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冶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冶工程
矿冶工程

曾维勇

双月刊

0253-6099

kuangyegongchengzz@163.com

0731-88657176 88657186 88657070

410012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66号

矿冶工程/Journal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上网期刊EI、CA等检索期刊本刊为技术类科技期刊。主要报道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学科重大的科技成果和学术水平较高的科技论文。在栏目设置方面,除保留原有的采矿、选矿、冶金、材料栏目外,还开辟综合评述、专家论坛、化工环保、工程与机械、企业管理、经验交流、院所视窗、群英荟萃等栏目。读者对象为冶金、矿山、材料加工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静电纺丝法制备SnSbCuFeZn高熵合金/碳纳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

    辛玉潘石聂淑晴缪畅...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工艺,将SnSbCuFeZn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均匀地锚定在导电互联的碳纳米纤维中,成功制备了SnSbCuFeZn@CNFs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特征有重要影响,且直接影响SnSbCuFeZn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晶相、尺寸和分布,决定SnSbCuFeZn@CNFs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其中SnSbCuFeZn@CNFs-900电极展现出优良综合性能:0.1 A/g时,初始放电比容量达1 232.8 mA/g,循环200次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保持在786.0 mA/g;1.0 A/g时,循环5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有433.8 mA/g;2.0 mV/s扫描速度下,赝电容贡献率高达93.37%.

    静电纺丝法SnSbCuFeZn高熵合金碳纳米纤维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碳包覆空心硅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何冬林孙森李平曲选辉...
    67-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及造孔剂,采用改进的stöber法及碳热还原法制备了碳包覆的介孔空心硅氧化物负极材料.结果表明:乙醇与水体积比变化对SiOx纳米球粒度、形貌及性能有重要影响;乙醇与水体积比小,材料球形度差,呈椭圆形;乙醇与水体积比增大,纳米材料尺寸增加;乙醇与水体积比0.45时所得SiOx纳米球粒径300 nm左右,以该纳米球组装的扣式电池在电流密度100 mA/g下循环200次后可逆比容量为813 mAh/g,在500 mA/g下循环1 200次后可逆比容量为704 mAh/g,容量保持率为82%,每次容量衰减率仅0.015%.

    硅氧化物负极材料空心结构碳包覆纳米球

    聚醚类添加剂在5 μm极薄电解铜箔制备中的影响

    姬琳樊斌锋王庆福李伟涛...
    72-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电化学、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聚醚类添加剂对5 μm极薄锂电铜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中添加聚醚类添加剂能促使铜的沉积电位负移;适宜质量浓度的聚醚类添加剂能细化铜箔晶粒,有利于提高铜箔表面平整性;聚醚类添加剂质量浓度2.3 mg/L时,所得铜箔抗拉强度620.43 MPa,延伸率3.67%,光泽度161 GU,毛面粗糙度1.02 μm,综合性能极好;高抗拉强度电解铜箔具有(111)晶面择优取向特征.

    锂电铜箔聚醚类添加剂电化学抗拉强度延伸率光泽度粗糙度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Li6PS5Cl的固相合成及性能研究

    陶博文鞠博伟涂飞跃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高能球磨结合热处理的方法固相合成了硫银锗矿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Li6PS5Cl(LPSC).研究发现,延长球磨时间有利于原料粉末颗粒的破碎、混合、晶粒细化以及非晶化反应的进行;升高烧结温度有利于生成单一纯相,但烧结温度过高会使电解质熔化分解,破坏晶体结构.球磨时间10 h、550 ℃下烧结8 h所制备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可达3.57 × 10-3 S/cm.

    全固态电池硫化物固态电解质Li6PS5Cl离子电导率硫银锗矿型高能球磨固相合成

    氮化锂对金属锂制备硫化锂改性研究

    雷振陈格徐川孙家乐...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金属锂为锂源、硫粉为硫源、氮化锂为添加剂,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硫化锂.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氮化锂可促进金属锂与硫粉合成硫化锂的反应;Li3N先与硫粉反应释放N2,在熔融的金属锂片上形成孔洞,进一步扩大金属锂与硫粉接触面积,得到疏松多孔的骨架结构,有利于后续破碎且减少球磨过程中二次反应的风险.当Li∶S∶Li3N=2∶2∶0.4(物质的量比)时,在100℃下反应8 h即可得到粗品硫化锂,再经700℃煅烧、除杂和球磨后可以得到纯度大于99.95%、粒径小于15 μm的电动汽车用硫化锂产品.该方法为工业化生产硫化锂产品提供了新思路.

    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氮化锂EV级

    阴极辊在线抛光工艺对锂电铜箔性能的影响

    张盼阳王庆福李谋翠樊斌锋...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单因素实验探究了抛光刷转动速度、横向摆动速度及抛光电流对铜箔性能及针孔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抛光工艺,进而改善铜箔性能及表观质量.结果表明,抛光刷转动速度450 r/min、横向摆动速度350 r/min、抛光电流0.50 A时,生成的铜箔光面(S面)均一,且针孔缺陷明显减少.

    锂电铜箔集流体响应面分析法抛光电流阴极辊在线抛光

    汽车电池用La-Mg-Ni基储氢合金的元素替代及电化学性能

    王飞李丽君梅琼珍李振坤...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 La07R0.1Mg0.2Ni3.35Al0.15(R=La/Nd/Sm)储氢合金,研究了稀土元素Nd/Sm替代La对储氢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d或Sm替代La时,储氢合金物相组成未发生改变,仍由LaNi5、(LaMg)2Ni7和(LaMg)5Ni19相组成,但储氢合金中LaNi5相和(LaMg)5Ni19相丰度会增加、(LaMg)2Ni7相丰度减小.R为La、Nd和Sm时储氢合金的最大放电比容量均在第2次充放电循环时获得,分别为377 mAh/g、382 mAh/g和376 mAh/g;采用Nd或Sm替代La,储氢合金高倍率放电性能、24 h荷电保持率和充放电循环100次时的容量保持率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且R为Nd时储氢合金的相应值最大.采用Nd或Sm替代La会使得储氢合金的交换电流密度、氢扩散系数增加,储氢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与交换电流密度和氢扩散系数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储氢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由交换电流密度和氢扩散系数共同决定.

    储氢合金稀土掺杂LaNdSm元素替代相结构电化学性能汽车电池La-Mg-Ni

    基于PCA-GWO-GRU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李钰卓晓军刘洋李重洋...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GRU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时的准确性,提出基于PCA-GWO优化的GRU模型,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结果表明,与传统GRU模型相比,经PCA-GWO算法优化的GRU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预测起始点为原始数据90%时,预测精度达到最大,对应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4 9、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03 6、决定系数R2为0.986 3.

    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GRU灰狼算法主成分分析

    三元正极废粉与聚丙烯共热解-水浸选择性提锂研究

    田彤麟任国兴郭巍巍肖松文...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了三元正极废粉与聚丙烯型隔膜共热解-水浸选择性提锂试验,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聚丙烯用量40%、热解温度550 ℃、热解时间2 h、氩气流速200 mL/min条件下共热解,热解产物水浸,锂浸出率为87.92%.锂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共热解过程中形成了不溶于水的锂钴氧化物.

    废旧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粉热解还原聚丙烯水浸

    氧化焙烧预处理对废旧磷酸铁锂电池负极材料回收的影响

    李海森阮丁山张鹏孟志远...
    105-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粉中正、负极材料难浮选分离的问题,采用氧化焙烧预处理磷酸铁锂电池粉,再通过浮选分离磷酸铁锂正、负极材料.结果表明,与未预处理电池粉相比,磷酸铁锂电池粉经500 ℃氧化焙烧处理30 min后浮选所得负极石墨产品碳品位从47.63%提高至97.70%,正极产品中碳品位由24.00%降至1.01%,分选效果明显增强.未预处理的电池粉表面存在蛛网状长碳链有机物,使得电池正、负极材料发生粘连,浮选分离效果较差;通过氧化焙烧预处理,能有效消除正、负极材料上的长碳链有机物,增强正、负极材料间表面性质差异,强化浮选分离效率,实现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粉中石墨负极材料的回收.

    废旧电池回收磷酸铁锂负极回收氧化焙烧表面改性浮选石墨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