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王志刚

月刊

1008-6978

lccscq@vip.163.com

023-63811304

400010

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4号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Ultrasound in Medicin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先后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我刊是集超声医学诊断、治疗、工程及基础于一体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基础与提高相结合,以国内大、中、小型医院,医学院校广大超声医学工作者、各科临床医生、超声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是超声工作者相互交流、获取信息的理想传媒,是广大临床超声医学及工程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影像组学在肝包虫病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张旭辉索朗拉姆邱甲军任叶蕾...
    353-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探究其在鉴别囊型肝包虫病与泡型肝包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经病理结果(金标准)或"四川省包虫病专家组"依据临床结果及专家共识(银标准)确诊的肝包虫病患者4976例,共纳入23 452张超声图像,其中囊型肝包虫病图像8557张,泡型肝包虫病图像14 895张.按病灶类型以8∶2比例将超声图像随机分为训练集18 762张与独立测试集4690张.使用Pyradiomics(3.1.0)提取超声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对训练集及独立测试集超声图像均使用相同的提取器;使用极小化极大、标准分数及均值方法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特征缩放,使用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特征降维,使用方差分析、递归特征消除、相关特征法及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法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支持向量机(SVM)、自编码器(AE)、线性判别分析(LDA)、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R)、自适应增强(AB)、决策树(DT)、朴素贝叶斯(NB)8种分类器构建鉴别肝包虫病分型的最佳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集中,以十折交叉验证策略训练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分类器中最佳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集及独立测试集中鉴别肝包虫病分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从每张超声图像中共提取1130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选择动态筛选出1~40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并以此建立最佳机器学习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RF模型在训练集及独立测试集中鉴别肝包虫病分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86,均高于SVM、AE、LDA、LR、AB、DT、NB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RF模型对鉴别肝包虫病分型的诊断效能最佳,有助于肝包虫病精准超声诊断.

    超声检查影像组学肝包虫病分型机器学习

    超声心动图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儿二期双调转术中的应用价值

    吴力军刘贻曼董怡陈丽君...
    360-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儿二期双调转术(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外科行二期DS的17例CTGA患儿,分析超声心动图对其肺动脉环扎(PAB)术前诊断情况,比较PAB术前、后左心室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DS术前、后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17例CTGA患儿,PAB术前超声心动图准确诊断15例(88.24%);误诊2例(11.76%),均误诊为房室连接不一致型右心室双出口.PAB术后肺动脉内径、三尖瓣反流束宽均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期厚度、左心室质量及肺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大,反流程度减轻,与PAB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S术后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MPI)明显增大,右心室MPI、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减低,与DS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合并心功能不全(3例死亡,3例随访中)患儿中,室间隔完整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缺损直径分别为0.13 cm、0.15 cm、0.18 cm);11例心功能正常患儿室间隔缺损直径平均(0.37±0.18)cm.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CTGA,CTGA患儿PAB术后左心室质量明显提高,可行DS;DS术后近期易合并心功能不全及主动脉瓣反流.

    超声心动描记术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双调转术,二期肺动脉环扎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庄敏岳文胜王诗诗魏婷...
    365-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行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1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比较MWA术后1、3、6、12个月肿瘤最大径、体积、体积缩小率及美容评分(CS)情况,并评估其治疗效果及与MWA相关的并发症;同时根据肿瘤的初始最大径分为≤2 cm、2~4 cm及>4cm3个亚组,比较各亚组MWA术前、后CS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治疗,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所有患者均于MWA术后出现面部轻度水肿,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面神经损伤.MWA术后1、3、6、12个月腮腺肿瘤最大径分别为(2.56±1.49)cm、(2.26±1.26)cm、(1.67±1.05)cm、(1.47±1.01)cm;体积分别为2.68(0.87,6.16)cm3、1.86(0.57,4.46)cm3、1.15(0.19,1.91)cm3、0.74(0.09,1.28)cm3;体积缩小率分别为 37.20%±11.54%、57.48%±9.75%、81.20%±8.54%、90.01%±6.75%;患者CS分别为(2.83±0.79)分、(2.33±0.91)分、(1.89±0.90)分、(1.75±0.93)分;其中,MWA术后6、12个月腮腺肿瘤最大径和体积均较术前明显减小,MWA术后3、6、12个月体积缩小率均较MWA术后1个月明显减小,MWA术后3、6、12个月患者CS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2 cm组MWA术后1、3、6、12个月CS,以及2~4 cm组MWA术后3、6、12个月CS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亚组间同一时间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MWA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初始最大径较小的肿瘤术后CS减小更快,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腮腺肿瘤,良性

    肺超声、X线联合实验室指标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吴明翠王若雁张莉赵丽娜...
    370-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超声(LUS)、X线联合实验室指标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63例,入院后均行床旁LUS(八分区)、X线检查分别获取LUS评分及X线评分.根据入重症监护病房30d后患者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40例和存活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LUS评分、X线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COVID-19危重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COVID-19危重型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 死亡组白细胞计数、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LUS评分及X线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血氧饱和度、淋巴细胞百分比(LYM%)、酸碱度(pH值)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US评分、X线评分、pH值、PCO2、LYM%均为预测COVID-19危重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1.22、1.31、0.00、1.08、0.8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X线评分、LUS评分、PCO2三者联合应用预测COVID-19危重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均高于其单独应用(0.696、0.708、0.715).结论 LUS评分、X线评分、PCO2均可用于预测COVID-19危重型患者预后,且三者联合预测的诊断效能更高.

    超声检查,肺X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预后

    基于CiteSpace的甲状腺超声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郑禕婧谢雪熊晓贤白晓珺...
    375-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系统梳理近十年甲状腺超声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进展、知识结构.方法 以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为来源数据库,检索2013~2023年关于甲状腺超声人工智能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中、英文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图谱,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共纳入9515篇文献,涉及34 个机构,119 个关键词.知识图谱显示,中文文献发文量整体较英文文献发文量高,中、英文文献发文量分别自2013、2018年起逐年上升,近两年增长速度减缓.发表中文文献较多的作者包括姜珏、詹维伟、罗渝昆、周琦、雷小莹、张波等,发表英文文献较多的作者包括Paul、Saba、Suri等.国内231个机构、国际226个机构发表了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发文量前三的机构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超声科(21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10篇)、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研究室(5篇)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5篇);英文文献发文量前三的机构包括浙江大学(9篇)、上海交通大学(7篇)、中山大学(7篇)和华中科技大学(7篇).机构间合作关系主要以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核心的国内机构,以及以North Eastern Hill Univ为核心的国际机构.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中文文献主要集中在多模态超声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方面;英文文献更偏向于机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方向.结论 国内及国际研究人员对于甲状腺超声人工智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仍需加强跨机构、跨团队、跨区域的多中心协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超声检查甲状腺人工智能可视化分析CiteSpace社会网络分析

    肠梗阻继发福涅尔坏疽超声表现1例

    刘晓军杨莹美云启楠
    382,386页

    脂肪肉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丁姣姣高军喜韩伟宋涛...
    383-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并总结脂肪肉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脂肪肉瘤患者的超声资料,分析不同病理亚型的脂肪肉瘤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31例患者中,去分化脂肪肉瘤13例,高分化脂肪肉瘤10例,多形性脂肪肉瘤4例,黏液样脂肪肉瘤4例;肿瘤最大径为(16.97±9.70)cm,以等或高回声(61.3%,19/31)为主,且回声分布多不均匀(90.3%,28/31),CDFI多表现为乏血供,Adler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96.8%,30/31).其中,高分化脂肪肉瘤以高回声为主(70.0%,7/10);去分化脂肪肉瘤边界多不清晰(92.3%,12/13),以低回声(46.2%,6/13)和高回声(30.8%,4/13)的双相模式为主;多形性脂肪肉瘤边界多清晰(3/4);黏液样脂肪肉瘤CDFI均表现为极度乏血供(4/4).结论 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辅助诊断该病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脂肪肉瘤不同病理亚型

    导声垫在提高乳腺病变剪切波弹性成像测值稳定性的效果观察

    王楠楠杨树青邱懿德叶洁仪...
    387-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导声垫与耦合剂辅助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量乳腺良恶性病变弹性测值的差异,探讨导声垫在提高乳腺病变SWE测值稳定性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经病理确诊的147例乳腺病变患者,均为单发病变,其中良性91例,恶性56例,由同一操作者分别借助耦合剂(耦合剂组)和导声垫(导声垫组)对乳腺病变进行SWE测量,比较两组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及标准差(Esd)的差异;分析两组操作者内重复性测量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组SWE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分析两种方法获取测值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导声垫组Emax、Emean、Emin、Esd均较耦合剂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导声垫组Emax、Emean、Esd操作者内重复性测量的一致性均非常好(ICC=0.886、0.825、0.774,均P<0.001),Emin操作者内重复性测量的一致性好(ICC=0.613,P<0.001).耦合剂组Emax、Emean、Emin、Esd操作者内重复性测量的一致性均好(ICC=0.733、0.405、0.578、0.728,均P<0.001).耦合剂组和导声垫组乳腺恶性病变Emax、Emean、Esd均较良性病变增大,Emin均较良性病变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耦合剂组中以Emax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0.774),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14%、68.13%;导声垫组中以Emax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最高(0.910),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86.81%.导声垫组Emax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均较耦合剂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声垫组Emax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17,P<0.05);耦合剂组Emax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60,P<0.05).结论 使用导声垫可提高SWE测值的稳定性,在辅助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剪切波弹性成像乳腺病变,良恶性导声垫耦合剂

    基于术前临床及超声资料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杨亚琴叶学伟周斌倩毛明锋...
    393-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术前临床及超声资料建立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卵巢癌患者475例,按照7∶3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333例和验证集142例,其中训练集中发生淋巴结转移92例(LNM组),未发生淋巴结转移241例(NLNM组).比较两组临床及超声资料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曲线下面积和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和Brier评分评价其校准度;决策曲线评价其临床适用性.结果 两组肿瘤组织学分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位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NLNM组Ki-67表达水平、多灶性占比、最大径均小于LN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肿瘤最大径、多灶性及Ki-67表达水平均为预测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0、5.236、1.023,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集、验证集中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95%可信区间:0.770~0.868)、0.794(95%可信区间:0.717~0.870),C-index分别为0.837(95%可信区间:0.811~0.894)、0.749(95%可信区间:0.712~0.791),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预测曲线与校准曲线均较为贴合,Brier评分分别为0.22、0.38,提示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较高,校准度较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预测训练集、验证集中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适用性均较好.结论 基于术前临床及超声资料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超声检查卵巢肿瘤淋巴结转移列线图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征订启事

    3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