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双月刊

1672-7770

lcsjwk@163.com

025-82296070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的神经内外科医务人员及研究人员,力刊目的是促进神经外科事业的交流和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分子遗传分析

    邓绮玲王芳赵宇骐奚可欣...
    418-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 月—2023 年2 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3 例GC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 例GCG中,1 例位于额叶,2 例位于颞叶.组织学特征多为奇异性具有丰富嗜酸性细胞质的多核巨细胞,偶尔伴有丰富的网状蛋白纤维.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 例肿瘤细胞表达GFAP、ATRX、INI1、p53;1 例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vimentin、Olig2;2 例不表达CK;2 例 1p19q无缺失;Ki-67 增殖指数分别为20%、40%和60%.分子检测发现3 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2、2 例H3F3A、2 例BRAF及2 例TERT为野生型;2 例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发生甲基化.2 例进行二代基因测序,其中1 例检测到TP53 基因错义突变及 7 号染色体发生扩增.另外 1 例未检测到致病性基因变异.检测到RB1 基因无义突变,TP53 及POLE基因临床意义不明的错义突变.随访期间 1 例发生两次局部复发.结论 GCG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巨型瘤巨细胞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及一定特征的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需与类似形态的胶质肉瘤及伴有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等鉴别.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免疫组化学鉴别

    自体颅骨深低温保存方案的探索性研究

    赵芳马佳祥赵丹张庆...
    424-428,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自体颅骨冷冻保存方案,包括保存温度、保存时间、保存方法以及管理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2021 年12 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行去骨瓣减压术+自体颅骨回植术的32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依据探索性保存方案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将2016-2018 年的数据分为旧管理组,2019-2021 年的数据分为新管理组,进行两组数据自体颅骨回植效果的评价研究.结果 自体颅骨冷冻保存平均时间122.9 d.行回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12.3 d,经过新保存方案和管理流程应用之后,颅内感染率由3.4%降低到 1.7%.结论-80℃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颅内感染发生率.

    自体颅骨深低温保存管理方案冻存架颅内感染

    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刘海建陈锴崔志超王芳...
    429-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常规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行常规PMC治疗,观察组行3D打印导板定位PM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即刻疗效、手术前后不同时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2 个月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 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总有效率97.50%与对照组9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2 周的VAS评分组间比较(P>0.05)显示,观察组术后 4 周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2 个月,观察组合计复发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合计复发率20.00%(P<0.05).观察组术后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口唇疱疹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定位PMC较常规PMC能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与手术总时间,且术后即刻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显著.

    3D打印导板定位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结果

    辽沈地区单中心2020-2022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王晨辰韩雨薇霍达齐芯...
    434-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掌握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情况,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 2020 年 6 月—2022 年 12 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9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依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将其分为动脉瘤破裂组(n=116例)和动脉瘤未破裂组(n=113 例),并分析患者基线特征、基础病史、生活习惯以及动脉瘤基本特征.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比例大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14,P<0.001).总体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65.9%,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4%;47.2%患者有吸烟史,34.9%患者有饮酒史.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约占总体的82.9%.破裂动脉瘤的平均大小为(5.88±4.37)mm,未破裂动脉瘤的平均大小(7.50±7.37)mm.结论 有高血压史、吸烟饮酒史的人群,发生颅内动脉瘤的概率更高.颅内动脉瘤好发位置于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大小与破裂并不直接相关.

    临床特征分析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邓鹏程张永明姜国伟张圣帮...
    438-44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机器人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 年1 月—2023 年10 月共71 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 例行开颅手术,实验组35 例,在机器人辅助下行立体定向穿刺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神经功能较对照组均显著提升(P<0.05);术后1 周实验组血肿较对照组显著缩小;术后两组总有效率均在90.00%以上(P>0.05);实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3、6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显著升高,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显著下降(P<0.05).结论 机器人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能显著提升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缩小血肿,同时显著改善并发症与远期预后.

    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机器人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神经功能疗效

    胶质母细胞瘤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一帆王春红郭艾洁吉宏明...
    442-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起源于颅内神经胶质细胞的高级别恶性肿瘤,复发率高,预后差.标准治疗模式是手术切除肿瘤联合放化疗,但因血脑屏障的限制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使疗效大大降低.近年来,针对替莫唑胺、亚硝基类、贝伐珠单抗等抗GBM常用药物作用及耐药机制的不断研究,发现了多种有效的联合治疗方式.此外,在纳米技术领域内,探索新方法对GBM化疗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GBM常用药物的耐药机制、有效联合治疗及其他提高药物治疗疗效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

    胶质母细胞瘤抗癌药物耐药联合治疗纳米技术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脑功能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甘小葵宋校伟孟帆张明...
    448-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是神经系统中一种新近被认识的关键调控酶,与多种脑功能性疾病密切相关,其自身活性的平衡在脑功能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外源性nNOS的干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某些脑功能性疾病.未来的研究将基于新的化合物,深入研究nNOS选择性抑制剂,以期改善脑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重点综述了nNOS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最新进展.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脑功能性疾病抑制剂

    烟雾病患者的脑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

    徐永辉赵金兵张光绪仇诚...
    452-45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雾病(MMD)的特征是颈内动脉的颅内段部分及其近端分支的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导致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致残率、病死率高.已有很多研究发现,MMD患者普遍存在脑白质的高信号,并有不同程度的脑白质损伤.同时MMD患者认知功能也被发现存在普遍减退的现象,在手术治疗后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也都会得到一定的改善,说明MMD患者脑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下降存在一致性.本文综述了MMD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及较为全面的评估方法,并对血运重建术后MMD患者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了总结.

    烟雾病脑白质认知功能脑血运重建术

    自发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多途径血管内治疗进展

    李飞王少兵欧阳伟于加省...
    456-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发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SCS-DAVF)是瘘口在海绵窦及周围的硬脑膜壁的硬脑膜动静脉短路,血管内治疗以栓塞共同流出道海绵窦及引流静脉为主,疗效确切.本文针对其临床表现、动静脉途径塞策略、并发症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海绵窦动静脉瘘途径栓塞并发症

    创伤后嗅觉功能障碍诊治研究进展

    王成周辉
    460-463,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伤后嗅觉功能障碍(PTOD)是一个普遍但诊断不足的问题,多数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目前国内仍缺乏对PTOD的诊疗指南.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系统探讨了创伤后嗅觉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总结了PTOD主观、客观评估方法,药物、嗅觉训练等治疗措施.本文指出PTOD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较少,其发病机制涉及鼻腔、嗅神经和大脑等多个部位;近年多学科的发展,临床医生拥有了更多方法以量化临床环境中的嗅觉功能;糖皮质激素、维生素、锌剂等药物、嗅觉训练、中医的疗法的应用极大改善了创伤后嗅觉功能异常患者的预后.

    创伤后嗅觉功能障碍诊断药物治疗嗅觉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