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业工程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业工程研究
矿业工程研究

许中坚

季刊

1674-5876

kygc@hnust.edu.cn

0731-58290354

411201

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

矿业工程研究/Journal Mine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含量低透性近水平煤层控制性水力割缝技术

    冯仁俊朱永建邓飞余伟健...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压水射流割缝的技术原理和特点,针对云南省朱家湾煤矿煤层"硬度系数大、瓦斯含量高、低透气、抽放时间紧"的特点,结合矿井目前的实际采掘部署和生产情况,提出工作面"钻割一体化"的瓦斯治理增透措施,并在矿区内已经施工抽采钻孔的工作面开展试验研究.通过现场研究表明:采用"钻割一体化"增透技术,能有效提高煤层裂隙发育程度,改变和降低煤层原始应力和瓦斯含量,增大煤层瓦斯流动空间,成功消除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试验数据显示,煤层在水力割缝后单孔瓦斯抽采量增加到原来的 3.7 倍,工作面抽采达标时间缩短一半,成功缓解了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该试验的成功,为本矿井及类似矿井的瓦斯治理提供依据和经验.

    低透气高压水射流钻割一体化瓦斯含量

    干式松散覆岩充填体下残留矿柱回采综合技术

    王志罗焱华李闯谷亚州...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干式松散覆岩充填体下的残留矿柱的安全回采,采用超前注浆技术固结充填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假顶,通过回采工艺、技术安全经济指标的对比,优选出合适的采矿方法,保障作业的顶板安全.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证明,采用超前注浆固结技术能很好地维护采场顶板安全,对类似矿山残留矿柱的回采可以提供借鉴作用,具有较好的工程实际意义.

    干式松散覆岩充填体残留矿柱安全回采

    围岩-初支结合体的动力学特性试验

    张俪龄叶洲元周志华潘堃...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工程施工中,隧道围岩与支护易受爆炸冲击、开挖扰动等复杂载荷影响,其结构稳定性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采用砂岩和砂浆制作初支与围岩结合体试样,基于大直径霍普金森实验系统进行冲击试验,研究冲击荷载下结合体的变形与破坏特征,分析初支和围岩的径向厚度及其比例特征对结合体破坏模式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砂浆的厚度对结合体的应力应变及破坏特征影响显著;由于砂浆的影响,应力-时间曲线表现出"双峰特性",且当砂浆与砂岩厚度一致时,试样的第二应力峰值明显增大;冲击载荷下,裂纹首先在砂岩与砂浆交界面处产生,而后向四周扩散,导致试件形成宏观拉伸破坏.该研究对隧道工程的结构设计及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隧道支护结构冲击载荷动力学试验动载强度破坏模式

    GIS支持下基于归一化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张云资锋曹运江成湘伟...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沅陵县为研究区,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基于控制因素与诱发因素,选取高程、坡向、坡度、剖面曲率、岩组、距断层的距离、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年平均降雨量等 9 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利用线性函数转换的Min-Max归一化算法,将信息量模型(Information quantity model,I模型)得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通过ROC曲线、灾积比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信息量模型和归一化信息量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30 和0.784,归一化处理后的AUC值提高了 5.4%;(2)极低易发区至极高易发区的面积分布差异显著,归一化处理后的模型在高易发和极高易发区面积上减少了 428.51 km2.归一化处理后的信息量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准度,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怀化沅陵信息量模型GISMin-Max归一化分析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深部隐伏裂隙带位置对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影响

    王国举赵立松周泽卢钢...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场底板的隐伏构造是引发工作面突水灾害的关键因素.本文以邢东矿 2126 工作面为案例,深入研究在深部开采过程中,底板采动破坏特征与隐伏裂隙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构建力学模型,并借助数值软件,模拟采动过程中隐伏裂隙带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采动应力演化特征,以及底板的破坏特征,并对比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隐伏裂隙带空间位置及形态是底板发生突水的关键因素;隐伏裂隙带与煤层垂距在80m范围内时,隐伏裂隙带应力释放速度较快,隐伏裂隙带易受煤层开采影响;当其垂距增加至120 m时,隐伏裂隙带受工作面开采扰动较小;但在隐伏裂隙带与煤层垂直在120 m时,工作面推过裂隙带之后,隐伏裂隙带应力值开始调整释放,和底板应力降低区域沟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易发生滞后突水.

    深部开采底板破坏底板突水

    基于SET方法的爆破振动信号时频特征分析

    司凯凯张光权杨如孜王梦佳...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信号分析方法在爆破振动信号的时频特征提取中存在能量发散、时频分析结果精度差等问题.对此,采用一种新的信号分析方法——同步提取变换(Synchroextracting Transform,SET),同时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多尺度小波分解(Wavelet Decomposition,WD)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滤波降噪,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时频分析结果.使用该方法对某矿山生产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多尺度小波分解(WD)可以有效滤除原始信号中的干扰分量,降噪后的纯净信号与原始信号的相关性系数达到 0.959 8.同时,对纯净信号分别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与同步提取变换(SET),通过比较两者的时频分析结果和信息熵,表明同步提取变换(SET)在爆破振动信号时频分析中有着更高的时频分析精度.

    爆破振动信号经验模态分解小波分解同步提取变换信息熵

    盾构穿湖隧道施工风险控制与安全评估

    胥明吴招峰黄逢源周飞...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南昌轨道交通 1 号线瑶湖东站—瑶湖西站区间盾构施工下穿瑶湖,遭遇富水砂层、上软下硬不均质地层、淤泥软土地层等不良地质,极易发生喷涌、盾构机上浮、掌子面失稳、地面沉降和塌陷等重大突发性工程事故,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并采用WBS-RBS风险辨识方法进行安全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端头地基加固及降水、优化盾构掘进参数、控制盾构姿态与掘进速率、实施信息化施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喷涌、软土塌陷、盾构上浮、盾构偏心等风险,盾构施工区间总体风险等级由Ⅱ级降低至Ⅲ级以下,确保了穿湖盾构隧道安全、高效掘进.本文穿湖盾构隧道施工风险控制方案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盾构穿湖隧道喷涌坍塌风险控制安全评估

    考虑应急保障的危化品道路运输多目标路径优化方法

    刘灿周荣义石云霄杨璧帆...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危化品道路运输路径优化的合理性,将事故应急保障引入路径优化中.分析应急保障对路径选择的影响及其确定方法,并把应急保障水平引入风险目标函数中作为补偿系数;在此基础上,构建运输风险最小、运输时间最短、运输成本最低的危化品道路运输多目标路径选择模型,然后应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更加合理科学地选择危化品运输路径,满足运输企业对路径安全性以及经济利益的要求.

    危化品运输多目标应急保障遗传模拟退火

    海洋环境作用下深海海底钻机收放系统建模与运动响应分析

    李兰香金永平刘德顺万步炎...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海海底钻机收放系统在风、浪等海洋环境的扰动下会引起海底钻机摆动,通过建立收放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收放系统在规则波浪下不同波高、浪向角和风速对海底钻机摆角以及相对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高、浪向角以及风速的影响下,深海海底钻机入水前后的摆动角度与相对位移变化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波高与风速的增大,钻机的面内摆角变化幅度较小;随着浪向角的增大,钻机的摆动角度和相对位移逐渐增大.得到的结论可用于海底钻机收放系统摆动的预测和控制,为技术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深海海底钻机动力学钻机摆动运动响应

    基于CAN总线的水下多腿步履式行走装置电液控制系统设计

    郭勇刘宇迪刘德顺王周洋...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下环境压力、通信、负载控制等影响多腿步履式行走装置水下工作控制的可靠性和复杂性,甚至制约其水下工作功能的实现.针对多腿步履式行走装置水下环境中的工作控制问题,根据先定向后行走的控制策略提出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设备底层与以太网顶层通信相结合的双层复合组网控制方法.采用补偿器进行水下压力补偿,利用负载流量独立分配控制避免多腿独立动作干扰,结合CAN总线底层采集行走装置状态信息、以太网顶层遥控操作,设计基于CAN总线的水下多腿步履式行走装置电液控制系统,并在样机中进行应用.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水下行走装置定位的远程化、实时化和自动化,对提高控制效率,增强水下定位装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双层复合组网补偿器多支腿独立控制CAN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