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冯敢生

月刊

1001-9324

lcfs@chinajournal.net.cn

0714-6222015

435000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临床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影像学学术性刊物。以“保证质量,具有特色,重视临床、普及提高”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竖脊肌和多裂肌不同体位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研究

    周敏苏娜闫春丽刘琦...
    426-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竖脊肌和多裂肌在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检查中的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关系.方法 选取LDH患者21 例(突出组)和健康志愿者21 名(对照组),两组均行仰卧及俯卧过屈位L3~S1 节段椎间盘扫描,应用Image J软件分别测量竖脊肌(ES)、多裂肌(MF)在两个体位轴位T2 WI图像上的数据,测量参数如下:总横截面积(TCSA)、脂肪浸润比(FIR)、功能性横截面积(FCSA)、两侧横截面积不对称性(TCSAasy、FCSAasy)及计算两体位TCSA、FCSA及FIR差值(S-P).仰卧位及俯卧过屈位两组内参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ROC曲线评估ES和MF变化对LDH的提示效能.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对照组和突出组中,L3~S1 各节段ES和MF的TCSA、FCSA仰卧位均较俯卧位增大(P≤0.001);对照组L3/4节段ES、L3~5节段MF和突出组L3/4节段MF的FIR俯卧位均较仰卧位增大(P<0.05);L5/S1 节段对照组ES和突出组MF的TCSA、L3/4节段对照组MF的FCSA两侧不对称(P<0.05);两组TC-SAasy、FCSAasy、FIR其余节段参数在两体位间无明显差异(P>0.05).L3/4 节段俯卧位ES的TCSA、FCSA在两组间均不对称(P<0.05);L3~S1 节段突出组MF的S-PTCSA、L3~5 节段S-PFCSA值均较对照组减小(P<0.05),其余节段ES和MF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MF(AUC =0.920)对 LDH的提示效能优于 ES(AUC =0.814),MF中S-PTCSA(AUC =0.925)提示效能最高,S-PFCSA(AUC =0.805)次之,MF其余参数及ES所有参数对LDH提示效能一般.结论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检查示ES和MF对维护腰椎正常生理曲度具有重要作用,ES退变与腰椎间盘突出没有明确相关性,MF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之一,对研究LD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竖脊肌多裂肌横截面积磁共振成像腰椎间盘突出症

    儿童Omicron变异株相关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分析

    徐淑敏林洁琼魏锋谭伟婷...
    43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相关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升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22 年12 月至2023 年1 月深圳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17 例COVID-19 感染且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定性资料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或秩和检验(偏态分布).结果 死亡组10 例,急性暴发性脑水肿(AFCE)5 例、急性坏死性脑病(ANE)4 例、脑炎1 例;生存组7 例,ANE 3 例,脑炎4 例.影像结果死亡组脑干受累比例明显高于生存组(P =0.009).实验室检查结果,死亡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均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并发脑疝、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心肌损伤、呼衰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比例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儿童Omicron变异株相关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率高,发热起病的儿童迅速出现抽搐、意识障碍,需高度警惕并发ANE和AFCE,延髓受累是AFCE的重要特点.

    Omicron变异株急性坏死性脑病急性暴发性脑水肿脑炎

    MRI及CT检查在儿童肾母细胞瘤SIOP分期中的价值

    李长健尹传高李庚武王昶...
    438-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及CT检查技术在儿童肾母细胞瘤(WT)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分期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经病理证实的WT 32 例,分析影像特点,并对其实行SIOP分期,比较MRI与CT成像分期差异性.结果 MRI及CT检查在SIOP 分期Ⅰ期准确率分别为 81.25%、71.88%(P>0.05),Ⅱ期准确率分别为 78.12%、59.38%(P>0.05),Ⅲ期准确率分别为 96.88%、87.50%(P>0.05),Ⅳ期及Ⅴ期准确率均为100%(P>0.05),总分期准确率分别为 91.25%、83.75%(P<0.05),其中MRI及CT检查在 SIOP Ⅰ~Ⅴ期分期准确率上无统计学差异,而总分期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及CT检查对儿童WT SIOP 分期均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是MRI在总分期准确率上具有更好的分期价值,可提供更多的影像参考信息.

    肾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CTSIOP分期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多纳非尼与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34例

    王宏博刘福晨刘辉葛乃建...
    443-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多纳非尼和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接受TACE联合多纳非尼和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 34 例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计算研究人群的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疾病稳定率(SD)和疾病进展率(PD),搜集并分析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综合评估三联方案的短期与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 12 个月.总研究人群的CR为 5 例(14.7%),PR为 13例(38.2%),SD为 10 例(29.4%),总计 ORR为 52.9%(95%CI:36.7%~68.6%),DCR为 82.4%(95%CI:66.5%~91.7%).所有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 10 个月(95%CI:7.143~12.875),中位生存期(mOS)未达到,6 个月总生存率为70.6%,12 个月总生存率为61.8%,18 个月总生存率为 58.8%.报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30 例(88.2%),其中7 例(20.6%)为3 级,无4 级或5 级TRAEs的报道.结论 TACE联合多纳非尼和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多纳非尼替雷利珠单抗中晚期肝癌

    基于CNKI的fMRI在针灸研究领域应用的可视化分析

    赵翅肖涟波许辉阿欣雨...
    450-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近6 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在针灸研究领域的应用概况,了解此领域文献相关信息、研究内容,总结热点方向,以期为今后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于2016 年1 月 1 日至2021 年11 月7 日期间收录的与fMRI相关针灸文献,应用COOC 9.94、VOS viewer 1.6.13 等软件对关键词、作者、期刊等进行可视化展示,总结分析研究概况.结果 通过对纳入的 185 篇与fMRI相关针灸文献进行分析得知,近6 年总体发文量逐年上升,李晓陵团队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多,各个研究团队及机构合作松散,未建立明显合作网络;以fMRI中静息态BOLD-fMRI技术应用于针刺、电针的脑效应机制研究最多;其中属于中文核心期刊的有 73篇,基于生理状态下的穴脑效应机制研究达31 篇,基于病理状态下的干预效应机制研究达42 篇,涉及19 种疾病的研究中以脑病、疼痛类疾病为研究热点.结论 利用静息态BOLD-fMRI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脑病、疼痛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成为热点,需要建立与fMRI相关针灸研究团队和机构间合作交流新模式,同时开展多病种的机制研究.

    针灸功能磁共振成像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

    人工智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韩莎莎程留慧张卉王红阳...
    456-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 例拟诊为冠心病(CAD)患者并行CCT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ICA)检查的影像资料.采用上海杏脉公司CCTA-AI软件自动检测冠状动脉病变,以ICA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评估AI和医师对冠状动脉中、重度及以上诊断效能;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AI软件和医师对冠状动脉狭窄CAD-RADS分级及斑块性质的一致性.结果 AI及医师评估冠状动脉中、重度及以上狭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858 和0.872、0.9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I与 ICA及医师评估冠状动脉 CAD-RADS 分级的一致性均良好(Kappa 值分别为0.643和0.808).AI及医师评估斑块性质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915,P<0.05).结论 AI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较好辅助临床诊断CAD.

    人工智能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影像

    7T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成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诊断价值

    黎梅李亥辰
    461-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7T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成像(CMR-TT)技术获得的二维(2D)与三维(3D)心肌应变参数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 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8)和模型组(n =12).采用连续14 天皮下多点注射ISO溶液10 mg·kg-1·d-1,正常饮食4 周后制备CHF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对剩余大鼠即行7TCMR电影序列扫描,采集数据后借助CVI42.0 软件后处理分析比较两组大鼠左心室各心功能及心肌应变参数差异.扫描结束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含量,心肌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和马松(Masson)染色,以血清指标和病理染色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各心肌应变参数的诊断价值,组内相关系数(ICC)和变异系数(CV)验证所得左心室心肌应变的可重复性.结果 模型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cTn-I、NT-pro BNP较对照组增大(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二维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2D LVGRS)、二维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2D LVGCS)、二维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2D LVGLS)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同时病理染色显示,模型组都表现为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以上结果提示CHF模型构建成功.ROC曲线显示2D左心室心肌应变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要高于3D应变参数,其中2D LVGRS和2D LVGCS的诊断价值最高,同时2D左心室应变参数的重复性均高于 3D应变.结论 CMR-TT 2D心肌应变参数在诊断CHF上要整体优于3D心肌应变,且可重复性好.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成像心肌应变诊断价值重复性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李梦婷潘峰李林杨炼...
    467-471页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估肝功能的研究进展

    郭义万司可可李欣郭婷婷...
    472-475页

    基于人工智能的CT肺结节评估的研究进展

    石逸秋沈雨雯刘可夫
    476-4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