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骨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骨科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临床骨科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戴尅戎,江曙

双月刊

1008-0287

lcgkzz@aliyun.com

0551-62923133

230032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临床骨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CSTPCD
查看更多>>敬告作者: 最近有些不法分子以本刊名义在网上发表虚假信息,称能够帮助作者在本刊快速发表论文,请勿上当!!本刊未与任何机构或个人合作,敬请作者投稿直接邮寄或发E-mail至本刊编辑部。本刊是骨科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主要面向临床骨科医生、相关学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办刊宗旨:以临床研究为基石,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为引导,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旨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促进我国骨科事业发展。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格式规范,可读性强。影响因子、被引频次逐年上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

    高迪杨朝晖尹芸生
    243-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15 例不稳定型骨盆前、后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jeed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9~14 个月.切口总长度10~14 cm,手术时间80~100 min,术中出血量60~100 ml.术后根据Matta et al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8 例,良7 例.术后3 例发生股外侧皮神经症状,1 例切口感染.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 3~12 周.术后4~8 周骨痂开始形成,10~20 周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完全下地行走 14 例,1 例扶拐行走;采用Ma-jeed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4 例,良1 例.结论 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手术简便,安全系数高,符合骨科微创医疗原则和精准医疗原则,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骨盆骨折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钢板骨盆环损伤

    两种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刘英科陈勤陈柯马文龙...
    247-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4 枚空心加压螺钉(FCCS)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52 例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采用FNS内固定治疗,25 例)和FCCS组(采用FCCS内固定治疗,27 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10~24 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FNS组短(少)于FCCS组(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FNS组长(多)于FCCS组(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采用Garden指数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血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外侧激惹症状发生率FCCS组高于FNS组(P<0.0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FNS组高于FCCS组(P<0.05).结论 FNS和FCCS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FNS内固定整体结构稳定性较高,操作更简便,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术后大腿外侧激惹症状发生率低,早期疗效更好.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4枚空心加压螺钉

    C臂机引导下徒手置入导针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中的应用

    吴健金绍林焦庆丰张磊磊...
    25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臂机引导下徒手置入导针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置入导针方式不同将74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常规组(常规方式置入导针行PFNA固定治疗,38例)和徒手组(C臂机引导下徒手置入导针行PFNA固定治疗,36 例).记录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及时间、手术时间、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中透视次数及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徒手组均少(短)于常规组(P<0.05).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Harris评分徒手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C臂机引导下徒手置入导针行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便于调整进针点,有效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和缩短透视时间,更利于患者早期负重,且能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

    股骨转子间骨折徒手置钉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距骨应力性骨折1例

    刘晓峰郑勇强林亮林振宇...
    256页

    距骨骨折应力性骨折骨质疏松

    带线锚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

    王强吕欣李兴业刘晋元...
    257-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 例髌骨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带线锚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30 例)和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捆扎内固定治疗,30 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2~36(17.47±6.17)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 12~30(17.70±4.06)个月.手术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骨痂形成时间 2~3 个月,骨折愈合时间 4~6 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评价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线锚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内固定稳定、牢靠,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髌骨骨折带线锚钉空心钉克氏针张力带膝关节功能

    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陈黎明赵云珍
    26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16 例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记录手术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 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周围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6 周X线片显示骨痂均形成,术后3 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患肢无明显疼痛,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术后12 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对位对线良好;膝关节屈曲 110°~135°(122.0°±5.1°),伸直 0°~10°(5.5°±3.1°);HSS评分88~94(90.5±1.7)分.结论 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避免体位变换,视野暴露充分,骨折端软组织剥离少,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胫骨平台骨折前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

    王亮苏金平于鹏
    26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118 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因素,Spearman法分析术后膝关节功能与骨关节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体重指数、骨折Schatzker分型、术前膝关节屈伸范围、术后并发症、伸膝装置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骨折复位质量的患者术后6 个月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重、Schatzker分型Ⅲ~Ⅳ型、术前膝关节屈伸范围≥90°、伸膝装置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7°、年龄≥60 岁、术后有并发症、骨折复位质量欠佳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骨关节炎发生率及WOMAC评分HSS评分≥70 分患者均低于HSS评分<70 分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与骨关节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 超重、Schatzker分型Ⅲ~Ⅳ型、术前膝关节屈伸范围≥90°、伸膝装置损伤、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7°、年龄≥60 岁、术后有并发症、骨折复位质量欠佳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可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骨关节炎发生风险.

    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影响因素

    使用二代测序技术探讨"无菌性"膝关节的自然微生物特点

    BORSINGER TTORCHIA MMALSKIS B胡孔足...
    269页

    两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何涛侯绍平吕国荣宋晓飞...
    270-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00 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50 例)和锁定钢板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0 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部分负重行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Johner-Wruh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12.26±5.63)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交锁髓内钉组均少(短)于锁定钢板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交锁髓内钉组短于锁定钢板组(P<0.01).术后部分负重行走时间:交锁髓内钉组早于锁定钢板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交锁髓内钉组低于锁定钢板组(P<0.05).术后 12 个月 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 3、12 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交锁髓内钉组均优于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 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更符合力学原理,更利于骨折愈合,患者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更早,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微创经皮锁定钢板

    肘腕关节脱位伴腕舟骨、尺骨冠状突骨折1例

    李根和刘振江沈钊雄周宇星...
    274页

    肘关节脱位腕舟骨骨折尺骨冠状突骨折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