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麻醉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张国楼,徐建国

月刊

1004-5805

jca@lcmzxzz.com

025-83472912

210003

南京市紫竹林3号

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本刊以临床麻醉为主要特色,注重文稿质量和编排水平,栏目活跃,发行量在麻醉同类杂志占首位,深受广大读者和作者欢迎和喜爱。1992年评为核心期刊,1997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艾司氯胺酮对合并术前焦虑和认知功能下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

    李振宇葛芳芳姚舜禹任齐齐...
    503-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合并术前焦虑和认知功能下降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焦虑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 89 例,年龄 18~64 岁,BMI 18~28 kg/m2,ASA Ⅱ或Ⅲ级,术前 1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焦虑亚量表评分≥8 分且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26 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S组,n=45)和生理盐水组(C组,n=44).S组麻醉诱导时静注艾司氯胺酮 0.2 mg/kg,麻醉维持时泵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1·h-1,术后使用艾司氯胺酮PCIA镇痛.C组在麻醉诱导、维持和PCIA镇痛时予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其余用药同S组.于术前 1d、术后 1、3 d采用HADS及MoCA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和认知功能.检测术前 1d和术后 3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S100 钙结合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麻黄碱使用情况,入PACU后 1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时间、术后 48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情况以及术后 48h内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头晕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后 1、3 d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MoCA认知评分明显升高,TNF-α、IL-6、S100β浓度明显降低,BDNF浓度明显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术后48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后发热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麻黄碱使用率、拔管时间、术后补救镇痛率及术后48h内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和头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司氯胺酮可降低炎性因子浓度,减轻神经损伤,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焦虑状态及减轻认知功能损伤.

    妇科恶性肿瘤焦虑认知功能艾司氯胺酮炎性因子神经损伤蛋白

    麻醉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研究

    车璐张越伦阮侠李旭...
    508-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国内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影响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全国 218 家医院的麻醉专科共 2 651 名在职在岗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设计和发放电子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职业相关特征、心理弹性评分(康纳-戴维森复原力量表).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对医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评估.对发生职业倦怠和非职业倦怠的医师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医师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问卷有效回收 1 990 份,回收率 77.7%.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发生率为 53.4%(1 063/1990).与未发生职业倦怠的住院医师比较,职业倦怠的医师女性比例、三级医院比例、未婚比例、遇到有挑战的病例频率、参与值班和有科研任务比例明显升高,每周工作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8,95%CI 1.28~1.97,P<0.01)、工作时间延长(OR=1.62,95%CI 1.45~1.81,P<0.01)、遇到有挑战的病例频率延长(OR=1.11,95%CI 1.11~1.40,P<0.01)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心理弹性评分升高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OR=0.86,95%CI 0.84~0.88,P<0.01).结论 麻醉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发生率偏高,应重点关注并针对提升心理弹性且设计切实可行的预防规范措施,保证住院医师群体的身心健康.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心理弹性调查问卷

    麻醉专业医务人员临床实践指南实施现状调查与研究

    田晨王一芸鲁佳乐王勇...
    514-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甘肃省麻醉专业医务人员对临床实践指南的认知、需求和使用情况,探究指南在实施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因素.方法 对麻醉专业医务人员对临床实践指南的认知、需求和使用情况以及指南实施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开展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339 份,均为有效问卷.96.8%的被调查者知晓指南,且多数被调查者(86.4%)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会查阅指南.指南使用缺乏便捷性(70.2%)、缺乏指南获取途径(64.3%)或缺乏指南访问权限(56.9%)、缺乏培训(31.3%)、语言障碍(21.5%)是阻碍指南使用最主要的因素.多种形式辅助指南使用、开放指南获取权限被认为是促进指南实施的重要方式.结论 甘肃省麻醉专业医务人员对指南的知晓率和依从性均较好.目前国内使用指南的主要障碍因素来自于指南本身或指南获取困难.建议未来建立国家指南数据库、提供指南实施工具、增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将有利于指南的推广和应用.

    临床实践指南实施促进阻碍调查问卷

    《临床麻醉学杂志》对来稿署名的要求

    519页

    丙泊酚和瑞马唑仑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阳锦秋辛储林尹光芬李娟...
    520-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瑞马唑仑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择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 和PC3,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复合瑞马唑仑组(PR组).C组用完全培养基培养,P组和R组分别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和瑞马唑仑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培养(DU145 和PC3 细胞中丙泊酚的IC50分别为 120 μg/ml和 100 μg/ml,瑞马唑仑的IC50分别为 500 μmol/L和 400 μmol/L),PR组DU145 细胞加入低浓度丙泊酚100 μg/ml和瑞马唑仑400 μmol/L共培养,PC3 细胞加入低浓度丙泊酚 80 μg/ml和瑞马唑仑 300 μmol/L共培养.于培养后 0、6、12、24、36 h采用CCK-8 法测定待检测孔的吸光度.于培养后 14d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计算集落数量.采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找出丙泊酚和瑞马唑仑作用于前列腺癌细胞的关键靶基因,并采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该靶基因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DU145 和PC3 细胞P组、R组和PR组培养后 36h 吸光度均明显降低、集落数量明显减少、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DU145 细胞R组和PR组培养后 36h吸光度、cyclin D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R组c-Myc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R组集落数量明显减少、c-Myc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PC3 细胞R组cyclin D1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R组培养后 36h吸光度明显降低、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R组比较,DU145 和PC3 细胞PR组集落数量明显减少,c-Myc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丙泊酚、瑞马唑仑与前列腺癌的共同靶点为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 3(STAT3).与C组比较,DU145 和PC3 细胞P组、R组和PR组STAT3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P 组比较,DU145 细胞R组STAT3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R组STAT3 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PC3 细胞R组STAT3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 R组比较,DU145 细胞 PR组STAT3 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丙泊酚和瑞马唑仑可以单独或协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降低前列腺癌细胞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通路中的STAT3 靶点有关.

    前列腺癌丙泊酚瑞马唑仑细胞增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褪黑素对七氟醚重复暴露诱发新生大鼠远期认知障碍的影响

    牛英俏张慧袁鹏朱伟...
    527-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七氟醚重复暴露诱发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新生雄性SD大鼠 96 只,6 日龄,体重 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褪黑素组(M组)、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褪黑素组(SM组),每组24 只.C组自由饮食饮水;M组在出生后第 6 天开始每天接受 1 次腹腔注射褪黑素 10 mg/kg,连续 3d,第 21 天分笼后开始饮用含褪黑素的水;S组在出生后第 6 天开始每天吸入 3%七氟醚 2h,连续 3 d;SM组在出生后第 6 天开始每天接受 1 次腹腔注射褪黑素 10 mg/kg,后吸入3%七氟醚2h,连续3d,第21 天分笼后开始饮用含褪黑素的水.大鼠出生后第 35 天采用旷场实验记录探索总路程以及中央格停留时间,第 36 天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记录识别指数;第 37-39 天采用场景性、条件性恐惧实验记录僵直时间.出生后第 8、40 天取大鼠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层iNOS和CD68 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IL-1β和IL-6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S组识别指数明显降低,场景性、条件性恐惧测试阶段僵直时间明显缩短,出生后第 8 天前额叶皮层iNOS和CD68 蛋白含量、IL-1β和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SM组识别指数明显升高,场景性、条件性恐惧测试阶段僵直时间明显延长,出生后第 8 天前额叶皮层iNOS和CD68 蛋白含量、IL-1β和IL-6 浓度明显降低(P<0.05).出生后第 40 天四组间前额叶皮层iNOS和CD68 蛋白含量、IL-1β和IL-6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褪黑素可以抑制前额叶皮层的炎症反应,改善七氟醚重复暴露导致的新生大鼠远期认知障碍.

    褪黑素七氟醚炎症认知障碍

    丙泊酚诱导意识消失的脑电机制

    陶飞顾卫东
    53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电图可以实时连续地记录大脑区域内局部神经元自发的、有节律的电活动,评价大脑功能状态,是一种监测大脑活动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心理学、认知功能以及意识状态等研究领域,为研究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丙泊酚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分子机制已得到深入研究.丙泊酚诱导意识消失的神经脑网络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回顾了常用全麻药物丙泊酚诱导意识消失的脑电特征性改变(包括功率谱、复杂度、微状态、功能连通性及脑网络拓扑特征改变)及相应的大脑功能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麻醉深度监测提供新思路.

    脑电图丙泊酚意识消失大脑功能

    麻醉诱导后低血压预测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李露阳慧
    536-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IH)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其与术后急性肾损伤、ICU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等不良结局明显相关.因此,麻醉科医师应重视其管理以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关于PIH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PIH的预测及预防,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危险因素预测指标容量反应性

    右美托咪定预防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金泽李凯赵国庆
    54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CI-AKI)是在血管内应用造影剂(CM)进行诊断或治疗性血管造影干预后观察到的医源性急性肾损伤(AKI).造影剂通过肾小管毒性、肾内血管收缩和活性氧(ROS)的过量产生等方面导致肾功能受损.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选择性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作用,在围手术期的器官保护作用日益突显.DEX对患者术后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旨在对DEX对CI-AKI的预防作用、可能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右美托咪定造影剂急性肾损伤

    瑞马唑仑在围术期器官和系统保护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安文仙解雅英
    545-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超短效的苯二氮(卓)类镇静麻醉药,作用于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 R)α亚单位上的苯二氮(卓)类受体,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心肺影响轻微的效应,在无痛内镜和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器官保护是围术期关注的焦点,对于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瑞马唑仑对机体神经系统及心、肺、肝、胃肠道等重要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抗凋亡、减轻应激反应等有关.本文就瑞马唑仑的器官和系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瑞马唑仑器官保护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