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邹声泉

月刊

1005-6483

whlcwk@126.com

027-87893476

430064

武汉市武昌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临床外科专业性学术刊物,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裘法祖院士任总顾问,外科学专家夏穗生教授任名誉总编,邹声泉教授任总编辑。办刊宗旨是扩大信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本刊开设以述评、专题笔谈、论著、临床经验、综述与讲座等为主的多个栏目,及时介绍我国临床外科及其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推广临床外科先进经验,以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面向广大读者,为我国医院外科临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部
    873页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缪小兵洪克建戴永平张君...
    874-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03例,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2例,采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对照组51例,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8±2.0)天,对照组为(10.0±2.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SS评分分别为(66.9±5.4)分、(78.4±6.6)分和(83.8±6.1)分,对照组分别为(64.2±6.1)分、(74.0±7.3)分和(82.0±6.8)分,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胫骨迁移距离为(2.54±0.50)mm,对照组为(2.84±0.6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后倾角分别为(4.12±1.10)°、(5.03±0.96).和(5.46±1.52)°,对照组分别为(6.11±1.43)°、(6.67±1.54)°和(7.50±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活动度分别为(104.3±8.2)°和(117.4±7.6)°,对照组分别为(96.8±8.9)°和(111.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对照组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肯定,对于促进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维持膝关节功能稳定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更加有利.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老年胫骨平台骨折

    经后路脊柱侧弯患儿术中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刘小艳滕思思陈思徐宏敏...
    878-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后路脊柱侧弯患儿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并构建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2021年10月~2023年2月间长沙市三家三甲医院进行的经后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患儿237例.根据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分为损伤组(31例)与未损伤组(206例).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危因素,并构建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术前皮肤情况、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贫血、手术时间、术中体温和术中出血等因素与血管危象的发生有关.BMI、术前皮肤情况、术前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是影响经后路脊柱侧弯患儿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基于高危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灵敏度为89.7%,特异度91.0%,说明本模型具有较好的风险预测能力.结论 BMI、术前皮肤情况、术前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是影响经后路脊柱侧弯患儿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

    后路矫形术脊柱侧弯压力性损伤预测模型

    三种不同自控镇痛方案对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病人镇静镇痛的影响

    于乐涛夏国庆尹玉良
    882-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自控镇痛方案对肺癌手术病人镇静镇痛的影响.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4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病人93例.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组,30例)、静脉自控镇痛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31例)和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32例).比较三组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say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镇静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比较T组和S组麻醉平面、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结果 静息状态下P组术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VAS评分分别为(3.09±0.69)分、(2.83±0.59)分和(2.07±0.51)分,高于 T 组的(1.22±0.33)分、(2.51±0.54)分、(1.57±0.45)分和 S 组的(1.01±0.30)分、(2.23±0.51)分、(1.22±0.25)分,T 组高于 S 组;咳嗽状态下P组术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VAS评分分别为(3.63±0.55)分、(3.24±0.67)分和(2.61±0.51)分,高于 T组的(1.45±0.29)分、(2.71±0.56)分、(2.33±0.53)分和 S 组的(1.14±0.28)分、(2.40±0.57)分和(2.03±0.52)分,T组高于S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Ramsay评分分别为(2.21±0.51)分、(2.34±0.56)分和(2.31±0.55)分,T 组分别为(2.23±0.53)分和、(2.35±0.55)分和(2.33±0.54)分,S 组分别为(2.22±0.52)分、(2.36±0.57)分和(2.32±0.55)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10.18±2.42)次、(14.51±3.20)次,高于T组的(3.32±0.79)次、(6.84±1.62)次和 S 组的(1.17±0.28)次、(2.63±0.62)次,T 组高于 S 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舒芬太尼追加剂量为(8.05±1.99)μg,舒芬太尼使用总量为(71.53±6.91)μg,多于 T 组的(3.77±0.93)µg、(65.82±5.77)μg和 S 组的(2.23±0.55)µg、(47.54±4.56)μg,T组多于S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阻滞操作时间为(5.32±1.77)分钟,短于T组的(12.41±3.42)分钟,阻滞持续时间为(12.51±2.14)小时,长于T组的(10.31±2.01)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P组的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不同自控镇痛方案镇静效果相当,但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更能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更少,不良反应更少.

    静脉自控镇痛椎旁神经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肺癌胸腔镜镇痛镇静

    极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韩宁王小冬李迎春周海华...
    887-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极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改善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泰州人民医院进行Lap-ISR手术的极低位直肠癌病人127例,术后对病人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用Wexner评分评估病人术后肛门功能,根据肛门失禁评分(Wexner)分为肛门功能良好组(106例)与肛门功能不良组(21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并分析病人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Nomogram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发生风险,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模型对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发生率为16.54%(21/127).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临床分期、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方式、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功能不良组肿瘤直径≥5 cm占比、新辅助化疗占比、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 cm、吻合口漏占比均高于肛门功能良好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cm(OR=5.124)、新辅助化疗(OR=5.761)、吻合口漏(OR=6.881)是病人术后肛门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5 cm病人Wexner评分高于肿瘤直径<5 cm病人,合并新辅助化疗Wexner评分高于无新辅助化疗病人,合并吻合口漏Wexner评分高于无吻合口漏病人(P<0.05).Bootstrap 法内部验证显示,C-index 指数为 0.785(95%CI:0.692~0.851).ROC 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灵敏度为85.70%、特异性为88.70%,AUC为0.895(95%CI:0.795~0.984).结论 肿瘤直径、新辅助化疗、吻合口漏是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评估病人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风险效能良好.

    极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肛门功能影响因素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

    本刊关于论文写作中志谢的要求

    891页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预测因子及相关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陈海南冷雪峰
    892-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测因子的研究对其预防至关重要.血液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降钙素原和白蛋白水平因获取容易被广泛应用,但难以区分吻合口漏与其他术后感染.吻合口血供情况,如血管长度和直径,易获取且在预测模型中价值高,但相关研究较少.吲哚菁绿使用能更直观评估血供情况,但应用不广泛,数据获取困难.糖尿病等术前合并症已被证明会延迟伤口愈合,增加风险,建议联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手术方式和吻合部位等内容已被详细研究,但仍需探讨更多细节.研究人员应综合以上因素,构建多因素预测模型,以便在术前识别高风险病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预测模型

    肛周Paget病合并直肠腺瘤一例

    袁贵前贾雯羽李龑杼丁燕娜...
    896页

    肛周Paget病Paget病直肠腺瘤

    《临床外科杂志》稿约摘登(Ⅰ)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