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内科杂志
临床内科杂志

宋善俊

月刊

1001-9057

lcnk@tom.com,lcnkzz@sina.com l

027-87893477

430064

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内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Internal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的全国性的内科专业学术期刊。以“更新知识和提高内科医师的诊治水平”为办刊宗旨,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内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内容密切结合内科临床实践。以广大临床内科医生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综述与讲座、论著、论著摘要、临床诊治经验与教训等栏目。根据本刊的办刊特点,每期选定一个专题约请医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撰写专题讲座和综述类文章,以期对读者的临床实践发挥指导作用。本刊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内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欢迎反映内科临床领域在国内外的进展、展望、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论文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快速进展型IgA肾病的病理表现及研究进展

    张秋月张萌蔡广研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IgA肾病(IgAN)如在3个月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50%可诊断为快速进展型IgAN(RPIgAN),这类患者如不能及时诊断病情通常难以逆转,比一般的IgAN患者更快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因此了解RPIgAN的病理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开展有效干预.然而,目前对RPIgAN的病理表现尚无系统描述.RPIgAN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伴新月体形成、伴弥漫毛细血管内增生、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合并有恶性高血压等为其主要特征性病变.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对RPIgAN的病理表现进行综述.

    IgA肾病快速进展快速进展型IgA肾病病理特征

    2024年1期《临床内科杂志》综述与讲座——"IgA肾病的诊疗进展"栏目导读

    《临床内科杂志》编辑部
    4页

    IgA肾病免疫学机制新认识

    甘言刚杨琼琼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IgA肾病(IgAN)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几乎所有患者在预期寿命内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IgAN主要表现为糖基化缺失的IgA1及其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进而引起补体激活及炎症从而导致肾损伤.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在该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揭示了黏膜免疫及免疫细胞调节异常在IgAN中的作用.这些研究为揭示IgAN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探索IgAN新的诊断治疗靶点奠定了基础.本文就目前IgAN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IgA肾病半乳糖缺乏IgA1免疫系统发病机制

    IgA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与非免疫抑制治疗

    金是丁小强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IgA肾病(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肾衰竭风险高.但IgAN的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既往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受体抑制剂和全身糖皮质激素为核心的治疗方案仍存在疾病进展风险.近年来关于IgAN的临床试验激增,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正在不断改写IgAN的治疗策略.本文将汇总最新的临床证据,总结IgAN的非免疫抑制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进展,并探讨新型药物的应用前景.

    IgA肾病支持性治疗免疫抑制治疗

    IgA肾病靶向新药的研究进展

    陈娴吕继成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IgA肾病是引起我国青年人肾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在过去五十多年的时间内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临床主要以支持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然而患者整体预后改善非常有限.在过去的数年,临床基于IgA肾病发病机制研发的特异性靶向新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该病也正在经历从传统的免疫抑制治疗时代进入基于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新时代转变,这些新药的研发有望大幅度减少IgA肾病未来发生肾衰竭的风险.本文将逐一综述这些新药的研究进展.

    IgA肾病靶向治疗NefecomSparsentan

    从肠道微生态看IgA肾病的防治新策略

    赵晋余紫娴惠月清陈春燕...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较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然而,IgA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导致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案尚未形成.半乳糖缺乏的IgA1(Gd-IgA1)生成过多及由此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是IgAN发生的关键,但其来源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d-IgA1可能来源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肠道菌群紊乱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阐明Gd-IgA1的来源并寻找靶向肠道菌群治疗IgAN的方法对防治IgAN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肠道黏膜免疫与IgAN的关系、IgAN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靶向肠道菌群治疗IgAN的新策略,为IgAN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IgA肾病肠道黏膜免疫肠道菌群治疗策略

    肺动脉高压与高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纪禹同徐加加林仲秋谢志泉...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PAH)与高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有无房颤病史,将435例75-100岁HFpEF患者分为房颤组197例和非房颤组2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高龄HFpEF患者各指标与发生房颤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高龄HFpEF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高龄HFpEF发生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 房颤组有冠心病病史、PAH病史患者比例及血肌酐(SCr)、胱抑素C、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前后径、右心房左右径、右心房上下径、肺动脉压均高于非房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非房颤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龄HFpEF患者SCr、胱抑素C、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前后径、右心房左右径、右心房上下径、肺动脉压、冠心病病史、PAH病史与发生房颤均呈正相关,LDL-C、TG、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发生房颤均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前后径、右心房左右径、右心房上下径、肺动脉压、PAH病史是高龄HFpEF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LDL-C、左心室射血分数、冠心病病史是其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左右径、右心房上下径、肺动脉压、冠心病病史、PAH病史是高龄HFpEF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o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左右径、右心房上下径、肺动脉压、冠心病病史、PAH病史对高龄HFpEF患者发生房颤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PAH与高龄HFpEF患者发生房颤相关,且是其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高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

    非HIV感染低淋巴细胞血症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宗秋贾林杰马佳琪余慕清...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非HIV感染低淋巴细胞血症肺隐球菌病(P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低限值将104例PC患者分为低淋巴细胞组(32例)与对照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白蛋白水平、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临床特征方面,低淋巴细胞组年龄、头痛、肺外播散、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无症状比例低于对照组;影像学特征方面,低淋巴细胞组病灶类型为结节肿块型比例低于对照组,伴随征象为空洞及胸腔积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方式及预后方面,低淋巴细胞组手术+抗真菌及单抗真菌治疗、完全缓解及治疗有效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稳定及死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淋巴细胞的PC患者年龄大、临床症状多,容易发生肺外播散,影像学表现为结节肿块型的比例较低,出现空洞及胸腔积液的比例较高,预后较差.

    肺隐球菌病HIV感染临床特征淋巴细胞播散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后代谢获益及预测因素分析

    楼媛刘梦思田朝阳杨帆...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术后代谢合并症改善情况,探究预测SCS术后代谢改善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人确诊为肾上腺腺瘤型SCS患者144例,根据是否接受手术将其分为手术组(97例)和未手术组(47例);根据不同代谢结局将手术组中术前存在代谢合并症的65例患者再分为代谢改善组(44例)和代谢无改善组(21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CT检查结果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术前指标对SCS术后代谢获益的影响因素并得出回归方程,构建列线图评分模型,运用校准图和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及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手术组肾上腺肿瘤直径、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皮质醇、2 mg-DST皮质醇水平及女性、脂代谢异常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未手术组,8:00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手术组(P<0.05).代谢改善组术前肾上腺肿瘤直径、1 mg-DST皮质醇水平、术前合并高血压病和合并2种及以上代谢合并症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代谢无改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上腺肿瘤直径、1 mg-DST皮质醇、合并2种及以上代谢合并症均为SCS术后代谢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评分模型预测SCS术后代谢改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0.5%,预测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手术治疗后SCS患者代谢结局存在异质性,联合肾上腺肿瘤直径、1 mg-DST皮质醇及是否合并2种及以上代谢合并症的列线图评分模型可预测其术后代谢改善概率.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肾上腺切除术代谢结局预测因素

    糖萼组分在不同类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中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孙若兰陈怿鹏高鹏丽邢广群...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萼组分在不同类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49例AAV患者(AAV组)和53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PCR仪辅助酸降解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两组受试者6种血清降解单糖水平.比较AAV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和蛋白酶3(PR3)-ANCA阳性AAV患者、非活动、活动和高度活动AAV患者血清降解单糖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AV患者血清降解单糖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降解半乳糖胺(GalN_de)水平对MPO-ANCA阳性AAV疾病高度活动的预测价值.结果AAV组受试者血清降解岩藻糖(Fuc_de)、GalN_de、降解葡萄糖(Glc_de)、降解甘露糖(Man_de)、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PA患者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高于GPA患者(P<0.05).MPO-ANCA阳性AAV患者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高于PR3-ANCA阳性AAV患者(P<0.05).非活动、活动及高度活动AAV患者血清GalN_d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度活动患者高于非活动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AV患者血清Fuc_de与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呈负相关,Glc_de、Man_de及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与ESR及C反应蛋白(CRP)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N_de水平预测MPO-ANCA阳性AAV疾病高度活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838(95%CI 0.695~0.982,P=0.009),最佳截断值为 0.204 mmol/L,敏感度为 83.3%,特异度为79.4%.结论 AAV患者血清糖萼降解后的单糖水平与疾病类型及疾病活动度相关.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糖萼降解单糖疾病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