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输血与检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输血与检验
临床输血与检验

权循珍

双月刊

1671-2587

cbtls01@163.com

0551-62283662

230001

合肥市庐江路17号省立医院内

临床输血与检验/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是我国第一本融输血与检验为一体的科技期刊。本刊以各采供血机构、输血相关单位、医院检验科及从事采供血相关业务(含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在中国输血协会网页上设立检索目录和摘要,先后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另外,自2005年第一期起被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参加第五届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评选,并荣获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在HLA-DPB1模棱两可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初探

    廉雪张丹温玉洁范成艳...
    365-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PCR-SBT、NGS、TGS三种测序试剂在HLA-DPB1基因分型的结果,分析基于ONT平台的TGS测序技术在处理HLA-DPB1基因分型模棱两可情况时的效率、优势及原因.方法 采用PCR-SBT、NGS(Illumina平台)、TGS(ONT平台)三种测序试剂分别对48例样本进行HLA-DPB1检测分型.NGS测序和TGS测序以HLA-DPB1命名*后三个区域数字作为高分辨结果进行统计,SBT测序以HLA-DPB1命名*后二个区域数字作为高分辨结果进行统计.结果48例样本中,TGS没有出现模棱两可结果,全部为唯一结果,而PCR-SBT测序共有45个样本出现模棱两可结果,占比93%(45/48),NGS共有5个样本出现模棱两可结果,占比10%(5/48).结论 与NGS测序和PCR-SBT测序技术相比,TGS测序可以解决HLA-DPB1基因分型的绝大部分模棱两可情况,提高了测序效率和准确性.

    人类白细胞抗原PCR-SBT测序NGS测序TGS测序ONT

    我国采供血机构双轨用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胡晓玉刘婷婷李克松尹鲲...
    37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采供血机构双轨用工的问题,为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运用专用调查表,对全国229家采供血机构进行调研,统计编制与非编制人员的数量、流动量等信息,并使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全国采供血机构普遍存在编制配比变动迟滞、人员新进量存在差异、自因型人员流失量差异明显、薪酬管理体系复杂且多样化的问题.结论 加强对双轨用工所带来的管理复杂性的认识,规划人员编制标准的动态机制,创新编制内外人员管理,优化人员配置结构.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双轨用工对策研究

    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对血液运输车消毒效果的观察

    邱颖婕章舜玮马庆傅剑敏...
    376-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对血液运输车车厢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对车厢内部进行消毒,检测车厢内部自然环境空气菌落、嗜热脂肪杆菌(ATCC12980)芽孢菌片和车厢内左右两侧和靠近驾驶室内壁的中心点、车厢内部门把手位置、内置制冷机组四周中心的表面菌落数的检测,评价消毒效果.结果 消毒后车厢内部自然环境空气菌落和物体表面菌落数均合格且灭杀对数值均>1.00,嗜热脂肪杆菌(ATCC12980)芽孢菌片的灭杀率为100%,消毒后仅内门把手和内置制冷机组靠近驾驶室(前)检测到细菌,菌落中位数分别为4.21 CFU/cm2(范围为0 CFU/cm2~6.84 CFU/cm2)和6.84 CFU/cm2(范围为0 CFU/cm2~8.42 CFU/cm2),其余检测位置均无菌生长.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人工操作时间的中位数为45 s(范围为40 s~51 s),常规消毒喷雾所需人工操作时间的中位数为610 s(范围为605 s~613 s).结论采用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消毒能满足空气菌落及车厢内部物体表面的消毒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安全性.

    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血液运输车灭杀对数值

    CAR-T细胞治疗老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王楣艳蔡梦洁朱明清仇惠英...
    38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AR-T细胞疗法治疗老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CAR-T治疗的21例老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探讨CAR-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21例老年B-ALL患者CAR-T治疗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分别为:38.1%(8/21),42.9%(9/21)和28.6%(6/21);与CAR-T回输前相比,CAR-T后一周白细胞绝对计数无显著差异,一个月后显著升高(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在CAR-T后一周和一个月均无显著差异(P>0.05),C反应蛋白在CAR-T后7天显著升高,30天后显著降低(-3 d vs 7 d,P=0.007;30 d vs 7 d,P=0.000 6);首次输注CAR-T后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为85.7%(18/21),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CAR-T后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81.0%,与性别、CAR-T细胞类型、费城染色体、高肿瘤负荷、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次数、LDH值以及血小板计数均无相关性(P>0.05),中位PFS为13个月;R/R B-ALL患者CAR-T治疗后CR率为75%(6/8),PFS率为67.5%,中位PFS时间为12个月;回输CAR-T后复发时间平均为10.2个月.结论CAR-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老年B-ALL患者具有较好的缓解率,为预后差的老年B-ALL患者提供有潜能的治疗手段.

    老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细胞疗法预后

    血清白蛋白减低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感染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程杰陈天平高姗汪俭...
    387-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初次诱导治疗期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减低对发生严重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8年1月-2021年10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初诊并接受治疗的202例ALL患儿,收集其基线资料,化疗过程中体质指标及ALB变化和感染发生情况,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情况等.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2例患儿发生严重感染51例(25.24%),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第15天血清ALB降低及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50× 109/L是发生严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第15天血清ALB水平及多因素联合作用预测发生严重感染效能高,死亡病例中大多数(55.55%)死于初次诱导缓解期严重感染,诱导化疗第33天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未转阴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儿童ALL在初次诱导缓解期易发生严重感染,化疗第15天ALB水平是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严重感染是早期化疗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诱导治疗33天MRD未转阴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支持尤其是ALB供给,以提高疗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严重感染白蛋白总体生存率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和探讨——附2例报道

    陈思怡卢云高明魏晴...
    394-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PCC)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分析2例肝移植患者围术期使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治疗过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内容探讨PCC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结果2例患者在肝移植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术中和术后曾多次联合或单独输注血浆、PCC和冷沉淀.2例患者术后一段时间凝血功能有所好转,腹部彩超移植肝内未见血栓.患者1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2肝功能好转但因多种并发症,病情逐渐恶化.结论PCC在肝移植受者围术期的运用可能有助于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但肝移植受者围术期的凝血功能复杂易变,应充分考虑PCC可能导致的血栓风险.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肝移植围术期血栓

    2023年度输血医学科研新进展

    贺敏威周欠欠张珂詹林盛...
    399-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输血医学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和多组学等前沿科学不断交叉融合,我们对输血医学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完善.本文就2023年度输血医学基础及临床治疗领域的主要科研进展,特别是血细胞的"生"、"老"、"病"、"死"、"治"等方面的部分代表性成果作简要概述.

    输血科研进展综述

    基于红细胞的疫苗载体研究进展

    甘丽易平赵勤俭张馨元...
    404-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细胞在机体内含量丰富,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成熟哺乳动物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且比表面积大、易于修饰,是理想的递送载体,已被广泛用于药物递送.红细胞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红细胞能够结合循环中的病原体并与趋化因子相互作用参与固有免疫应答.衰老的红细胞通过调节膜表面分子的表达,与脾脏中的吞噬细胞相互作用,从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使衰老红细胞最终以非炎症途径被清除.基于红细胞在递送和免疫调节方面的优势,红细胞载体开始用于新型疫苗中传统疫苗佐剂的替代.基于红细胞载体的合成方法多样,生物安全性良好且易于修饰,能够满足不同疫苗的需求.处于不同阶段的红细胞载体通过设计能够发挥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基于正常红细胞的载体能够诱导免疫激活,而基于衰老红细胞的载体可用于诱导免疫耐受,在肿瘤、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均有良好效果.本文从红细胞作为疫苗载体的生物学优势、基于红细胞的疫苗载体与抗原的作用形式及其免疫效果、红细胞载体的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方向.

    疫苗红细胞递送载体免疫激活免疫耐受

    吸烟对红细胞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吴常睿黄远帅王洁
    41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吸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可预防死亡的主要原因.烟草烟雾携带生物活性物质和有毒化合物,影响人体健康,缩短寿命.吸烟产生的氧化应激对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质量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破坏红细胞膜和增加异常血红蛋白,长期吸烟会导致各红细胞检测指标异常,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围绕吸烟对红细胞的负面影响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希望为加强管控吸烟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吸烟红细胞血红蛋白氧化应激

    富血小板血浆与间充质干细胞的联合应用在再生医学中的前景

    赵子悦黄韦华查占山
    420-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联合应用在再生医学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治疗各种疾病和组织再生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有力工具.该联合应用结合了 PRP中丰富的生长因子和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产生协同作用,有助于加速组织再生和修复过程.在不同医学领域,如整形美容、骨科、心血管和不孕症治疗等,PRP与MSCs的联合应用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此外,个体化医疗也得以实现,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然而,联合应用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限制.其中不受控制分化、出血和血栓等风险需要特别注意.此外,长期安全性、效果的持续性以及治疗方案的标准化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大规模研究来验证.综上所述,PRP与MSCs的联合应用为再生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前景,但在应用时需要谨慎权衡其优势与风险,以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富血小板血浆间充质干细胞再生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