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孔维佳 黄选兆

半月刊

1001-1781

LCEBHZZ@QQ.com

027-85726342-8818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辟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多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杭州,2024)

    付勇刘佳李静赵可庆...
    1091-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慢性鼻窦炎(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疾病,由于儿童鼻窦发育和免疫能力均不够成熟,其病因及病理机制复杂,其临床特征和转归与成人患者差异显著.由于缺乏足够关注,儿童CRS目前的诊断和治疗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诊疗比如抗生素应用和手术治疗等方面尚存很多不明之处.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组织国内的知名中青年鼻科专家,在系统复习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依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制订了本专家共识.共识包括流行病学、易感因素、病理生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策略如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方面,旨在规范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诊治,提升临床疗效和满意度,节省临床支出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慢性鼻窦炎儿童诊断治疗

    全生命周期的嗓音健康

    黄冬雁
    110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嗓音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其健康贯穿于个体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本文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探讨了嗓音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不同阶段(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嗓音的需求、发声器官的变化和嗓音障碍的主要病因、发病率、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和治疗方法.儿童期嗓音障碍发病率较高,对儿童心理和社会功能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最为常见的是声带小结,对儿童期嗓音障碍的治疗仍重视不够;青春期嗓音障碍主要与生理发育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常表现为音调异常;老年期喉结构和功能出现老化,而积极干预和治疗可延缓此过程.因而,维护嗓音健康应着眼于预防和管理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嗓音问题,对每一阶段进行针对性地嗓音保健和干预.构建全方位的嗓音健康管理框架,从而维护个体良好的健康状态和社会功能.

    全生命周期发声器官嗓音障碍儿童青春期老年

    GJB2基因p.V37I纯合及复合杂合突变者婴儿期的听力表型分析

    阮宇文铖程晓华张伟...
    1104-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GJB2基因p.V37I纯合及复合杂合突变者的听力表型,旨在为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2024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为GJB2基因p.V37I纯合及复合杂合突变患儿53例,患儿均接受了新生儿听力筛查、23项耳聋基因筛查及听力学检查(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稳态反应).对比分析纯合突变组(30例)与复合杂合突变组(23例)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各项听力学诊断结果.结果:53例中,总体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64.15%(34/53),纯合突变组未通过率80.00%(24/30)高于复合杂合突变组43.48%(10/2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p.V37I复合杂合突变者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诊断为单侧轻度听力损失.53例平均确诊月龄为(3.77±1.40)个月,确诊听力损失25例(47.17%,25/53),其中单侧13例,双侧12例;听力正常28例(52.83%,28/53).确诊听力损失比例,纯合突变组(56.67%,17/30)与复合杂合突变组(34.78%,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25例(37耳)中,轻度、中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占比分别为70.27%(26/37)、27.03%(10/37)、2.70%(1/37).纯合突变组与复合杂合突变组听力损失程度均以轻度为主,占比分别为70.37%(19/27)及70.00%(7/1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JB2基因p.V37I纯合及复合杂合突变者婴儿期以轻度听力损失为主,纯合及复合杂合突变者出现听力损失的概率及听力损失程度无明显差异.对目前听力诊断正常的p.V37I纯合及复合杂合突变者,需要临床持续随访.

    GJB2基因p.V37I听力表型听力损失

    123例上鼓室切开重建术听力重建方式及疗效分析

    乔燕田克勇宋勇莉韩宇...
    1109-1113,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3例行上鼓室切开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此类术式患者临床特点及听力重建方式的疗效.方法:将123例行上鼓室切开重建患者按照听骨链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保留听骨链组(37例)、软骨加高镫骨组(49例)、部分人工听骨搭桥(PORP组,37例),分析行上鼓室切开重建患者的临床特点、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听力水平、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行上鼓室切开重建的患者中89.43%(110/123)为松弛部胆脂瘤,10.57%(13/123)患者为继发性胆脂瘤、粘连性中耳炎、紧张部胆脂瘤、先天性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②保留听骨链组较其他2组患者病史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留听骨链组术前在500、1 000、2 000、4 000 Hz频率下组间ABG值及平均ABG值较其他2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各频率ABG及平均A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G:保留听骨链组较其他2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加高镫骨组和POR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3个月时所有患者均实现干耳,2例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保守治疗后均痊愈,1例因锤砧固定术中磨钻影响术后出现骨导轻度下降,1例因术中残留术后4年复发,81例(65.85%)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内出现非软骨修复区域内陷,其中5例(4.07%.5/123)因此复发行二次手术,其余患者虽局部有内陷但仍可自洁未形成胆脂瘤不需二次手术,总复发率4.88%(6/123),平均复发时间4年.结论:上鼓室切开重建术最常应用于范围较局限的松弛部胆脂瘤,术后上鼓室内陷袋发生率较高,需坚持定期随访;术中条件允许时可优先选择保留听骨链,其术后听力更好.采用软骨加高镫骨和PORP植入都可有效提高听力且术后二者听力无差别,但PORP术后有脱出的风险且费用昂贵,而软骨高度不够和镫骨头侵蚀时不适合采用软骨加高镫骨重建,因此需根据病情综合选择听力重建方式.

    上鼓室切开胆脂瘤听骨链重建人工听骨

    不同大小听神经瘤患者的听力和前庭功能测试结果比较

    石小玲龚嘉敏尹彦波赵卫东...
    1114-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单侧听神经瘤患者的听力和前庭功能测试结果,并探讨其与肿瘤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纯音听力测试(PTA)、颈性和眼性前庭肌源诱发电位(c/oVEMP)、视频头脉冲测试(vHIT)且经手术治疗的81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增强MRI上肿瘤最大径将患者分为小肿瘤组(≤15 mm)、中等大小肿瘤组(16~30 mm)和大肿瘤组(>30 mm).结果:PTA测试结果显示,73例(90.1%)患者出现听力受损;前庭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前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异常率分别为29.6%、77.8%、54.3%、90.1%和92.6%.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分组患者术前听力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93,P=0.676),但水平半规管增益值(r=-0.248,P=0.025),水平半规管扫视波异常率(r=0.507,P<0.001),cVEMP 阈值(x2=15.111,P=0.004)以及 oVEMP 阈值(x2=18.948,P<0.001)在不同大小肿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听神经瘤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与肿瘤大小无关,但前庭功能的受损程度与肿瘤大小存在相关性.

    听神经瘤视频头脉冲测试前庭肌源诱发电位

    急性单侧前庭病自发性眼震对视频头脉冲试验扫视波影响及鉴别

    邓巧媚张雪晴温超黄晓邦...
    1122-1126,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单侧前庭病自发性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SN)在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pulse test,vHIT)中的表现特征及其对扫视眼动的影响.方法:对48例急性单侧前庭病(acute unilateral ves-tibulopathy,AU VP)患者进行vHIT及SN等前庭功能检查,分别分析无SN与存在SN患者的vHIT扫视波特征以及SN在vHIT中的表现特征.结果:48例AUVP患者中,存在SN者34例,其中健侧出现扫视31例,与眼动方向同向和反向均有的11例,仅有反向19例,仅同向1例,3例无扫视.无SN患者14例,其中健侧出现扫视10例,其中与眼动同向和反向均有的4例,仅有反向2例,仅有同向4例,无扫视4例.健侧是否出现反向扫视与患者是否存在SN具有相关性.SN在vHIT中可在健侧表现为与眼动方向相反,而在患侧可表现为与眼动方向相同并且可能使显性扫视更加离散.急性期(病程≤2 w)32例,存在SN的患者29例,SN强度为(6.7±3.2)°/s,3例无SN.恢复期(病程>2 w)16例,存在SN的患者5例,SN强度为(3.7±2.1)°/s,11例无SN.在急性期中健侧出现扫视30例,与眼动方向同向和反向均有10例,仅有反向18例,仅有同向2例,无扫视2例.病程时期与健侧是否会出现反向扫视具有相关性.健侧水平半规管vHIT出现反向扫视的SN强度cut off点为2.1°/s.结论:AUVP患者的vHIT多存在波形相似的补偿扫视和SN,SN波在健侧与眼动波方向相反、患侧与显性扫视方向同向混合在一起,可对vHIT显性扫视的离散度及振幅构成影响.准确辨别AUVP患者vHIT中的SN,不但是识别补偿扫视的关键,也可对AUVP诊断及代偿评估提供帮助.

    视频头脉冲试验自发性眼震前庭眼反射急性单侧前庭病

    内镜经鼻入路切除颅底软骨肉瘤的临床分析

    杨晓彤严波危维刘俊其...
    1127-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经鼻入路处理颅底软骨肉瘤的手术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202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颅底软骨肉瘤并接受内镜经鼻手术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分级、累及部位和范围及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其无病生存率.结果:资料完整的31例患者中,主体位于岩斜区27例(87%),累及前颅底4例(13%).病理分级Ⅰ级(12例),Ⅱ级(16例),Ⅲ(3例).其中,25例实现了影像学全切,6例术后残留.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5.7个月(6~120个月),在全切病例中有5例复发(5/25),5年的无瘤生存率为80%.6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一过性外展神经麻痹,4例出现脑脊液鼻漏.无死亡病例和永久的颅神经麻痹.全切率(P=0.001)和累及桥小脑角、颈静脉孔(P=0.037)是影响软骨肉瘤残留、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是处理颅底软骨肉瘤较为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内镜入路手术颅底软骨肉瘤并发症

    特发性耳鸣伴轻度听力损失患者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估

    沈兴乾刘颖钊潘慧王琳琳...
    1134-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轻度听力损失的特发性耳鸣患者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探讨轻度听力损失对特发性耳鸣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特发性耳鸣患者102例(根据听力水平分为听力正常组68例和轻度听力损失组34例)和34例健康志愿者,采集病史、纯音测听、耳鸣匹配及掩蔽测试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MoCA、耳鸣致残量表(TH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QSI)等量表评估.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和各量表得分.结果:听力正常的特发性耳鸣患者MoCA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5);轻度听力损失与听力正常的特发性耳鸣患者比较,年龄更大(P<0.01),MoCA总分更低(P<0.05);均衡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耳鸣患病时长、耳鸣音调频率,耳鸣侧别、TH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和PQSI评分)后,听力正常和轻度听力损失的耳鸣患者的MoCA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听力损失的特发性耳鸣患者在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听力正常的特发性耳鸣患者(P<0.01).结论:特发性耳鸣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轻度听力损失可能不是促进特发性耳鸣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的因素,听力损失在特发性耳鸣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特发性耳鸣认知功能障碍听力损失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全喉切除术应用带蒂甲状腺组织瓣与传统带状肌修复发生咽瘘的临床对比研究

    苗刚勇周恩刘斌肖旭平...
    1140-1143,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全喉切除术应用带蒂甲状腺组织瓣与传统带状肌修复术后咽瘘的发生差异,寻找降低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有效修复方式.方法:60例局部晚期喉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例.全喉切除施行后实验组采用带蒂甲状腺组织瓣修复加固咽吻合口,对照组采用传统带状肌修复加固咽吻合口.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颈淋巴结清扫、合并糖尿病、术后低蛋白血症、肿瘤分期、修复方式及术后咽瘘的数据,比较2组患者咽瘘的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全喉术后咽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全喉切除术后采用带蒂甲状腺组织瓣修复术后咽瘘的发生率为3.3%(1/30),采用传统带状肌修复术后咽瘘的发生率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颈淋巴结清扫、糖尿病、肿瘤分期与咽瘘之间未呈现出显著相关性;术后低蛋白血症和修复方式与咽瘘发生具有相关性;修复方式是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喉切除术应用带蒂甲状腺组织瓣修复较传统带状肌修复术后咽瘘发生率明显降低,其可作为一种有效地降低术后咽瘘的临床手术修复方式.

    咽瘘甲状腺组织瓣全喉切除术

    鼻腔黏膜菌群多样性与慢性鼻窦炎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李瀛卫红齐钱鸣涛
    114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鼻腔黏膜菌群多样性与慢性鼻窦炎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CRS)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本院收治的未合并鼻窦炎症的慢性泪囊炎、鼻中隔偏曲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用鼻拭子在鼻内镜引导下采集受试者鼻分泌标本,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分型时间质谱分析、厌氧细菌培养及普通细菌培养,比较组间鼻腔黏膜菌群差异.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再次采集患者鼻腔分泌物检测菌群,根据患者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21例)和未复发组(59例).比较组间鼻腔菌属多样性.结果:2组术前疣微菌门、蓝藻菌门、绿湾菌门平均相对丰度(MRA)、卟啉单胞菌属、肠球菌属、梭杆菌属、未分类肠杆菌属、红球菌属、罗尔斯通菌属、埃希-志贺菌属、拟杆菌属及链球菌属M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MRA、莫拉克斯菌属、狡诈菌属、棒状杆菌属及葡萄球菌属MR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梭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MRA、奈瑟菌属、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属、乳酸菌属MR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手术前后鼻腔菌群门、属水平M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复发组术后拟杆菌属MRA高于术前(P<0.05),棒状杆菌属、放线菌门MRA明显低于术前(P<0.05),其他菌属、菌门M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的发病与鼻腔黏膜菌群失调有关,且术后菌群失调是否改善与患者预后相关性.

    慢性鼻窦炎菌群多样性鼻腔黏膜预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