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刘建

半月刊

1671-4695

LCHYX111@163.com

010-63139243 51260831 51260832

100176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95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进展,促进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肌源干细胞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对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的治疗作用

    杨檬王为服常乐翁懋婷...
    2577-2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肌源干细胞(MDSCs)通过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0只6~8周龄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DSCs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MDSCs组进行SUI造模,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对照组和模型组经尿道壁注射30 μL0.9%氯化钠溶液,MDSCs组进行MDSCs悬液注射治疗.进行喷嚏实验并计算各组大鼠的阳性率;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的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最大容积(MBC)、漏尿点压力(LPP)、腹压漏尿点压(ALPP)],并观察各组大鼠的尿道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Nrf2、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的喷嚏实验阳性率为90.0%,高于对照组(0),MDSCs组的喷嚏实验阳性率为30.0%,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MBC、LPP、ALP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Cs组大鼠的MBC、LPP、ALPP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尿道组织内结构清晰、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尿道组织可见明显损伤,细胞排列无规则、肌肉层变薄、肌束间隙增加;MDSCs组大鼠尿道组织的损伤减轻,细胞排列有规则、肌肉层变厚.模型组大鼠尿道组织中Col-Ⅰ、Col-Ⅲ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Cs组大鼠尿道组织中Col-Ⅰ、Col-Ⅲ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尿道组织中Nrf2、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Cs组大鼠尿道组织中Nrf2、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Cs改善SUI大鼠的排尿功能并减轻尿道组织损伤及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大鼠压力性尿失禁肌源干细胞Nrf2/HO-1信号通路氧化应激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miRNA-423-5p、miRNA-532-3p、miRNA-29b-5p水平与其心功能的关系

    张玉梅梁冬刘慧赵曦雯...
    2581-2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微RNA(miRNA)-423-5p、miRNA-532-3p、miRNA-29b-5p水平与其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非心力衰竭老年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内径(RV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Ⅰ(cTn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分析法检测两组血miRNA-423-5p、miRNA-532-3p、miRNA-29b-5p水平;分析观察组中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miRNA-423-5p、miRNA-532-3p、miRNA-29b-5p 水平差异;Spearman 相关分析法分析血 miRNA-423-5p、miRNA-532-3p、miRNA-29b-5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价值.结果 两组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RVD、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HDL、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AD、LVD、RAD、IVS、BNP、cTnⅠ、ALT均高于对照组,而LVEF、PL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 miRNA-423-5p 水平为 1.08±0.12,高于对照组(0.54±0.06),而 miRNA-532-3p、miRNA-29b-5p水平分别为1.14±0.13、1.08±0.11,均低于对照组(1.26±0.15、1.15±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升高,其血miRNA-423-5p水平升高,而miRNA-532-3p、miRNA-29b-5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心力衰竭患者miRNA-423-5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miRNA-532-3p、miRNA-29b-5p 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P<0.05).ROC 曲线显示,血 miRNA-423-5p、miRNA-532-3p、miRNA-29b-5p联合预测老年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2.43%、81.85%、0.864,高于单独预测结果.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miRNA-423-5p、miRNA-532-3p、miRNA-29b-5p呈异常表达,且与患者心功能分级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三者对判断心功能分级有较高预测价值.

    老年人心力衰竭微RNAsmiRNA-423-5pmiRNA-532-3pmiRNA-29b-5p心功能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8例基因检测及骨骼肌活检特征分析

    邢敏周勇冯俊强
    2586-2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18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基因检测及骨骼肌活检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入大庆龙南医院治疗的18例D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基因检测及骨骼肌活检结果以辅助诊断.结果 (CTG)n/(CCTG)n分子检测显示,18例DM患者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Ⅱ型(DM2)2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Ⅰ型(DM1)16例.18例DM患者均显示典型肌强直电位,10例伴肌病电位.2例DM2患者四肢近端肌合并心脏受累,16例DM1患者四肢远端肌存在肌无力、肌萎缩及肌强直状况,且合并生殖、心脏等系统受累.骨骼肌活检显示,18例DM患者典型核聚集、中心核、核内移与肌浆块;16例DM1患者ATP酶染色显示Ⅱ型肌纤维出现肌源性群化/优势,典型Ⅰ型肌纤维出现萎缩状况,少数患者以部分肌纤维坏死及变性为主要表现,还可观察到再生肌纤维,氧化酶活性局灶显著下降,结缔组织增生处于中度或者重度,可观察到轴空样、虫噬变化;2例DM2患者ATP酶染色显示典型Ⅱ型肌纤维出现萎缩状况,Ⅰ型肌纤维优势,合并轻度肌纤维坏死及变性,结缔组织增生处于轻度.结论 DM诊断分型中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应用效果显著;DM1患者相较于DM2患者的临床表型更重;DM患者的典型骨骼肌病理变化以核内移、中心核及核聚集为主;DM1患者与DM2患者在病理特征方面的区分重点在于肌纤维群化分布及核固缩差异;早期阶段DM2筛查及预测中活检骨骼肌病理具有辅助作用.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基因检测骨骼肌活检分子生物学病理分析

    地奥心血康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心肌梗死面积、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张倩王丹婷王霞
    2589-2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地奥心血康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4).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奥心血康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0 d后的心肌梗死面积、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紧张素(Ang)-Ⅱ及内皮素(ET)-1、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IL-18]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的心肌梗死面积为(24.39±1.17)%,小于对照组[(26.84±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的Ang-Ⅱ和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FM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Ang-Ⅱ和ET-1水平分别为(0.32±0.07)μg/mL、(63.59±11.84)μg/mL,均低于对照组[(0.43±0.09)μg/mL、(74.28±13.27)μg/mL],FMD水平为(6.23±0.95)%,高于对照组[(5.17±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的血清IL-1β、ICAM-1、Lp-PLA2和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IL-1 β、ICAM-1、Lp-PLA2和IL-18 水平分别为(22.39±1.45)μg/mL、(127.94±11.36)μg/mL、(154.28±11.37)μg/L、(31.28±4.22)μg/mL,低于对照组[(28.41±2.53)μg/mL、(146.19±12.42)μg/mL、(169.35±15.24)μg/L、(42.15±7.62)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皮疹、胃肠道反应、消化道出血和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奥心血康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心肌梗死阿司匹林地奥心血康胶囊心肌梗死面积血管内皮功能

    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碳酸镧治疗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卞秀梅武蓓蓓钱忱
    2593-2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碳酸镧治疗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所有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4 h/次,3次/周.同时接受含降压控糖、调血脂、肾保护,避免摄入高磷食物等常规治疗.碳酸镧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碳酸镧咀嚼片治疗,口服,50 mg/次,3次/d.联合组:在碳酸镧组的基础上给予碳酸司维拉姆片治疗,口服,0.8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代谢指标[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PTH)]、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碳酸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磷、钙磷乘积、PT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的血钙水平为(2.49±0.35)mmol/L,高于碳酸镧组[(2.31±0.30)mmol/L],血磷、钙磷乘积、PTH 水平分别为(1.09±0.14)mmol/L、2.74±0.42、(310.26±35.03)ng/L,均低于碳酸镧组[(1.37±0.18)mmol/L、3.27±0.49、(441.13±49.6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血清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的血清IL-6、CRP水平分别为(4.18±0.84)ng/L、(5.12±0.92)mg/L,均低于碳酸镧组[(5.31±1.02)ng/L、(6.50±1.1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与碳酸镧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碳酸镧的基础上给予碳酸司维拉姆进行联合治疗可协同增效,有效调节血钙、血磷及PTH水平,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血液透析碳酸司维拉姆碳酸镧临床疗效炎症因子

    局部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对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VEGF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刘海燕宋健陈晓琳宋苗苗...
    2597-2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局部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对肺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GP方案),观察组采用局部微波消融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周期后,血清CYFRA21-1、VEGF、Th1、Th2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观察两组生存和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5%,高于对照组(5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CYFRA21-1、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CYFRA21-1、VEGF水平分别为(3.62±0.59)μg/L、(251.12±61.63)μg/mL,均低于对照组[(4.47±0.81)μg/L、(386.37±84.59)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Th1、Th2、Th1/Th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Th1、Th2、Th1/Th2 水平分别为(1.95±0.41)%、(1.75±0.49)%、1.25±0.28,均低于对照组[(3.81±0.58)%、(2.48±0.63)%、1.49±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GP方案化疗相比,局部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NSCLC患者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在抑制血清肿瘤标志物、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

    肺癌局部微波消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

    盐酸依托必利片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炎症因子、胃蛋白酶原表达的影响

    刘朝辉白东红宋群莉
    2601-2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盐酸依托必利片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炎症因子、胃蛋白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自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如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口服克拉霉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依托必利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1 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8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1 d,两组血清IL-1β、IL-2、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疗程结束后1 d的血清IL-1β、IL-2、IL-6、TNF-α 水平分别为(32.12±3.27)ng/L、(30.12±4.27)ng/L、(28.74±3.25)ng/L、(22.30±2.83)μg/mL,均低于对照组[(46.87±5.14)ng/L、(43.25±6.18)ng/L、(41.35±6.51)ng/L、(36.47±4.70)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1 d,两组血清G17、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PG Ⅰ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1 d的血清G17、PGⅡ水平分别为(14.26±2.03)pmol/L、(14.53±4.32)μg/L,均低于对照组[(18.79±3.78)pmol/L、(20.27±6.58)μg/L],PG Ⅰ 水平为(125.85±25.72)μg/L,高于对照组[(105.16±17.8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盐酸依托必利片效果显著,可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胃蛋白酶原表达,且安全性较高.

    消化性溃疡盐酸依托必利片炎症因子胃蛋白酶原

    胃充盈超声造影联合血清miRNA-210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价值

    马世拓汤丽健戈林巨丹丹...
    2604-2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充盈超声造影联合血清微小RNA(miRNA)-210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RE)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疑似胃食管反流病(GERD)老年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RE分为RE组(n=90)和非RE组(n=50).进行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超声造影声像图、超声解剖学结构特征如His角和腹段食管长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GERD患者血清miRNA-210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is角、腹段食管长度、miRNA-210及联合对老年RE的诊断价值.结果 RE组的His角为(67.77±7.11)°,大于非RE组[(53.95±5.12)°],腹段食管长度为(2.47±0.85)cm,小于非RE组[(3.56±0.7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组血清miRNA-210水平为5.17±1.55,明显高于非RE组(2.58±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胃充盈超声造影参数(His角、腹段食管长度)、血清miRNA-210及三者联合对患者R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0.955、0.938、0.995;AUC比较结果显示,联合预测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 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血清miRNA-210水平对老年RE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诊断价值最高.

    胃充盈超声造影miRNA-210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诊断

    血清IL-6、淋巴细胞水平在甲型流感病毒及混合感染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孙婷婷孙思博王迪琼
    2608-2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淋巴细胞水平在甲型流感病毒及混合感染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收治的甲型流感病毒及混合感染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检查结果为未合并甲流感染的其他感染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IL-6、淋巴细胞水平.依照随访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16例.分析不同预后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病史、临床症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血清IL-6、淋巴细胞水平等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甲型流感病毒及混合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IL-6水平为(19.12±0.95)ng/mL,高于对照组[(14.61±1.13)ng/mL],淋巴细胞水平为(0.49±0.16)×109/L,低于对照组[(0.73±0.14)× 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心脏病占比、高血压占比、脂肪肝占比、糖尿病占比、气促占比、咳嗽占比、CRP、白细胞、IL-6、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甲型流感病毒及混合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病、IL-6、CRP、乏力、白细胞、高血压、气促、脂肪肝、发热、糖尿病、咳嗽、淋巴细胞(P<0.05).IL-6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569,P<0.05),淋巴细胞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0.441,P<0.05).IL-6与淋巴细胞联合预测甲型流感病毒及混合感染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高于IL-6与淋巴细胞单项检测的AUC(0.698、0.694),联合预测的价值较好.结论 IL-6、淋巴细胞在甲型流感病毒及混合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较低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白细胞介素6淋巴细胞奥司他韦甲型流感病毒及混合感染

    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仝传志马瑞斌程坤
    2612-2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63)和非复发转移组(n=204).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肿瘤肠壁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数目、浸润深度、术后癌胚抗原(CEA)、术后接受化疗、术后p53蛋白和术后癌抗原(CA)19-9].将单因素分析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预测模型,通过R Studio4.2.2软件构建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值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肿瘤肠壁侵袭程度、肿瘤数目、浸润深度、术后接受化疗、术后p53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后CEA、术后CA19-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分化程度(低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术后CEA(≥5.0 μg/L)、术后CA19-9(≥37 U/mL)是影响结肠癌患者发生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I:0.896~0.979),提示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评估,最大偏移量为0.096,最小偏移量为0.028(P=0.429),模型校正曲线趋近于对角线标准曲线,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 术后CA19-9、组织分化程度、术后CEA、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于结肠癌复发和转移的预测效能较好,在结肠癌患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结肠癌手术复发转移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