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龋源性露髓成熟恒牙行活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并对比部分冠髓切断术(partial pulpotomy,PP)、冠髓切断术(full pulpotomy,FP)与根管治疗(root canal treatment,RCT)的疼痛控制效果、临床成功率与牙体功能.方法:选择于本院就诊的 90 例患者(90 颗龋源性露髓成熟恒牙),按不同治疗措施分为 3 组:术中去除部分冠髓,见牙髓断面新鲜,若能在 5 min内止血,则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部分冠髓切断术(PP组);否则继续去除全部冠髓至根管口,能在 5 min内止血,则行MTA冠髓切断术(FP组);若还未能有效止血,则行根管治疗术(RCT组).术后 24 h、48 h、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评估患牙疼痛情况,对比 3 种治疗方式对疼痛控制的效果;术后 1、3、6、12 个月,通过患者症状、临床检查及根尖片进行疗效评价,对比3 种治疗方式成功率;术后 12 个月对比 3 组患牙牙体功能.结果:PP组、FP组患者疼痛评分随时间逐渐降低(P均<0.01),与术前比较,3 组患牙术后72 h VA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1);同一时间点比较,术前、术后24 h 3 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48、72 h PP组、FP组两组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PP组、FP组疼痛评分低于R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 组患牙 1、3、6、12 个月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 个月,3 组患牙舒适、咀嚼、稳固、语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冠髓切断术及冠髓切断术治疗龋源性露髓成熟恒牙效果良好,与根管治疗相比,术后疼痛控制效果更好,更利于提高远期疗效,是适合龋源性露髓成熟恒牙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