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心电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心电学杂志
临床心电学杂志

郭继鸿

双月刊

1005-0272

lcxdxzz@sina.com

0551-2283178

230061

合肥市永红路15号

临床心电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Electrocardi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促进我国心电学的发展,注重创新与实用,提供从临床角度来分析,研究心电图,心电生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率变异性: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史

    张树龙胡一望
    1-8页

    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自主神经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心率变异性:主要指标与应用

    张海澄
    8-11页

    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自主神经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心率变异性:循证医学的当今证据

    王立群
    11-15页

    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自主神经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如何正确向《临床心电学杂志》投稿

    《临床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15页

    心血管外科术后获得性QT间期延长的研究

    邱妍妍刘慧波徐金义杨丽红...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外科手术与QT间期变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心外科手术和9例大型非心外科手术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前QTc、术后QTc、QTc差值的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中应用体外循环组术后QTc长于非体外循环组.非心外科手术和心外微创手术组QTc差值小于心外科其他手术组.冠脉搭桥数目增多时,术后QTc以及QTc差值也较大.心外手术组手术时间和术后QTc显著相关.结论 心外科手术可引起QT间期较术前延长,特别是在手术时间较长、采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数目较多时,可引起获得性LQTS的发生.

    长QT综合征获得性LQTS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与心室重构的关系

    娄石营李娜张静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与心室重构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8例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PCI术治疗,根据治疗6个月后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分为心室重构组、非重构组,统计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QT期间变异性(QTV)、心率变异性(HRV)]、左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及血清相关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Ⅰ)、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重构组比较,重构组入院3个月、6个月后SDNN、SDANN-index、Day-QTV、Nigut-QTV较低(P<0.05);与非重构组比较,重构组入院3个月、6个月后LVESVI、LVEF、LVEDVI较高(P<0.05);与非重构组比较,重构组入院3个月、6个月后血清cTnⅠ、NT-proBNP水平较高(P<0.05);入院6个月后SDNN、SDANN-index、Day-QTV、Nigut-QTV 与 LVESVI、LVEF、LVEDVI、cTnⅠ、NT-proBNP 呈负相关(P<0.05);SDNN、SDANN-index、Day-QTV、Nigut-QTV高水平组入院6个月内心室重构发生风险分别为低水平组的3.333、3.671、2.011、2.816倍(P<0.05).结论 二十四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对于评估AMI患者心室重构具有一定价值,可用于辅助评估心肌受损程度,临床可通过其预测PCI术后心室重构发生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心电图心室重构

    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安全性比较

    沈相福郑俊良张静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在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萍乡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就诊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高龄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序号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均予以利伐沙班治疗,剂量分别为20mg/d、15mg/d、.10mg/d.观察比较A、B、C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三组的血清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水平、凝血酶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三组间血清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水平、凝血酶时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及尿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比较,同样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三种不同剂量的利伐沙班均可明显改善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凝血功能,且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影响较小,但使用小剂量利伐沙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安全性更高.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利伐沙班凝血功能肾功能肝功能

    原发性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分型的临床研究

    贾凤英李艳霞李丽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分型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40-65岁的400例,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同时抽取我院健康查体同年龄段健康人群200例作为正常组用于确定正常值范围.对照组按照指南和临床经验用药,研究组根据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将患者分为Ⅰ、Ⅱ、Ⅲ、Ⅳ四型分别为高排正阻、低排高阻、正排高阻和高排高阻.观察研究组各型的构成比及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变化和血压达标率.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分型为正排高阻>高排正阻>低排高阻>高排高阻.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血压达标患者147例,占73.5%,对照组血压达标患者103例,占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51,P=0.000).结论 按照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型并指导临床用药,可提高治疗效果,有临床推广价值.

    原发性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分型临床价值

    书讯

    31,62页

    射频消融左后间隔旁道1例

    张兰芳
    32-34页

    电生理学间隔旁道慢径室上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