿色金融发展的组态形式;(4)3种组态形式产生的高水平绿色金融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呈现出"殊途不同效"的特点,高水平绿色金融能够贡献于城市低碳发展的关键在于有为政府的引导.

    绿色金融低碳发展百强城市新结构经济学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ESG责任履行能够强化企业价值创造吗?——基于数字化转型的门槛效应

    吴勋杨美漪
    10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水平的ESG理念与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不谋而合.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ESG责任履行、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ESG责任履行与企业价值创造正相关;(2)数字化转型赋能ESG责任履行的价值创造效应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程度与数字化转型投资水平的增加,ESG责任履行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分别呈现边际效应递增、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门槛效应;(3)非国有企业ESG责任履行受到数字化转型深入程度门槛效应的正面影响更大,国有企业ESG责任履行受到数字化转型投资水平门槛效应的正面影响更大.有鉴于此,提出增强ESG责任履行意识、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建议.

    ESG责任履行企业价值创造数字化转型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提升企业ESG表现吗?——基于广义合成控制法的实证检验

    杜永善梁书豪郭红玉
    11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一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鼓励企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履行和内部治理水平提升,从而提升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表现.文章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设计准自然实验,选取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广义合成控制法(generalized synthetic control method,GSCM),以绿色创新、信息披露和代理成本为机制变量,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ESG表现,经过安慰剂检验和更换估计模型检验回归结果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显著;(2)机制检验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来提升企业ESG表现,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会增加企业的代理成本从而降低企业ESG表现;(3)异质性检验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在提升企业ESG表现的过程中具有区域、产权和行业差异.

    碳排放权交易企业ESGGSCM

    研发背景高管促进了企业数字化发展吗?——基于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

    徐梦丁硕杨忠海
    13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发背景高管会促进企业数字化发展吗?为了探究研发背景高管在企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中研发背景高管比例对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影响及具体路径.结果发现:研发背景高管比例与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发背景高管比例的提高有利于通过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即吸收能力、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实现高水平数字化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经理人短视程度较低时,将促进研发背景高管比例与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高管团队断裂带处于适中宽度时,有利于研发背景高管比例与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

    研发背景高管团队动态能力数字化发展

    高管团队信息技术背景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基于数字战略认知框架

    王象路罗瑾琏姜新华耿新...
    15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高管团队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议题.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数字战略认知框架,探讨了高管团队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冗余资源与环境动态性的联合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管团队信息技术背景能够显著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冗余资源、环境动态性均正向调节高管团队信息技术背景与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关系,且二者的联合作用正向调节高管团队信息技术背景与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关系.基于数字战略认知框架的机制检验表明,高管团队信息技术背景通过促进数字化创新、战略资源变动以及商业模式转型,进而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拓展性分析发现,高管团队信息技术背景在其权力强度较高、网络嵌入程度较高的条件下,对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高管团队信息技术背景数字化转型战略冗余资源环境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