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研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

穆荣平

月刊

1000-2995

KYGL@263.net

010-6255552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8712信箱

科研管理/Journal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研管理》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为20种中国管理科技重要期刊之一。还加入了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专题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同时《科研管理》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编号:(Q)G098;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编号:(Z)S0099;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认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为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编号:(S)0346。《科研管理》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综合性、科学性、文献性、宣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科技事业的方针政策,推动国内外管理工作的交流,增进社会各界在管理工作方面的相互了解,沟通国内与国外的联系,促进国际交流。《科研管理》杂志现设栏目有: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研究;知识产权研究;人才管理;项目管理;研究所管理;成果管理;农业科研;地方科技与教育;高校科技与管理;预测与分析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支持全面创新基础制度的理论实践与逻辑框架

    乔黎黎刘中全任志鹏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国博弈的关键是创新制度竞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国际来看,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高端创新要素往往对制度环境更为敏感,而发达国家则持续挤压发展中经济体支持创新的制度空间.国内来看,当前我国创新系统的结构性问题需要通过基础性制度安排来解决.本文从理论基础、改革实践两个视角,提出了全面创新的内涵,系统研究了形成支持全面创新基础制度的机制.建立了支持全面创新基础制度的五维逻辑框架,包括市场制度、要素制度、组织制度、激励制度和开放制度等.通过五维分析框架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应突出支持创新市场制度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激发创新组织和创新人才活力,夯实支持全面创新的社会制度基础,更加重视创新的制度层次,通过全面创新改革推进制度建设和制度演进.

    全面创新基础制度改革实践逻辑框架

    产业创新的科学知识特征对中国技术追赶的影响

    李梦柯王芳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科学知识对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的影响对创新经济理论与创新政策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知识基础理论和技术体制理论,提出科学技术特征属性的概念和分析框架,从知识异质性视角分析产业创新的科学知识特征因素对中国技术追赶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美国专利及商标局1995-2019年的全球授予专利及其引用科学文献的数据,发现中国难以在科学关联度较高的领域、科学知识复杂多样化的领域和私有部门科学知识贡献度较高的技术领域提升技术水平和实现追赶;中国的技术追赶更依赖较为近期的科学知识,优势产业发展更依赖国外的科学知识来源;中国技术创新的本土科学知识来源主要来自公共部门的成果,私有部门产出科学对创新的作用不突出.研究结论揭示了中国优势技术领域发展的科学知识特征,为中国技术追赶提供了实证证据与政策启示.

    科学知识非专利引文科学技术特征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

    "专精特新"认定政策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陈金勇汪小池长昊东田洁...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创新尤其是中小企业创新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增强链补短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但创新具有经济正外部性的特征,加之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创新积极性不高,为此,国家出台"专精特新"资质认定政策,其灵魂就是赋能中小企业创新.本文基于2015-2021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进行经验分析,探究该政策作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专精特新"资质认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但激励效应的持续性不强;机制检验表明,该政策能够通过"资源倾斜"效应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且存在"资质升级"和"区域差异"的异质性效应,相比于省、市级资质认定政策而言,国家级"专精特新"资质认定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强,验证了政策梯度培育的科学性,但也反映出省、市级资质认定可能存在资格审查不严、持续创新动力激励不足等问题;相比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政治资源丰富地区的政策吸收效果较弱,因此政策应当因地制宜,规避区域性政策饱和风险.本文不仅拓展了"专精特新"资质认定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并且为优化政策以持续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建设需求分析

    孙琴刘戒骄胡贝贝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的背景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科技攻关体系,实现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军事领域CBP思想构建了以协同融通集聚能力—创新投入与转化能力—创新资源保障能力为核心维度的"三力"模型,探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建设需求及"三力"间相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投影矩阵模型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2009-2020年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能力需求建设状况进行测算,实证检验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政府、产业、企业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效率以及产业集聚、资金投入、制度建设等诸多子能力是影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主要因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能力需求建设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创新投入与转化能力是IC产业能力建设的主要影响者,在2019和2020年呈上升趋势,协同融通集聚能力和创新资源保障能力相对偏弱,仍须加强.本文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能力建设需求提供实践启示.

    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电路创新能力熵权—灰色关联投影矩阵模型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复杂组态分析

    王瑞綦良群王莉静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繁多且作用效果复杂,现有经济重要性衡量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各因素的重要性.运用fsQCA方法设计两种研究方案,对1457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复杂组态分析,探讨创新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以及组态视角下的重要性排序,研究发现:(1)地区高技术创新环境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地方应该尤其重视当地的金融发展和对于产权的保护;(2)地区低技术创新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对内部环境有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创新投入以及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大规模企业在技术创新数量上具有优势,而企业对于资本的利用效率则是技术创新质量的保障;(3)单一条件很难支撑企业高技术创新的需要,各创新影响因素通过组态表现出不同的重要程度.研究结论强调了创新投入、经济增长等重要因素在企业高技术创新组态中的核心地位,提出的复杂QCA分析方法,在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组态重要性和作用机制的理解,以及类似的复杂组态问题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条件的组态重要性复杂组态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中小企业高质量创新的影响

    田红云李永友李忠正
    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文献较为缺乏,且忽视了企业内部因素.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创新绩效划分为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构建企业创业导向调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运用门限回归法探究不同创业导向区间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受惠强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受惠强度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导向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调节作用,且创业导向的调节作用存在门限效应;当创业导向处于较低区间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受惠强度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创新质量;当创业导向处于较高区间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受惠强度对企业创新质量的激励效果最优;创业导向的调节效应存在行业异质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提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并与鼓励创业导向的政策配套实施;根据不同的创业导向水平和不同行业制定差异化的优惠政策.本文从企业内在因素这一新视角探讨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揭示了政策实施过程中企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深层原因,并为提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创业导向创新质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中小企业

    中国政府创新补助对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荣奎桢陆奇斌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备制造业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探究政府如何更好地帮助装备制造企业取得技术创新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中国沪深A股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外部性理论和双元理论,实证检验了 2010-2020年间,政府创新补助对装备制造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政府创新补助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企业双元创新绩效;(2)政府创新补助对装备制造企业独立和合作创新都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3)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对装备制造企业双元创新绩效都具有正向影响,但独立创新模式对装备制造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强于合作创新模式;(4)独立创新模式与合作创新模式在政府创新补助促进双元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本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入理解政府创新补助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内在机制;在管理实践上,为我国政府制定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政府创新补助独立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双元创新绩效

    社会资本对负责任创新的影响研究

    曹霞吕丹付向梅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社会结构关系中的资源,也是触发负责任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以适应性治理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社会资本-资源重构-负责任创新"的影响关系模型,探究社会资本对负责任创新的影响机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469份问卷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社会资本既能够直接正向影响负责任创新,也能够通过资源重构间接正向影响负责任创新,且适应性治理正向调节了社会资本与负责任创新之间的关系.(2)高结构资本和高关系资本联合触发负责任创新实现路径的解释力要大于其他两类模式.(3)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负责任创新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较高的结构资本与关系资本均能够促进负责任创新的实施.而认知资本的缺乏是触发负责任创新的前因条件.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会资本影响负责任创新的内在机理,丰富了负责任创新的定量研究成果.

    社会资本资源重构适应性治理负责任创新

    环境服务模式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胡东滨周普陈晓红
    8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节能环保业成为保障我国绿色发展、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力量.节能环保企业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基于需求基础观和互补性观点,以2010-2019年237家节能环保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环境服务模式创新的经济效果,并探究了环境服务模式创新和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共同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产品主导和客户主导的服务模式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且后者为企业创造的边际收益更高;整体解决方案模式会降低企业绩效表现;异质性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对服务化水平较低的模式更敏感,而非国有企业对服务化水平较高的模式更敏感;此外,产品主导的服务模式与绿色技术创新可协同创造较大的互补性经济收益;整体解决方案模式与绿色技术创新的联合部署带来的高成本会降低企业绩效.本研究不仅有效地拓展了服务模式创新文献的研究体系与研究内容,而且有利于帮助企业认识部署服务模式创新和绿色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为企业根植自身情境制定相关经营策略提供参考.

    环境服务模式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绩效节能环保企业

    科研项目价值导向对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

    王伟刘海王王洪伟郭丽环...
    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的科研项目价值导向有助于促进公众参与、加强科研产出、提升公民素养和改善科研投资绩效.基于扎根理论,将公众科学项目的研究价值文本描述划分为问题导向型、认知导向型与目标导向型.采用文本挖掘方法,依据扩展后的关键词列表对公众科学项目的研究价值描述文本进行价值导向分类.采用来自Experiment平台上1456个公众科学项目作为研究语料,分别构建以融资金额和参与人数为因变量的两个计量模型,探究价值导向对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并比较了发起人身份、学科类别和融资目标对价值导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约46%的公众科学项目采用目标导向;而约30%的项目采用认知导向;其余项目则采用问题导向.采用认知导向的项目的公众参与意愿显著高于另外两类价值导向,表明公众科学应致力于普及公众科学知识.同时,本文发现大学教授倾向于问题导向;研究生更多使用 目标导向;业余研究者习惯使用认知导向.在这三类社会角色中,价值导向的影响具有一致性:认知导向影响最大,且显著优于另外两类价值导向.对自然科学类项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的差异分析发现,认知导向的优势主要来自 自然科学类项目.对融资目标的稳健性检测发现,融资目标对三类价值导向均具有正面调节效用,但是认知导向受到融资目标的影响最小;而问题导向受融资目标的影响最大.通过探索科研项目价值导向对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本文丰富了对科研项目价值导向的理论理解,弥补了价值导向在说服理论研究中的不足,为公众科学项目发起人撰写有吸引力的项目描述、管理者改善平台绩效以及科普机构提升公民素质提供了实践启示.

    公众科学价值导向文本描述文本挖掘参与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