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孔维佳 黄选兆

半月刊

1001-1781

LCEBHZZ@QQ.com

027-85726342-8818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辟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多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68例外伤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治分析

    孙鹏程王海波姜振李莉...
    405-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间68例(69耳)外伤性面神经麻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就诊时中位病程33d;就诊时患者的面神经功能HB-Ⅱ级2例,HB-Ⅲ级4例,HB-Ⅳ级16例,HB-Ⅴ级37例(38耳),HB-Ⅵ级9例;42例为伤后即刻发生,26例为迟发性;纵行骨折51例(52耳),横行骨折6例,混合型骨折4例,7例未发现明确颞骨骨折线;损伤节段49例(50耳)为膝状神经节及邻近,7例为垂直段,7例为水平段,2例为水平段、垂直段,3例无法评估.23耳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保守治疗,46耳采用手术治疗.治疗后6~2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HB-Ⅰ级20例,HB-Ⅱ级19例,HB-Ⅲ级23例(24耳),HB-Ⅳ级4例,HB-Ⅴ级1例;失访1例.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患者在面神经麻痹病程、伤后即刻面瘫比率、治疗前面神经功能、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听力情况、颞骨骨折情况、面神经损伤节段、面神经功能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神经变性>90%和≤90%的病例比较显示治疗前神经变性>90%的患者面神经功能明显更差(P<0.05),但两者治疗后的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中窝入路组和乳突入路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面神经麻痹病例应进行个体化的评估,面神经麻痹程度轻、神经变性比率低、病程短的患者可先行保守治疗并严密随访,对于面神经麻痹程度重、神经变性率高、病程超过6周的患者可积极考虑手术治疗;正确的评估、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面神经麻痹颞骨骨折面神经功能

    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陈晗林冯国栋赵杨
    411-415,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归纳临床前实验的电刺激参数并探讨其对神经再生的影响,介绍条件化电刺激模式和神经导管支架技术等最新研究.

    电刺激周围神经再生神经损伤

    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面神经畸形面后径路人工耳蜗植入术1例

    邹馨悦薛书锦魏兴梅陈彪...
    416-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时通常因为解剖标识不清、面神经畸形使手术难度增加.面神经畸形的常见类型有面神经骨管缺失、面神经走行异常及面神经分叉畸形.面神经分叉畸形可能导致面神经遮蔽卵圆窗挤压镫骨、面神经于前庭窗分叉或遮蔽圆窗,正确识别面神经,选择合理的手术径路对于避免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1例在我中心治疗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合并面神经畸形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行面后径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植入过程顺利,术后定期开机,按时调机.术后2年无面瘫、面肌痉挛等面神经损伤或功能异常症状,人工耳蜗正常使用.经听觉行为分级(CAP)问卷评分7分,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评分4分.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无法经面隐窝入路暴露圆窗时,面后径路是可行手段,在为面神经畸形患者行中、内耳手术时,为避免出现面神经损伤可在术前完善颞骨薄层CT明确面神经走行,采用术中面神经监测仪明确神经形态,避免损伤面神经.

    小耳畸形面神经畸形面后径路人工耳蜗植入

    HRCT对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脑脊液井喷的预测价值

    刘智锋林晓德黄宏明董广源...
    42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对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脑脊液井喷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36耳)行CI内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对CI中脑脊液井喷的预测价值.结果:蜗孔宽度(P=0.024,OR=1.735)、内听道底上下径(P=0.022,OR=6.119)是内耳畸形患者CI中脑脊液井喷的独立危险因素.蜗孔宽度预测术中井喷的AUC=0.851,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61.90%;内听道底上下径预测术中井喷的AUC=0.848,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0.95%;蜗孔宽度联合内听道底上下径预测术中井喷的AUC=0.930,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5.24%.结论:基于颞骨HRCT的蜗孔宽度联合内听道底上下径预测模型对内耳畸形患者CI中"井喷"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高分辨率CT人工耳蜗植入术脑脊液井喷预测内耳畸形

    喉肌神经源性损伤患者的声带运动特点研究

    徐新林杨素娟庄佩耘
    426-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喉肌神经源性损伤患者的声带运动及声门闭合特点.方法:入选经喉肌电图确诊为环甲肌、甲杓肌及环杓后肌为神经源性损害的患者185例,分别按侧边分为单侧声带麻痹组及双侧声带麻痹组,按神经损伤分为喉上神经麻痹组、喉返神经麻痹组及迷走神经麻痹组.频闪喉镜下分析声带运动特点及声门闭合情况,声带运动定性评估为声带固定、声带运动减弱及声带运动正常,声门闭合定性评估为声门闭合及声门闭合不全.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声带麻痹组声带运动正常、运动减弱及固定的构成比与单侧声带麻痹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声带麻痹组的声带运动正常及运动减弱的构成(47.70%)显著大于单侧声带麻痹组(12.27%).双侧声带麻痹组声门闭合与声门闭合不全的构成比与单侧声带麻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上神经麻痹组声带运动减弱的构成比(50.00%)大于喉返神经麻痹组(9.32%)及迷走神经麻痹组(9.00%),声带运动减弱、固定的构成比在喉上神经麻痹组、喉返神经麻痹组与迷走神经麻痹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声门闭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肌神经源性损伤患者的声带运动特征以声带固定为主,也可为声带运动正常及声带运动减弱,单侧声带麻痹在临床上可能存在漏诊;有50%的喉上神经麻痹患者的声带运动特征为声带固定.

    声带麻痹喉神经声带运动

    探讨仰卧正中位3眼震特征在HC-BPPV责任半规管判定及疗效预估中的价值

    邢娟丽杨盼员艳宁程子君...
    432-435,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仰卧正中位3眼震特征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责任半规管准确判定及疗效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确诊为HC-BPPV的患者187例,其中嵴顶结石症42例,管石症145例.采取快速轴位滚转试验(rapid axial roll test,RART)并详细记录患者在双耳下及仰卧正中位3引出的眼震参数,按照仰卧正中位3眼震方向分为3组:A组(眼震向弱侧)、B组(眼震向强侧)、C组(眼震阴性).通过全自动前庭功能诊治系统(SRM-Ⅳ)进行复位治疗,比较3组HC-BPPV患者的复位治愈率,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BPPV复位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治愈率81.58%(62/76),B组治愈率16.13%(5/31),C组治愈率56.25%(45/80),3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38,P<0.001),3组两两比较,患者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A-B=40.294,P<0.001,x2B-C=14.528,P<0.001,x2A-C=11.60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仰卧正中位3眼震方向及BMI是HC-BPPV复位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仰卧正中位3眼震的方向、强度及持续时间在判定HC-BPPV责任半规管中有重要意义.

    仰卧正中位3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预估

    儿童单侧聋植入人工耳蜗术后听觉功能评估

    王雪梅陈佳慧张睿吴琼...
    436-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侧耳聋会导致儿童的言语识别率下降、语言发育迟缓、空间定位能力减退,对儿童的生活及学习产生多种不良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可帮助患儿重建双耳听力,术后系统的听觉功能测评对临床医生掌握患儿听觉恢复情况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单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多种常用的听觉功能测评方法,总结归纳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和展望.

    儿童单侧聋耳蜗植入听觉感知

    间充质干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文瑾王艳杰程冯丽祁雪萍...
    442-447,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以上气道高反应为主要特征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及炎性介质,目前以药物、免疫和手术治疗为主.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在AR的治疗中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从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机制、其对AR关键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目前应用面临的挑战展开综述,以期为AR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变应性鼻炎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

    耳甲腔毛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李雪雪卫旭东李淑娟王倩茹...
    448-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母细胞瘤(trichoblastoma,TB)是一种罕见的毛发生殖细胞皮肤附件肿瘤,罕见的皮肤滤泡肿瘤,分化于毛胚上皮,常被视为良性皮肤肿瘤,但局限性差且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模式.TB好发于头部和颈部区域,尤其是面部,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边界清晰及隆起的结节.TB常规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目前缺乏普遍接受的治疗指南或方案,术后复发率高,为临床治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研究报道1例65岁女性患者,发现右侧外耳道口及耳甲腔肿物并反复破溃流脓,最初误诊为外耳道炎,以常规抗感染治疗,症状未缓解并逐渐加重后来我院就诊.该病例所展现的病症极为罕见,因此,及时且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对此类疫病的诊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毛母细胞瘤毛源性肿瘤耳甲腔良性肿瘤诊断治疗

    "践行指南 规范诊疗"儿童耳鼻咽喉疾病规范化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全国巡讲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