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孔维佳 黄选兆

半月刊

1001-1781

LCEBHZZ@QQ.com

027-85726342-8818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辟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多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CRS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张亚明李智勇王书敬郭丹丹...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与慢性鼻窦炎(CRS)术后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2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初次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CRS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至2023年2月,研究终点定义为患者术后复发或随访时间截止.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获得术前NLR和PLR最佳临界值,分别将其分为高、低水平亚组,并比较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率;根据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未复发CRS和复发CRS,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LR和PLR与CRS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30例CRS患者,其中高NLR组382例,高PLR组140例.高NLR组和高PLR组CRS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分别显著高于低NLR组和低P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CRS的NLR、PLR水平和高NLR、高PLR比例均高于未复发C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复发CRS的病程和变应性鼻炎(AR)伴发率均显著高于未复发C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NLR组和高PLR组CRS较低NLR组和低PLR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NLR组、高PLR组的病程和合并AR与CRS术后复发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高NLR和高PLR均是CRS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有望成为CRS患者术后预后评估和风险分层的新指标.此外,病程和合并AR与CRS术后复发风险显著相关.

    慢性鼻窦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手术复发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mTOR通路调节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h2/Treg平衡

    韩飞燕许肖杰王英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exosomes,ADSC-exos)调节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Th2/Treg平衡的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AR患者30例,再选择30例同期就诊的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对照组.期间收集所有患者的外周静脉血10 mL,采用ELISA检测法分析血浆中IL-4、TGF-β细胞因子水平,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后进一步提取蛋白及RNA,行qRT-PCR检测IL-4、TGF-β、GATA3、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AR患者与对照者PB-MCs 中 p-PI3K(P85)、p-AKT(Ser473)、p-mTOR(Ser2448)、p-p70S6K(Thr389)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Th2和Treg细胞的比例.刺激分化AR患者的PBMCs,并与ADSC-exos共培养.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泌体处理组与未处理组 p-PI3K(P85)、p-AKT(Ser473)、p-mTOR(Ser2448)及 p-p70S6K(Thr389)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Th2和Treg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4、TGF-β的水平.结果:AR组患者外周血中mTOR通路较对照组显著激活,血浆中IL-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TGF-β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患者外周血Th2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升高,Treg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泌体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比较,mTOR通路蛋白表达水平下降,IL-4水平下降,TGF-β水平升高;Th2细胞比例下降,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1).结论: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Th2、Treg细胞的失衡,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I3K/AKT/mTOR/p70S6K通路被激活,ADSC-exos可能通过PI3K/AKT/mTOR/p70S6K通路调节AR患者Th2/Treg的平衡.

    脂肪干细胞外泌体mTOR通路Th2细胞Treg细胞

    25例外周性眩晕患者动态视敏度筛查试验结果分析

    赵东姜子刚李春娇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外周性眩晕患者动态视敏度(dynamic visual acuity,DVA)筛查试验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5例外周性眩晕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前庭神经炎患者12例,Hunt综合征患者1例,突发性聋伴眩晕5例,双侧前庭功能下降患者7例.进行水平与垂直动态视敏度筛查试验.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水平、垂直动态视敏度丢失行数进行比较;对试验组内水平、垂直丢失行数进行比较;将试验组内单、双侧前庭功能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水平DVA丢失行数中位数为1.5,垂直DVA丢失行数中位数为1.0;试验组水平DVA丢失行数中位数为6.0,垂直DVA丢失行数中位数为5.0.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水平、垂直丢失行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组内水平和垂直丢失行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试验组分为单侧前庭功能下降组(18例)和双侧前庭功能下降组(7例),与对照组进行对比,3组两两比较,水平和垂直丢失行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水平和垂直DVA丢失行数明显分别低于单侧前庭功能下降组和双侧前庭功能下降组,单侧前庭功能下降组的水平和垂直丢失行数明显低于双侧前庭功能下降组(P<0.01).25例外周性眩晕患者水平丢失行数与双侧水平半规管vHIT均值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0.01);垂直丢失行数与双侧垂直半规管vHIT均值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DVA筛查试验是现有外周前庭功能检查特别是vHIT测试的有效补充,能快速评估前庭功能下降患者的2 Hz前庭眼反射损伤程度.

    动态视敏度外周性眩晕前庭功能

    甲状腺乳头状癌德尔法淋巴结检出率与转移率及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辛运超孙晓冉尚小领徐国刚...
    150-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德尔法淋巴结(delphain lymph node,DLN)检出率与转移率,并分析影响D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200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对象的病理报告中均明确记录DLN检测情况.统计DLN检出数目、转移数目以及检出率和转移率,对可能影响DLN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等.结果:200例PTC患者中有121例检出DLN,检出率为60.50%(121/200).检出的121例患者中,出现DLN转移46例,转移率为38.02%(46/12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多发灶、包膜侵犯、腺外侵犯、淋巴脉管浸润、中央区淋巴结(不包括DLN)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是PTC发生DLN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双侧肿瘤、桥本甲状腺炎、BRAFV600E突变与PTC发生DLN转移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7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1.0 cm、包膜侵犯、淋巴脉管浸润、中央区淋巴结(不包括DLN)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是PTC发生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86~9.186,P<0.05).PTC患者DLN转移预测中央区淋巴结(不包括DLN)转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36.79%、92.55%,而预测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1.03%、81.37%.DLN阳性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不包括DLN)转移是DLN阴性患者的4.94倍,DLN阳性患者发生侧颈淋巴结转移是DLN阴性患者的2.20倍.结论:PTC患者DLN检出率与转移率较高,DLN转移预示着更广泛的淋巴结转移,且DLN转移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肿瘤直径≥1.0 cm、包膜侵犯、淋巴脉管浸润、中央区淋巴结(不包括DLN)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是PTC发生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具有上述特征的PTC患者应积极探查DLN,制定合适的手术策略.

    甲状腺乳头状肿瘤德尔法淋巴结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

    儿童10例复杂呼吸道异物的诊治分析

    严杨艳毕静刘佳陶孝芬...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复杂呼吸道异物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 243例儿童呼吸道异物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0.8%)复杂呼吸道异物.结果:10例复杂呼吸道异物患儿中,2例通过开胸手术取出;1例气管切开取出;1例予以肺叶切除取出;1例因伴有先天性肺动脉吊带导致困难气道,予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后同步进行肺动脉吊带矫治术;3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下钬激光和(或)冷冻方法使异物变形、碎裂后通过声门取出;2例因异物特殊,硬支气管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术后2例患儿因声门水肿明显,脱氧困难予插管送至ICU,2例因心脏或胸外科手术后,转至ICU病房,其余均在术后回普通病房.术后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呼吸道异物合并气道狭窄,异物种类、形状、嵌顿位置特殊,异物过大时,需合理选择异物取出的方法,必要时可采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确保以最佳方案快速解除呼吸道梗阻.

    儿童呼吸道异物支气管镜开胸

    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及其不同分型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施梦米彦芳张慧陈莹...
    160-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发病特点、高危因素及不同类型形态畸形之间高危因素的差异,为耳廓形态畸形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22年5月—2023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行耳廓畸形筛查,收集信息资料,自制问卷进行高危因素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耳廓形态畸形的新生儿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无耳廓形态畸形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耳廓形态畸形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不同类型耳廓形态畸形高危因素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758例新生儿(3 516耳),耳廓形态畸形新生儿562例,共927耳,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发生率为26.37%.其中耳轮畸形289耳(8.22%)、垂耳244耳(6.94%)、混合畸形166耳(4.72%)、招风耳/杯状耳131耳(3.73%)、Stahl's耳79耳(2.25%)、耳甲腔异常凸起16耳(0.46%)、隐耳2耳(0.06%).母亲孕早期感染史(OR=1.513,95%CI 1.119~2.045)、既往流产史(OR=1.300,95%CI 1.049~1.613)、异常妊娠(OR=1.278,95%CI 1.032~1.582)是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危险因素.耳轮畸形、垂耳和混合畸形在母亲孕早期感染史(x2=1.877,P=0.391)、既往流产史(x2=4.706,P=0.095)、异常妊娠(x2=5.026,P=0.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发生率高,以耳轮畸形、垂耳、混合畸形较为常见,耳廓形态畸形由多种因素导致,同一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形态畸形的影响大致相同.

    先天性耳廓畸形发生率危险因素

    锁骨上皮瓣折叠修复下咽合并颈部皮肤缺损4例

    张伟强张旭王洪江周鹏...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以锁骨上皮瓣折叠修复下咽合并颈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锁骨上皮瓣折叠修复下咽合并颈部皮肤缺损4例患者,评价修复效果.4例患者包括3例男性,1例女性.下咽瘘口大小为3.2 cm× 1.8 cm~4.5 cm×3.8 cm,颈部皮肤缺损为 3.8 cm×2.2 cm~5.1 cm×4.5 cm;所取皮瓣大小为 8 cm ×5 cm~13 cm×9 cm.结果:4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9个月,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正常,无咽瘘复发和咽腔狭窄.患者对术后外形满意.结论:以锁骨上皮瓣折叠修复下咽合并颈部皮肤缺损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咽瘘锁骨上皮瓣带蒂皮瓣修复外科头颈部肿瘤

    经口机器人手术治疗喉下咽食管入口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梁乐平赵倩倩张军军丁雪瑞...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发生于喉、下咽及食管入口范围较广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tic tumor,SFT)的临床诊治经验.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例女性患者(78岁),原发于喉、下咽、食管入口的SFT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喉、下咽、食管入口处有大小约3.8 cm×2.8 cm×2.0 cm表面光滑肿物,遮挡喉前庭、声门及右侧梨状窝,经口达芬奇机器人完整切除肿瘤,并同时缝合修复下咽创面,术后病理诊断为SFT.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发生于喉、下咽、食管入口的SFT非常少见,经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切除该部位的肿瘤是可行的,而且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下咽食管经口机器人手术

    新一代测序技术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

    王珏焦晴晴刘济生
    172-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鼻窦炎(CRS)是一种鼻窦黏膜慢性炎性疾病,目前CR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鼻腔乃至肠道内的微生物组失调对CRS发病机制的影响,仍存有争议.新一代测序技术是一种不依赖于培养的高通量测序方法,有助于人们对CRS微生物组的综合性认识.本文综述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与CRS的相关性以及CRS患者鼻窦、肠道微生物特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新一代测序技术用于CRS微生物组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微生物群疗法应用于CRS的治疗前景和可能性,以期为临床医师和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新一代测序技术慢性鼻窦炎微生物组

    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鼻窦局部激素应用的影响

    赵美美马锦瑞杨双元刘晖...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其中以嗜酸粒细胞型CRS伴鼻息肉为代表的难治性CRS(difficult-to-treat chronic rhinosinusitis,DTCRS)预后较差,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DTCRS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生物治疗及手术等.近年来,内镜下鼻窦手术和术后鼻用激素的局部给药作为其治疗手段之一,已取得较好成效.本文针对手术这一治疗手段,以内镜下鼻窦手术方式对DTCRS患者术后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分布范围的影响,进而对术后疗效的影响为中心,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以期为DTCR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鼻用糖皮质激素手术方式局部药物分布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