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麻醉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张国楼,徐建国

月刊

1004-5805

jca@lcmzxzz.com

025-83472912

210003

南京市紫竹林3号

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本刊以临床麻醉为主要特色,注重文稿质量和编排水平,栏目活跃,发行量在麻醉同类杂志占首位,深受广大读者和作者欢迎和喜爱。1992年评为核心期刊,1997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临床麻醉学杂志》第二届青年编委名单

    281页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瑞马唑仑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

    刘艳张丽曹璐张伟...
    282-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的方法系统探索瑞马唑仑的研究现状,评价其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发表的有关瑞马唑仑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采用CiteSpace 6.1.R6和Excel 2021分析纳入文献的年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发文期刊、被引频次和关键词等基本概况.结果 共纳入文献194篇,年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地区是中国,最多的机构是德国PAION公司;尽管Anesthesia & Analgesia期刊的共被引频次最高,但在Journal of Anesthesia上发表的有关瑞马唑仑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文献共被引频次最高;关键词聚类和引文突现分析显示,瑞马唑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应用场景的有效浓度及特殊人群的用药效果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结论 国内外对瑞马唑仑的研究高度重视,但相关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瑞马唑仑在特殊人群用药效果、其最适剂量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瑞马唑仑研究热点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

    背根神经节Sigma-1受体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余璇李雪刘双双李清梅...
    290-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Sigma-1受体的作用以及Sigma-1受体对P2X3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7周龄,体重180~20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组(CCI组)和Sigma-1受体拮抗剂BD-1047组(BD组),每组16只.鞘内置管后1 d,Sham组只游离右侧坐骨神经主干不结扎,CCI组、BD组制备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模型制备后第1天起,每日上午08:00 Sham组和CCI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30 µl,BD组鞘内注射120 nmol BD-1047 20 μl+生理盐水10 μl,连续14 d.于模型制备前1 d、模型制备后1、3、7、10、14 d鞘内给药后30 min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于模型制备后7 d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igma-1受体和P2RX3受体蛋白含量.CCI组于模型制备后7、14 d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Sigma-1受体、P2X3受体共表达和共沉淀情况.结果 与Sham组比较,CCI组模型制备后1、3、7、10、14 d TWL明显缩短,MWT明显降低,模型制备后7 d DRG组织Sigma-1受体和P2X3受体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CI组比较,BD组模型制备后l、3、7、10、14dTWL明显延长,MWT明显升高,模型制备后7 d DRG组织Sigma-1受体和P2X3受体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制备后7、14 d CCI组中DRG组织Sigma-1受体与P2X3受体共表达、共沉淀.结论 Sigma-1受体和P2X3受体在DRG中共表达,且存在共沉淀现象,抑制Sigma-1受体可以降低P2X3受体蛋白含量,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神经病理性痛背根神经节Sigma-1受体P2X3受体

    氢气对内毒素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施敏李茜昂扬龙云...
    295-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氢气对内毒素(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SPF级雄性ICR小鼠12只,6~8周龄,体质量25~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吸入氢气组(H组)、肺损伤模型组(L组)和肺损伤模型+吸入氢气组(LH组),每组3只.C组不做处理;H组仅吸入4%氢气,持续12h;L组和LH组采用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肺损伤模型,LH组在建立肺损伤模型后即刻吸入4%氢气.于建模后12 h行肺超声检测肺水肿,超声检测完成后迅速处死小鼠,开胸取双肺组织,左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MPK、p-ERK和p-p38蛋白含量,右肺组织采用HE染色行肺损伤评分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C组比较,L组和LH组B线面积明显增大,p-AMPK、p-ERK和p-p38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H组p-AMPK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L组肺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L组比较,LH组B线的面积明显减小,p-ERK、p-ERK和p-p38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C组和H组肺组织无红细胞渗漏,无水肿,无炎症细胞浸润,结构清晰可见.L组呈现出大量红细胞渗漏,炎性细胞浸润及肺间质水肿增厚.LH组肺部的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和肺泡间隔增厚的情况减轻.结论 吸入4%氢气持续12 h可以通过上调p-AMPK、下调p-ERK/p-p38的表达,降低肺损伤评分,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氢气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非标准状态下脉压变异率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研究进展

    吴秋荣王彬
    300-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容量反应性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的核心,脉压变异率(PPV)反映每搏输出量随呼吸的变化,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然而,PPV监测依赖于心肺相互作用,测量时有严格的条件限制.PPV测量的标准状态要求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潮气量至少为预测体重(PBW)8 ml/kg,同时不合并自主呼吸、低肺顺应性、心律失常、胸腔开放、腹内高压和高呼吸频率等,不完全满足上述测量条件时测得的PPV则为非标准状态下PPV.临床上多数患者不满足PPV测量的标准状态,因此如何保证非标准状态下PPV应用的有效性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 PPV的原理以及非标准状态下PPV的临床应用等内容,为临床合理使用PPV监测提供参考.

    容量反应性脉压变异率非标准状态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人工智能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任伟东吕楠李梦杰王洋...
    304-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气道管理方法和设备的更新,具有优化、解决气道管理中延迟插管、气道困难和气管导管位置的评估等问题的潜力.本文总结了气道管理领域常用的人工智能模型,从患者气管插管需求的预测、困难气道患者的识别、气管导管定位、气管插管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行总结阐述,为围术期气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气管插管困难气道辅助设备气道管理

    《临床麻醉学杂志》关于一稿两投问题的声明

    309页

    近红外光谱监测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史晓莉陈佳祥梁昌盛陈芳...
    310-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矫正畸形.然而,术后脑损伤和神经发育不良一直是心肺转流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有效的监测手段对于积极预防、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神经系统并发症至关重要.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2),或联合其他脑神经功能监测手段进行多模式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脑缺血缺氧不良事件,进而循序调整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本文就NIRS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单独应用和与其他监测方法联合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脑神经功能监测提供参考.

    心肺转流近红外光谱脑氧饱和度脑神经功能监测

    困难气道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杨翠英韩永正郭向阳
    315-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道管理是临床麻醉工作的核心内容.气道管理不足会导致患者发生缺氧、低氧性脑损伤等并发症.麻醉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困难气道,充分的术前评估对发现潜在困难气道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均缺乏稳定可靠的困难气道风险预测模型.本文主要从外观指标、外观预测模型、影像学指标三个方面阐述困难气道的研究进展,为气道管理工作以及未来搭载人工智能建立困难气道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气道管理预测模型影像学研究进展

    《临床麻醉学杂志》对来稿署名的要求

    3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