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血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杂志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双月刊

1004-2806

lcxyzz@qq.com

027-85726342-8806

430022

湖北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血液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设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徐兵赵海军
    29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来临,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比例上升.老年患者对化疗耐受性差,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制定.为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老年DLBCL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对该共识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老年患者老年综合评估个体化分层治疗

    本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294页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徐兵赵海军
    295-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PMBL)是一种原发于纵隔的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近年来,对PMBL发病机制的认识、诊断及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特别是新药治疗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为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PMBL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文章拟对该共识的诊断及个体化分层治疗部分进行解读.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专家共识个体化分层治疗

    《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技术要求及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张曦杨武晨刘水清彭贤贵...
    298-300,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液病临床诊治的基础检验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该技术也涉及至血细胞形态学领域,但是目前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技术要求缺乏统一标准,其临床应用在全国尚未实现规范化.结合国内外研究和指南,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组共同制定了《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技术要求及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和实践,文章拟对该共识制定的目的及其要点进行梳理与解读.

    人工智能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

    去甲基化药物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金洁凌清
    30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以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受阻和异常增殖为主要特征,是成人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2020年一项关于全球负担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AML在全球范围内的疾病负担,揭示了其对人口健康的广泛影响.AML的治疗历经多年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AML包括异常DNA甲基化模式,进而导致整体低甲基化和局部高甲基化,这两者均促进了AML的发病.因此在其治疗策略不断演进中引入了去甲基化药物,去甲基化药物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凋亡,已成为AML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治疗方法向着更为精准的方向发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去甲基化药物治疗

    索拉非尼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张钰姚足容余国攀
    306-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多种靶向药物的问世,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逐渐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其中索拉非尼作为一种以靶向FLT3-ITD为主的多激酶抑制剂,在AML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FLT3-ITD+AML的治疗,特别是移植后的维持治疗.另外,鉴于索拉非尼的多激酶抑制特征,也有不少研究尝试将其用于FLT3野生组AML的治疗.本文综述了索拉非尼在AML中的治疗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索拉非尼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与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洪梅李紫璇
    312-317,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免疫与靶向治疗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及较弱的不良反应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治疗中备受关注的新型疗法,许多研究致力于推出针对不同疾病阶段,特别是复发/难治ALL患者的新型免疫与靶向药物联合或不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对ALL患者临床用药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现针对ALL热点免疫与靶向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成人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遗传异质性及预后因素分析

    贾西姚韵倩廖娜莹李环...
    318-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核心结合因子急性髓系白血病(core-binding fact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CBF-AML)的遗传异质性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1例成人新诊断CBF-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88例t(8;21)AML患者和83例inv(16)/t(16;16)AML患者.比较2组患者间分子遗传学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和复发的因素.结果:t(8;21)AML患者性染色体缺失(33.6%vs 1.5%,P<0.001)、CD19(58.9%vs 6.8%,P<0.001)和 CD56 表达(63.8%vs 1.7%,P<0.001)明显高于 inv(16)/t(16;16)AML 患者.+22 在 inv(16)/t(16;16)AML 患者中明显高于 t(8;21)AML 患者(13.6%vs 0.7%,P<0.001).KIT 突变(51.8%vs 28.3%,P=0.010)、EZH2 突变(18.8%vs 4.3%,P=0.022)在 t(8;21)AML 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inv(16)/t(16;16)AML 患者.FLT3 突变(34.8%vs 12.9%,P=0.003)和WT1 突变(15.2%vs 4.7%,P=0.044)在 inv(16)/t(16;16)AML 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t(8;21)AML 患者.对于t(8;21)AML患者,KITD816突变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29).初诊时骨髓高原始细胞数(P=0.043)、CD19不表达(P=0.008)是影响无事件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KIT D816突变(P=0.014)、CD19不表达(P=0.036)是影响累计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inv(16)/t(16;16)AML患者,髓外浸润是影响无事件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累计复发率(P=0.037)和无事件生存(P=0.015)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成人t(8;21)和inv(16)/t(16;16)AML患者具有显著的遗传学异质性.

    成人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t(821)inv(16)/t(1616)异质性

    维奈克拉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新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吴迪陈智超黎纬明
    326-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靶向药物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的出现革新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治疗格局,尤其是对于老年或不适合强化疗的患者,其与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s,HMAs)的联合方案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我们对本中心近4年余VEN联合方案一线治疗在新诊断AML患者的真实世界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9年8月至2024年2月首次接受VEN联合方案一线治疗的110例新诊断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后续治疗策略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综合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4.8(0.2~37.1)个月,中位VEN一线联合方案疗程数1(1~8)个,中位总抗AML治疗(非临床试验)疗程数3(1~10)个.应用人群:VEN一线联合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患者相关特征和AML疾病相关特征各异的新诊断AML患者,应用人群多伴有基础合并症(74.5%),且绝大多数在启动VEN联合治疗前存在≥3级血常规异常(98.2%).应用方案:诱导治疗以VEN+阿扎胞苷(azacitidine,AZA)为主(78.2%),29.1%的患者在仅接受诱导治疗后即失访或死亡,诱导治疗后继续治疗的患者中44.9%进行治疗策略调整,仅23.6%的患者持续接受≥4个疗程VEN+HMAs±FLT3抑制剂治疗.治疗反应:VEN 一线联合方案诱导治疗的复合完全缓解率(composite complete response,cCR)为80.2%,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转阴率为69.2%;总队列中达到cCR或MRD转阴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均显著优于未达到者[达到cCR组vs未达到 cCR 组中位 OS:37.1 vs 3.5 个月(P<0.001),中位 EFS:14.8 vs 0.9 个月(P<0.001);达到 MRD-组与未达到MRD-组中位OS:37.1 vs 3.5个月(P<0.001),中位EFS:14.8 vs 1.3个月(P<0.001)];总队列复发率为30.8%.安全性:总体耐受性较好,VEN+HMAs持续治疗的血液学毒性以第1个疗程为著,第2~4个疗程VEN+AZA组的3~4级血液学毒性和感染发生率总体低于VEN+地西他滨组,且VEN+AZA组随疗程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VEN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新诊断AML患者能够较快获得高治疗反应率,不良反应总体可耐受,且以第1个疗程为著.真实世界中VEN一线联合方案诱导后进行治疗策略调整情况常见,获得缓解或MRD转阴的患者生存获益显著.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未能从VEN 一线联合方案中获益或复发,亟待寻求优化解决方案.

    维奈克拉急性髓系白血病真实世界研究

    去甲基化药物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分析

    祝坤张婕贡蓉
    33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HMA)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伴或不伴骨髓纤维化(MF)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2017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147例MDS患者,其中MF0级患者50例,MF 1~3级患者97例.根据骨髓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将接受HMA单药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非纤维化组(MF0级)27例,纤维化期组(MF 1~3级)59例;根据是否接受HMA单药治疗将MF 1~3级患者分为2组,支持治疗组30例,HMA单药治疗组59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学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根据 IPSS-R 与 IPSS-M 的危险分层、WHO 2016 分型、基因突变(TP53、ASXL1、U2AF1、DNMT3A、SF3B1、TET2、JAK2、RUNX1)以及治疗疗效.结果:非纤维化组与纤维化期组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根据IPSS-R与IPSS-M的危险分层以及基因突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血小板计数、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中74例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治疗组与HMA单药治疗组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中位OS、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根据IPSS-R及IPSS-M的危险分层、WHO 2016分型、基因突变(ASXL1、TE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中骨髓纤维化与预后不良有关.接受HMA单药治疗并不能改善MDS伴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预后,并且接受HMA单药治疗并不能延长MDS伴骨髓纤维化患者的OS和PFS.

    去甲基化药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