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检验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许文荣

月刊

1001-764X

editor@lcjyzz.com

025-83620683

210008

南京市中央路42号

临床检验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江苏省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检验专业学术期刊,以中高级医学检验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医学检验及其相关和交叉学科领域领先而实用的科研成果和理论探讨、工作实践经验和体会。辟有论著、论著摘要、案例报告、新技术和新方法、经验交流、检验与临床、述评、专家意见、问题讨论、综述、讲座、学术动态、继续教育园地、网络天地及产品信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深度学习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快速图像识别系统

    罗远美陈轲玮李振彰岳雨彪...
    481-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GoogleNet、ResNet101和Vgg19 3种深度学习模型,对血流感染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进行高置信度的识别,比较模型间的性能与分类能力,探讨深度学习模型对血流感染病原菌快速识别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将革兰染色及摄像预处理后的细菌图像和空白对照图像输入模型,进行训练与验证,共采集1 682张金黄色葡萄球菌、1 723张粪肠球菌和688张空白对照显微图像,对其中1 344张金黄色葡萄球菌、1 376张粪肠球菌和544张空白对照图像进行训练,余下的图像用于验证.根据模型间的分类参数评估出性能最佳的模型.结果 ResNet101模型识别三类验证集图像的交叉熵损失值(0.008 710 3)最低,Epoch值(93)最大且准确率(99%)最高;GoogleNet模型识别三类验证集图像的交叉熵损失值为0.063 89,Epoch值为86,准确率为98.6%;Vgg19模型识别三类验证集图像的交叉熵损失值为0.035 682,Epoch值为86,准确率为97.7%.结论 ResNet101模型在对三类验证集图像的分类上性能最佳;深度学习模型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革兰染色图像进行准确、可信的快速识别.

    深度学习革兰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血流感染快速识别

    血清tRNA衍生片段tRF-17-79MP9PP的表达及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莫冬萍杨子龙王承霞
    48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tRNA衍生物tRF-17-79MP9PP(tRF-1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并确诊的70例乳腺癌患者及2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标本,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数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血清tRF-17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并分析tRF-17对乳腺癌的临床筛查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RF-17与血液炎症指标以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随访截止日期为2023年4月,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健康人对照组的14.09(5.14,21.34)相比,乳腺癌患者血清tRF-17的表达水平[3.99(0.70,10.46)]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5,P<0.01);其筛查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42(95%CI:0.635~0.849,P<0.01).tRF-17高表达组乳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低表达组(75.97个月vs 56.06个月,log-rank 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血清tRF-17表达水平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23,95%CI:1.084~2.739,P<0.05;HR=0.189,95%CI:0.041~0.862,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tRF-17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或可成为一种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tRNA衍生片段tRF-17-79MP9PP乳腺癌预后生物学标志物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RT1基因检测在小儿脓毒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李彦王进朝张根豪
    492-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拣蛋白1(sortilin 1,SORT1)基因作为小儿脓毒血症新的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获取了 3个小儿脓毒血症相关的微阵列数据集(GSE13904、GSE26378和GSE26440),分析SORT1基因在正常样本和脓毒血症样本中的表达差异,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在65例临床外周血样本中对其进行验证.使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讨SORT1基因相关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过程.结果 在GSE13904、GSE26378、GSE26440数据集和临床外周血样本中,SORT1基因在脓毒血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样本.与常用的炎症指标如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相比,SORT1基因对小儿脓毒血症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AUCROC=0.863).此外,SORT1基因可通过TNF-α/NF-κB信号通路参与小儿脓毒血症的发生、发展.结论 SORT1基因对小儿脓毒血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需要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证实.

    小儿脓毒血症分拣蛋白1基因ROC曲线基因集富集分析

    《临床检验杂志》可直接使用缩略形式的常用词汇

    496页

    过敏性鼻炎患者玉屏风颗粒治疗效果与血清25(OH)D、IL-22水平的相关性

    高吉龚哲金佳益徐夏媛...
    497-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AR)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IL-22水平与玉屏风颗粒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AR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包括无效组、有效组、显效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25(OH)D和IL-22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8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10,P=0.01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5.189,P=0.000),但血清IL-2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345,P=0.020).此外,治疗3个月后,无效组、有效组和显效组血清25(OH)D水平依次增加,但血清IL-22水平依次降低(F分别为167.486、21.801,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3个月后AR患者血清25(OH)D与IL-2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31,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对AR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治疗效果越显著,患者血清25(OH)D水平越高,血清IL-22水平越低.

    过敏性鼻炎玉屏风颗粒25-羟基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22

    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期携带者外周血焦孔素的表达及意义

    林洁何君君李娟沈冬...
    501-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非活动期携带者(I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焦孔素(GSDM)分子成员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3年3月至8月于杭州市上城区中医院就诊的IC组患者22例以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HC组)22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外周血PBMCs中GSDM 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IC患者外周血PBMCs中GSDMA(t=0.323,P=0.323)、GSDMB(t=42,P=0.243)、GSDMC(t=57,P=0.847)和PJVK(t=44,P=0.684)mRNA 的表达水平与 HC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 GSDMD(t=19,P=0.019)和GSDME(t=20,P=0.023)mRNA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 HC 组.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IC组患者PBMCs中GSDMD(P=0.016)和GSDME(P=0.008)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HC组.结论 持续的HBV感染可能影响GSDM分子的表达水平,不同GSDM分子在HB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焦孔素分子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期无症状

    南宁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重症风险模型构建

    韦玉琛王健周薇胡雪桦...
    505-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南宁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特征及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西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入院的6 26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MPP患儿1 212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进一步选取实验室指标完整的258例MPP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MPP组)106例和重症组(SMPP组)152例,比较两组之间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经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共线性问题,构建SMPP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以检验其预测效能.结果 CAP患儿中以2019年(478例,39.4%)的MPP患儿占比最高,此外,学龄期组(175例,54.0%)、女童(577例,23.7%)和夏季(354例,29.2%)的MPP患儿占比较高(P均<0.05);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出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清蛋白(Alb)和总T淋巴细胞(CD3+T)4项指标并建立联合预测儿童SMPP的模型,该模型的R0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25(95%CI:0.894~0.956,P<0.001),敏感性为0.816,特异性为0.906.结论 儿童MPP多发生在学龄期,以女童、夏季多见.基于住院时间、Neu%、Alb、CD3+T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SMPP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预测模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外泌体淀粉样蛋白A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免疫活性探讨

    袁晓芳于丹军丁大朋刘牟林...
    510-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外泌体淀粉样蛋白A(SAA)含量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其是否具有免疫活性.方法 采用疾病活动评分DAS28-ESR将97例RA患者分为缓解期组(44例)和活动期组(53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A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含量;差速超速离心法提取血清外泌体,Western blot和纳米颗粒示踪法鉴定提取的外泌体,BCA法检测外泌体蛋白质浓度,ELISA法检测外泌体中SAA的含量.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ELISA法分别检测无外泌体刺激的PBMCs与外泌体刺激的PBMCs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及IL-8的浓度.结果 活动期组RA患者血清外泌体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1);活动期组患者血清外泌体SAA浓度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1);RA患者血清外泌体SAA与DAS28-ESR、ESR、CRP、SAA及MMP-3均具有正相关关系(ρ值分别为0.45、0.42、0.57、0.62、0.37,P均<0.05).活动期组血清外泌体诱导PBMCs产生的IL-6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与空白对照组(P均<0.05);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外泌体诱导PBMCs产生的IL-8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 RA患者血清外泌体SAA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具有评估RA患者疾病进程的潜能;RA患者血清外泌体具有免疫活性,其促炎效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外泌体淀粉样蛋白A疾病活动性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研究进展

    李卫滨陈娅张胜行
    514-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一种以血液中出现大量单克隆丙种球蛋白(IgM)为特征的、少见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其诊断标准包括血清中检测到单克隆性IgM,骨髓中浆细胞样或浆细胞分化的小淋巴细胞呈小梁间隙侵犯,特征性的免疫表型,除外其他已知类型的淋巴瘤以及90%以上的MYD88 L265P突变.其发病机制与家族易感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病、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以及MYD88基因突变相关.实验室检查主要涵盖骨髓细胞学、血清学、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基因突变.LPI/WM需要与IgM-MGUS、冒烟型WM(SWM)及其他淋巴增殖性疾病(LPD)进行鉴别诊断.LPL/WM治疗的优选方案包括BR[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R)]、BDR(硼替佐米+地塞米松+R)、伊布替尼单药或伊布替尼+R(1类推荐)、RCD(R+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泽布替尼单药(1类推荐)等.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成熟B细胞淋巴瘤实验室检测

    整合素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治中的作用

    刘似熠赵宝崔天盆
    519-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宿主的肠黏膜和菌群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研究发现在UC患者的血清中存在针对结肠上皮细胞反应的IgG自身抗体,相比于传统的对内窥镜检查结果的观察以及组织学的综合评估,整合素αvβ6自身抗体检测对UC的预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整合素αvβ6自身抗体相比于小肠杯状细胞抗体、pANCA自身抗体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整合素抗体阻断白细胞向肠道黏膜归巢,拮抗炎症性肠病炎症反应,是一种很好治疗手段.整合素及其抗体在UC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整合素整合素αvβ6抗体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