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急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急诊杂志
临床急诊杂志

胡豫

月刊

1009-5918

lcjzzz@qq.com

027-85726342-8817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急诊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Emergency Call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器官功能的影响

    刘磊云云燕宪亮董大宝...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对比单纯行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及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治疗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器官功能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住院接受HP治疗(HP组,40例)及HP联合CVVHDF治疗(HP+CVVHDF组,38例)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版本处理数据,图形处理采用GraphPad Prism 8.0,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数据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记录并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包括乙酰胆碱酯酶以及肝功能、肾功能、氧合指数、心肌酶、白细胞计数以及炎症因子等指标,并对两组并发症如中间综合征、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以及死亡例数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在意识障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HP+CVVHDF组较HP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室指标:HP+CVVHDF组较HP组胆碱酯酶活性、氧合指数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DF组较HP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谷丙转氨酶、血CK-MB、血cT-nⅠ、血白细胞、IL-6、TNF-α以及PCT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并发症以及死亡例数:HP+CVVHDF组中间综合征发生1例,HP组3例,HP+CVVHDF组较HP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DF组较HP组能够显著减少MO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DF组治疗过程中死亡0例,HP组6例,HP+CVVHDF组较HP组能够显著减少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CVVHDF能够快速提升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活性,并有效改善肝、肾、肺以及心脏等各大器官血清学指标,并显著减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死率.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液灌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疗效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凝血及微循环的影响

    张涛万亚楠陈嵩卢昕媛...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舌下微循环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脓毒性休克的患者15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入科当天及第7天的初始血乳酸、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凝血功能及舌下微循环参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及90 d生存状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凝血功能和舌下微循环改善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较前有所好转,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舌下微循环参数实验组中改善的更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90d生存率较高(78.7%vs.70.7%),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舌下微循环状态,对改善预后亦有一定价值.

    脓毒性休克参附注射液凝血功能舌下微循环预后

    外周血炎症指标在脓毒症肾损伤中的预测价值

    白小丽敖其陈婷婷列才华...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之间的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and platelet ratio,N/LP)、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的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率(monocytes and lymphocytes ratio,MLR)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诊断及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指南(KDIGO)定义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将患者分为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组(S-AKI组)和脓毒症非AKI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脓毒症肾损伤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①纳入脓毒症患者中S-AKI组133例,脓毒症非AKI组167例,S-AKI组发病率为44.33%,N/LP、PLR、MLR显著高于脓毒症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LP:Z=6.397,P<0.001;PLR:Z=6.476,P<0.001;MLR:Z=6.999,P<0.001),并且S-AKI患者28 d内病死率(46.6%vs.26.3%)更高,合并更多的器官受损、需要更多的血管活性药物及血液透析维持,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更高(均P<0.05).②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N/LP、PLR、MLR 是 S-AKI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LP:OR=1.03,95%CI:1.005~1.055,P=0.019;PLR:OR=1.004,95%CI:1.002~1.007,P<0.001;MLR:OR=2.344,95%CI:1.156~4.755,P=0.018);AUC 分别为 0.715(95%CI:0.676~0.774)、0.718(95%CI:0.661~0.775)、0.735(95%CI:0.679~0.791),均P<0.001;截断值分别为8.7、99.81和0.615,三者联合预测时ROC的AUC为0.794(95%CI:0.743~0.844,P<0.001).结论:N/LP、MLR 和 PLR 联合检测可评估 S-AKI 的发生.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炎症指标危险因素

    血清EPA/AA比值联合sTWEAK在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研究

    叶佳伦陈洁琼王小山张钰...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比值联合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剂(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apoptosis inducer,sTWEAK)在合并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49例急性脑梗死合并LA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其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分为非出血转化组与出血转化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EPA/AA比值、sTWEAK水平.分析血清EPA/AA比值联合sTWEAK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LA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效能.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急性脑梗死合并LA患者的预后情况,根据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清EPA/AA比值、sTWEAK水平.多因素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EPA/AA比值联合sTWEAK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与非出血转化组比较,出血转化组血清EPA、EPA/AA比值显著降低,sTWEAK显著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EPA/AA比值<0.37、sTWEAK>279.6 pg/mL时,两者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LA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61、82.12%、90.14%,显著优于单项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sTWEAK升高、合并高血压、出血转化、溶栓24 h后NIHSS评分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而EPA、EPA/AA比值升高为其保护因素(P<0.05).血清EPA/AA比值联合sTWEAK检测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AUC、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99、83.32%、98.11%,显著优于单项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PA/AA比值下降、sTWEAK水平升高与合并LA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和预后不良的发生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于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不良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二十碳五烯酸/花生四烯酸比值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剂急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静脉溶栓出血转化预后

    ROX指数相关参数对肺炎所致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失败的预测价值

    郭晓婷林移吴燕丽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频率氧合(respiratory rate oxygenation,ROX)指数、改良 ROX(modi fed ROX,mROX)指数、ROX增加心率(ROX-HR)指数和mROX增加心率(mROX-HR)指数对肺炎所致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AHRF)老年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收住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294例接受HFNC治疗的肺炎所致AHRF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后续是否接受机械通气将患者分为失败组(102例)和成功组(192例).采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理参数、血气分析参数、实验室指标,并计算HFNC治疗启动时和HFNC治疗后2 h时的ROX指数、ROX-HR指数、mROX指数和mROX-HR指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OX指数相关参数与HFNC治疗失败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ROX指数相关参数对HFNC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和临床实用性.结果:本研究中的HFNC治疗失败率为34.69%.失败组患者年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合并脑血管疾病比例、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ICU停留时间、28 d病死率高于(长于)成功组,治疗后2 h时ROX指数、ROX-HR指数、mROX指数和mROX-HR指数低于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调整其他相关因素后,HFNC治疗2 h时的mROX指数(OR=0.550,95%CI:0.437~0.693)和mROX-HR指数(OR=0.327,95%CI:0.236~0.453)升高分别为AHRF老年患者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FNC治疗2 h时的mROX指数预测HFNC治疗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742(95%CI:0.688~0.791),最佳截断值为 5.38,灵敏度为 65.69%,特异度为 79.17%;HFNC 治疗2 h时的mROX-HR指数预测HFNC治疗失败的AUC为0.829(95%CI:0.781~0.870),最佳截断值为5.48,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8.02%;mROX-HR指数的AUC大于mROX指数的AUC(Z=4.027,P<0.001).DCA结果显示,当高风险阈值在0.15~0.90范围内,mROX-HR指数预测HFNC治疗失败的净获益率优于mROX指数预测.结论:HFNC治疗2 h时的mROX指数和mROX-HR指数升高是AHRF老年患者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保护因素,并且对HFNC治疗失败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和临床实用性.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老年人肺炎急性呼吸衰竭ROX指数改良ROX指数预测价值

    首次发现糖尿病患者食用死鱼后发生弗氏弧菌脑炎1例

    骆艳妮王岗王小闯马海畅...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患者感染后并发脓毒症多见,但出现弗氏弧菌脑炎既往没有报道,临床诊断罕见.本病例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食用烹饪的死鱼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痛的消化道症状,治疗过程中发现肾结石予以碎石后继发泌尿系脓毒症,随后出现了意识障碍,行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考虑弗氏弧菌脑炎,给予多西环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并出院.弗氏弧菌脑炎罕见,糖尿病患者因不洁饮食,特别是食用不洁的水产品后出现意识障碍,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mNGS结果可明确诊断,敏感的抗生素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糖尿病弗氏弧菌脓毒症宏基因二代测序

    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顾帅鹏龚嵩高伟
    87-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颅脑损伤患者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ICP增高又是造成各种临床症状和不良预后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临床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及时且有效的ICP监测能更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利于患者预后.面对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选择合适的ICP监测工具有利于病情监测,减少患者痛苦.本文针对目前有创和无创ICP监测方式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阐述,探讨临床无创监测ICP手段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颅内压监测创伤性颅脑损伤无创颅内压监测颅内高压应用

    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张跃王添骁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其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疾病通常由感染触发的免疫应答失衡引起,严重者可演变为脓毒性休克.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抗炎药物,其有效性存在争议.本文对近5年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包括总结其治疗观点、作用机制、药物种类与剂量的选择、最佳给药时机以及实验室检查指导糖皮质激素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文献案例,同时也分析相关不良反应.我们发现,许多文献认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有效的,推荐使用氢化可的松,常用剂量为200~400 mg/d,治疗周期通常为4~7d.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出血、二次感染等不良反应.针对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如炎症因子、基因检测等)指导治疗.本结论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但此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部分参考文献未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关于糖皮质激素种类、最佳给药时机和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指导脓毒性休克治疗相关的发表文献较少,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脓毒性休克脓毒症糖皮质激素治疗

    脓毒症的微循环监测与管理:从临床实践出发

    严颜魏捷吴淼马承泰...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但脓毒症尤其是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并未得到改善.随着对脓毒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微循环障碍是脓毒症导致多器官衰竭的关键,而脓毒症病死率与器官衰竭密切相关,因此在脓毒症治疗过程中微循环的监测和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临床实践中可用的微循环监测手段与管理方法进行综述,供应用参考.

    脓毒症微循环容量监测集束化治疗

    立足临床 面向临床 服务临床 临床急诊杂志专科信息的总汇 临床医师的挚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