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内科杂志
临床内科杂志

宋善俊

月刊

1001-9057

lcnk@tom.com,lcnkzz@sina.com l

027-87893477

430064

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内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Internal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的全国性的内科专业学术期刊。以“更新知识和提高内科医师的诊治水平”为办刊宗旨,主要报道国内外在内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内容密切结合内科临床实践。以广大临床内科医生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综述与讲座、论著、论著摘要、临床诊治经验与教训等栏目。根据本刊的办刊特点,每期选定一个专题约请医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撰写专题讲座和综述类文章,以期对读者的临床实践发挥指导作用。本刊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内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欢迎反映内科临床领域在国内外的进展、展望、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论文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提高小肠疑难罕见疾病诊断水平的几点思考

    李骥李沐涵金欣李景南...
    437-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肠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评估手段有限,且在临床实践中缺乏相应的诊治思路,易导致其漏诊、误诊.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及笔者自身经验,围绕如何提高小肠疾病诊断水平提出几点思考,包括小肠疾病的分类、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小肠疾病辅助检查的使用、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在临床实践中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小肠疑难罕见疾病诊断

    深部小肠疾病内镜下微创治疗进展

    李白容宁守斌
    440-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气囊辅助小肠镜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种小肠疾病治疗由传统外科手术转向小肠镜下微创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验证了小肠镜下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本文从深部小肠出血性病变、占位性病变及狭窄梗阻病变的内镜治疗角度,分别对小肠镜下止血、肿物切除、狭窄扩张、狭窄切开、小肠支架放置及经皮小肠造瘘等进行了综述.这些技术目前处于逐渐普及并快速发展阶段,仍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并通过临床研究规范技术细节及优化适应证.

    气囊辅助小肠镜内镜治疗小肠出血小肠狭窄小肠肿瘤

    小肠镜联合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观察研究

    丁慧陈慧敏李晓波沈煜枫...
    446-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小肠疾病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图像中的特有表现,以揭示其在小肠疾病实时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3年2月~2023年6月我院接受小肠镜和pCLE检查的小肠疾病患者48例.结合组织病理学图片特征,分析小肠疾病在pCLE图像中的特殊征象.结果 回顾性分析采集的pCLE图像,可清晰观察到与小肠疾病病理诊断相符的一系列特殊征象,包括但不限于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增多、腺体间距增宽、上皮连续性中断或缺失、腺体结构破坏、隐窝结构异常、荧光素钠渗漏、血管增粗迂曲等.结论 pCLE技术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与病理特征具有一致性,其图像中观察到的特有表现可为小肠疾病的实时诊断提供依据,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小肠镜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小肠疾病临床观察

    经腹肠道超声和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受累克罗恩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李文波王昭珏刘炜刘婧娟...
    45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腹肠道超声(IUS)与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对于小肠受累克罗恩病(CD)患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2023年我院住院治疗存在小肠受累且同期进行过IUS及MRE的CD患者41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IUS、MRE特征,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于CD小肠病变检出情况及位置、范围、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41例患者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10~59岁,平均年龄(28.4±11.8)岁,活动期17例、缓解期24例,17例曾行CD相关手术(包括肠道手术9例及肛周手术8例).IUS和MRE对所有CD患者及24例缓解期患者阳性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0.6<κ≤0.8);对小肠、结肠、末段回肠、空肠、回肠病变、肠瘘、有肠道手术史的CD患者阳性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0.6<κ≤0.8);对肠壁增厚诊断的一致性中等(0.4<κ≤0.6);对无肠道手术史的CD患者阳性病变的诊断完全一致.结论 IUS对小肠受累CD患者病变性质及部位诊断的准确性好,对CD患者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价值.

    克罗恩病小肠肠道超声磁共振小肠造影

    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

    王琦璞柏小寅徐天铭唐颢...
    456-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2年5月~2021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7例原发小肠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7例(52.7%)、女150例(7.3%),中位起病年龄55(46,63)岁,中位病程90(30,365)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小肠间质瘤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中,小肠间质瘤位于十二指肠112例(35.3%)、空肠113例(35.6%)和回肠92例(29.0%);肿瘤中位直径5.2(3.0,8.0)cm;10.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46.4%)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次是腹痛(21.1%)、体重下降(15.1%)、腹胀(7.3%)、腹部包块(6.6%);并发症包括肠梗阻(5.4%)、间质瘤内出血(4.4%)、肠穿孔(1.3%),23.7%患者无症状.病程长、TNM分期为T2和T3期是小肠间质瘤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诊断间质瘤同期诊断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家族史、腹痛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消化道出血是小肠间质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对于病程长、TNM分期为T2和T3期小肠间质瘤患者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小肠间质瘤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许湘马也蒋青伟徐强...
    460-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D-NEN)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6月于我院住院的D-NEN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D-NEN不良预后的因素.结果 38例D-NEN患者病理分级均为G1或G2级,临床分期Ⅰ~Ⅳ期分别为13例、9例、9例和7例.中位随访33.0(13.0,55.0)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死亡,8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肝脏转移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435.5均与D-NEN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SII(≥435.5)是D-NEN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D-NEN临床病理特点异质性高,SII可能是其潜在的预后预测指标.

    神经内分泌肿瘤十二指肠肿瘤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因素

    2024年7期《临床内科杂志》综述与讲座——"小肠疾病的诊治进展"栏目导读

    《临床内科杂志》编辑部
    463页

    基于血液学指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王硕董秋菊张秋月
    464-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研究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术后发生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PEH)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果.方法 根据ERCP术后淀粉酶水平将431例患者分为淀粉酶正常组216例和淀粉酶升高组21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ERCP术后PEP及PE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升高、PEP及PEH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 PEP的发生率为9.28%(40/431).淀粉酶升高组患者中性粒细胞(NE)计数、C反应蛋白(CRP)、直接胆红素(DBil)、AST、ALT水平及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NMR)均高于淀粉酶正常组,年龄、淋巴细胞(LY)计数、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淀粉酶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E计数、SII及PLR均为ERCP术后淀粉酶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NE计数、DBil及NLR均为ERCP术后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及PLR均为ERCP术后PE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ERCP术后淀粉酶升高的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的一致性指数为0.791(95%CI0.752~0.832),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791(95%CI0.749~0.833);预测ERCP术后PEP和PEH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15(95%CI 0.756~0.892)和 0.701(95%CI0.633~0.764),AUC 分别为 0.815(95%CI 0.750~0.880)和0.701(95%CI0.652~0.750),均提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 基于血液学指标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ERCP术后患者PEP及PEH的发生,进而优化患者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列线图

    血清降钙素原、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联合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庞秋菊任宝恒陈灿伍永升...
    469-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 Ⅱ)评分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157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18例)和测试集(39例),再根据28d生存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存活组(87例)和死亡组(31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组进行比较.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应用曲线下面积(AUC)、C-index、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模型的区分度和精准度进行评估.采用决策曲线分析判断列线图的临床效能.结果 死亡组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PCT、SuPAR、胱抑素C(Cys-C)、乳酸(Lac)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D二聚体(D-D)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CT、SuPAR及Lac均为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血清SuPAR、Lac、SOFA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5项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价值均较高,且5项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单一指标(P<0.05).依据5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PCT、SuPAR、Lac、APACHE Ⅱ评分及SOFA评分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合该5项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脓毒性休克降钙素原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预后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探讨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唐英汤钊彭贵平威武...
    473-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探讨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本院收治的合并卵圆孔未闭急性脑梗死患者352例,根据是否复发脑梗死将其分为复发组(61例)与未复发组(291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两组以1:1配比进行匹配.匹配完成后,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合并卵圆孔未闭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58对匹配成功.匹配后,复发组卵圆孔直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D-D)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大卵圆孔直径及高LDL-C、UA、Hcy、HbA1c、D-D水平均是合并卵圆孔未闭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大卵圆孔直径及高LDL-C、UA、Hcy、HbA1c、D-D水平的合并卵圆孔未闭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风险较大.

    倾向性评分匹配卵圆孔未闭急性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