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孔维佳 黄选兆

半月刊

1001-1781

LCEBHZZ@QQ.com

027-85726342-8818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辟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多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SCCAg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李峰潘文芳麦颖达刘晓瑜...
    613-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SCCAg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其他鼻腔鼻窦肿物的表达水平,探讨SCCAg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表达水平与临床预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单侧鼻腔鼻窦肿物患者68例,31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实验组),37例除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的单侧鼻腔鼻窦肿物患者(对照组),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试实验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检测血清SCCAg,对照组患者检测术前血清SCCAg,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术前血清SCCA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术前血清SCCAg显著高于术后1周(P<0.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分析血清SCCAg用于诊断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68(P<0.001).当血清SCCAg>2.7 ng/m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7%和94.6%.实验组中复发患者术前血清SCCA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CCAg检测可以应用于作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前简单、经济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术前术后血清SCCAg水平有显著差异,可以用来初步评估手术疗效.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动态监测血清SCCAg水平,可用于预测复发风险,为术后提供一种简易可行的随访工具.

    内翻性乳头状瘤鳞癌抗原血清SCCAg外周血炎症指标

    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

    李莉魏璐陈漳祯潘凌昕...
    618-623,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早产儿听力筛查的影响,为预防早产儿听力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出生后24 h内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693例胎龄24~34+6周早产儿病例资料.根据产前是否使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分为DXM组544例和非DXM组149例.对2组早产儿及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产前DXM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机对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结果:听力初筛方面,DXM组听力初筛通过率显著高于非DXM组(53.9%vs 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产前足量(=4剂)DXM组听力初筛通过率(58.1%)显著高于不足组(48.0%)和过量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48 h~7 d给予DXM,听力初筛通过率高于产前<48 h或>7 d给予DXM(56.4%vs 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复筛方面,听力复筛通过率与产前DXM治疗无显著相关(P>0.05),但与患儿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是否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及新生儿常见疾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综合征)显著相关(P<0.05),其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听力复筛转诊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妇产前48 h~7 d内单疗程足量DXM使用对其早产儿听力初筛结果显示出积极影响.

    产前糖皮质激素听力筛查早产儿

    基于VGG的慢性鼻窦炎分类模型研究

    张宁马瑞霞任海玲申学良...
    624-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搭建基于VGG的慢性鼻窦炎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①收集5 000帧已确诊的鼻窦CT图像,将其分为正常组1 000帧图像(其中,正常的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影像图像各250帧)及异常组4 000帧图像(其中,上颌窦炎、额窦炎、筛窦炎、蝶窦炎影像图像各1 000帧),对图像进行大小归一化及分割预处理;②训练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实验,分别得到正常组,蝶窦炎组,额窦炎组,筛窦炎组以及上颌窦炎组5个分类模型,从准确度、精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判读时间及ROC曲线下面积(AUC)6个维度,客观评价模型的分类效能;③随机选取200帧图像,通过模型与低年资医师组、中年资医师组、高年资医师组分别阅片构成对比试验,结合临床通过以上评价指标客观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①仿真实验:整个模型的识别准确度为83.94%,精确度为89.52%,灵敏度为83.94%,特异度为95.99%,平均每帧图像判读时间为0.20 s;蝶窦炎的AUC为0.865(95%CI 0.849~0.881),额窦炎的 AUC 为 0.924(0.911~0.936),筛窦炎的 AUC 为 0.895(0.880~0.909),上颌窦炎的AUC为0.974(0.967~0.982).②对比实验:在识别准确度上,模型为84.52%,低年资医师组为78.5%、中年资医师组为80.5%,高年资医师组为83.5%;在识别精确度上,模型为85.67%,低年资医师组为79.72%,中年资医师组为82.67%,高年资医师组为83.66%;在识别灵敏度上,模型为84.52%,低年资医师组为78.50%,中年资医师组为80.50%,高年资医师组为83.50%;在识别特异度上,模型为96.58%,低年资医师组为94.63%,中年资医师组为95.13%,高年资医师组为95.88%;在耗时上,模型平均每帧图像为0.20 s,低年资医师组平均每帧图像为2.35 s,中年资医师组平均每帧图像为1.98 s,高年资医师组平均每帧图像为2.19 s.结论:本研究强调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慢性鼻窦炎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分类诊断慢性鼻窦炎的可能性;基于深度学习的慢性鼻窦炎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分类性能好,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VGG医学图像慢性鼻窦炎计算机辅助诊断

    蝶腭孔锥形束CT影像特征与鼻内镜术中所见一致性研究

    刘雪峰杨蒙生柴琳琳车蕾...
    631-635,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在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术中解剖蝶腭孔,探讨蝶腭孔的临床解剖.再将解剖与蝶腭孔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影像结合分析,以实现通过蝶腭孔CBCT影像导航临床手术.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3年9月行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患者84例(168侧),根据术中蝶腭孔的解剖进行临床总结,同时提取患者术前鼻窦CBCT研究蝶腭孔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蝶腭孔临床解剖可分为4中类型,中鼻道型占1.19%,跨鼻道型占62.29%,上鼻道型占33.33%,双孔型占1.19%.筛嵴出现率为98.81%.蝶腭孔-鼻后孔距离(SP)和蝶腭孔下缘位角(∠a)分别为左侧(14.63±2.66)mm、右侧(14.65±2.63)mm和左侧(62.36±10.05)°、右侧(61.51±11.82)°.轴位CT影像可将蝶腭孔层面分为5个层面:蝶腭孔上缘层面,翼管神经层面,基板交互层面,蝶腭孔下缘层面以及翼腭管层面.蝶腭孔内镜解剖与影像学导航契合度为100%.结论:蝶腭孔具有多种解剖类型,术前导航般蝶腭孔 CBCT阅片可有效的了解蝶腭孔的解剖,为选择手术方式及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提供参考,临床有一定应用价值.

    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蝶腭孔锥形束CT变应性鼻炎

    EYA1基因变异的综合征家系临床表型和基因分析

    邵华李勇桦赵恒林垦...
    636-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一个鳃耳综合征(branchio-oto syndrome)家系临床表型,探寻该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1例诊为鳃耳综合征的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分析.结果:该家系包括2代4人,其中3人有表型,2人听力下降,并且有双侧耳前瘘管,双侧鳃裂瘘,1人双侧耳前瘘,双侧鳃裂瘘,均符合鳃耳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该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检测显示该家系所有发病成员EYA1基因均有c.1744delC(p.L592Cfs*47)变异,表型正常成员该位点为野生型,家系内符合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该突变为移码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该突变目前尚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该变异初步判定为疑似致病性变异.结论:该家系新发现的EYA1c.1744delC(p.L592Cfs*47)突变为该家系患者的致病突变基因,进一步拓展了 EYA1基因的突变谱,使我们对于该病有了更新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参考.

    鳃耳综合征EYA1基因耳聋DNA突变分析

    潮汕地区变应性鼻炎过敏原分布及室内因素的分析

    沈赢政庄夏衍李创伟姚丹勉...
    641-645,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潮汕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常见过敏原分布以及影响病情的室内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来自汕头、揭阳、潮州诊断为变应性鼻炎并行血清过敏原IgE检测的患者,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及问卷调查,探讨患者的过敏原分布情况及影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室内相关因素.结果:共回收问卷1 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646份,有效回收率91.4%.纳入研究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共1 646例,其中儿童(≤14岁)1 285例,成人(>14岁)361例;男999例,女647例.阳性率最高的前3位过敏原分别为户尘螨(n=1457,88.5%)、牛奶(n=569,34.6%)、蟹(n=360,21.9%).户尘螨、屋尘、狗毛皮屑、鸡蛋白、牛奶、鱼、蟹、虾、牛肉过敏比例,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之间蟹、虾过敏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因素分析,主动/被动吸烟、祭祀、使用空调、饲养宠物、使用空气净化器、洗晒被褥均为影响变应性鼻炎患者病情的室内因素,其中主动/被动吸烟、祭祀、使用空调、饲养宠物为加重变应性鼻炎患者病情的危险因素,而使用空气净化器、洗晒被褥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户尘螨是潮汕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主要的过敏原.主动/被动吸烟、祭祀、使用空调、饲养宠物可加重变应性鼻炎病情,使用空气净化器、洗晒被褥有利于控制病情.本研究结果可供临床参考.

    变应性鼻炎过敏原潮汕地区调查研究logistic分析

    窄带成像技术辅助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分析

    杜玉晓杨相立韩薇薇刘吉祥...
    646-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利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术前术后辅助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进行诊治的早期(T1和T2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治疗的52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资料,应用NBI辅助手术的27例患者为观察组,常规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显微手术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随访时间1~5年,总结分析2组患者术中冰冻病理结果、术后复发率、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并发症及嗓音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别.结果:5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均无需行气管切开术,有1例患者出现声带粘连,但未出现呼吸困难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2%.观察组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为100%,对照组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为77.90%,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手术切缘更安全,更能准确判断肿瘤黏膜安全切缘(P<0.05).所有患者进行了嗓音评估,嗓音障碍指数2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显微手术比较,NBI辅助下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切除早期声门型喉癌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有效提高5年无复发生存率,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喉肿瘤二氧化碳激光显微手术窄带成像

    耳内镜下中耳胆脂瘤术中应用β-磷酸三钙填塞乳突的治疗效果

    张燕灵李巍王浩赵泽祺...
    651-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术中使用β-磷酸三钙填塞乳突术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中耳胆脂瘤患者60例纳入研究.观察组30例,术中填塞β-磷酸三钙;对照组30例,术中填塞自体组织.2组患者术前、术后行纯音听阈测听,记录500、1 000、2 000、4 000 Hz气导阈值;测量术中乳突填塞完成后及术后外耳道口内1 cm处横截面积.比较2组患者术后干耳时间、听力改变情况、乳突术腔愈合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干耳时间为4~14周,平均(9.4±2.7)周;对照组患者术后干耳时间为4~26周,平均(16.0±5.7)周;2组干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导听阈较术前改变值为-19~27dB,平均(6.4±10.7)dB;对照组气导听阈较术前改变值为-9~17 dB,平均(4.7±7.1)dB;2组听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外耳道口内1 cm处面积较术中改变值为-5.9~8.2 mm2,平均为(-0.6±2.6)mm2;对照组术后外耳道口内1 cm处面积较术中改变值为-5.5~5.2 mm2,平均为(-0.4±2.3)mm2;2组术腔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中耳胆脂瘤术中应用-磷酸三钙填塞乳突术腔对患者听力无不良影响,可缩短术后干耳时间,患者术后愈合良好,值得推广.

    内镜中耳胆脂瘤乳突β-磷酸三钙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前庭功能及康复相关研究进展

    李思璇郭玉芬徐百成
    656-660,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是临床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听力损失疾病,大部分患者可伴发前庭功能障碍.随着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的广泛应用和前庭医学的发展,LVAS的病理、生理机制及CI对于前庭功能的影响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LVAS的前庭功能以及CI术后的前庭功能康复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LVAS患者的前庭功能及其相关康复研究做一综述.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人工耳蜗植入前庭功能前庭康复听力损失

    糖皮质激素抵抗在耳鼻咽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李亚秀佘万东
    661-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及鼻窦炎等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部分患者存在GC抵抗现象,但导致GC抵抗因素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GC受体因素和非GC受体因素两方面阐述了 GC抵抗的相关机制,并综述其在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未来寻找GC抵抗生物标志物,提高GC疗效提出新策略.

    糖皮质激素抵抗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突发性聋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