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

秦省

月刊

1003-3548

clinmed@vip.163.com

0371-65995212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经三路7号

临床医学/Journal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侧关节外畸形的膝内翻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赵红星陶金刚马超张超...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侧关节外畸形的膝内翻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胫骨近端内侧角是否正常分为两组,合并胫骨侧关节外畸形39例为A组,无合并胫骨侧关节外畸形61例为B组。两组患者均行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下肢力线、膝关节功能。结果 A组与B组截骨厚度、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组垫片厚度、股骨后髁外旋5°截骨比例、限制性假体使用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1年胫骨近段内侧角(MPTA)、髋-膝-踝角(HKA)均高于术前,内翻角度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MPTA、HKA、内翻角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力线恢复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1年膝关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高于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KS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改善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的下肢力线与膝关节功能,合并胫骨侧关节外畸形会增加手术难度,限制性假体使用率高,垫片厚度更厚。

    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侧关节外畸形膝内翻骨关节炎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复发率的影响

    郑雷振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日均排便次数)、免疫功能[分化簇3(CD3+)、分化簇4(CD4+)、分化簇8(CD8+)]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C水平、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日均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多(P<0。05)。术后5 d,两组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研究组VEGF-A、VEGF-C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即刻,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44%(2/45)]、复发率[2。22%(1/45)]均较对照组[31。11%(14/45)、17。78%(8/45)]低(P<0。05)。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可减轻术后疼痛和免疫功能紊乱,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并能抑制血管新生,降低复发率。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结直肠癌复发率

    高龄剖宫产孕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栓弹力图参数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李莉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剖宫产孕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龄剖宫产孕妇104例进行研究,产前均予以血浆Fib、血栓弹力图参数预测产后出血情况,将产后实际情况作为标准,评价血浆Fib、血栓弹力图参数及二者联合预测结果,同时对比产后出血组与非产后出血组凝血指标、血栓弹力图参数。结果 104例高龄剖宫产孕妇产后实际发生产后出血(阳性)54例、非产后出血(阴性)50例,血浆Fib产前预测阳性40例、阴性64例,血栓弹力图参数产前预测阳性44例、阴性60例,二者联合产前预测阳性51例、阴性53例。二者联合产前预测效能在准确度、灵敏度上高于血浆Fib、血栓弹力图参数预测(P<0。05)。产后出血组Fib水平明显低于非产后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组与非产后出血组血栓弹力图参数比较,前者凝固时间(K)更短,血栓最大幅度(MA)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预测方法中采取产前血浆Fib联合血栓弹力图参数预测,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其预测效能高(准确度与灵敏度高),而且还可结合产前血浆Fib水平、血栓弹力图参数中的K、MA值异常情况来辅助判断,从而为临床预测产后出血提供依据。

    高龄剖宫产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栓弹力图参数产后出血预测效能

    穿支皮瓣修复术与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

    刘东博胡洪良沈卫军王战磊...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术和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创面愈合、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手部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8、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手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手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2/39)低于对照组(23。08%,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效果更佳,可促进手部功能改善,加速恢复,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并发症发生风险。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穿支皮瓣修复术手功能炎性因子并发症

    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侧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

    卫鹏斌高虎方朱广伟丁韶龙...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单侧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膝关节单侧O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与B组,A组38例患者行HTO治疗,B组56例患者行UKA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胫骨角(FTA)、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量表(HSS)]、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日常活动VAS评分及爬楼梯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1年,两组日常活动VAS评分及爬楼梯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FTA、ROM、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FTA减少,ROM、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ROM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FTA、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O及UKA治疗膝关节单侧OA的效果均显著,UKA在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康复方面效果更佳,而HTO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方面具有优势;但对于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种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异。

    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胫骨高位截骨术单髁置换术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清IL-6、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及发病因素分析

    张莉刘超黄超许晓辉...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BPPV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IL-6、CRP、ESR,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IL-6、CRP、ESR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血清IL-6、CRP、ESR水平升高是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95%CI:1。049~1。262、0。952~1。106、1。125~1。409、1。136~1。458、1。118~1。386)。结论 BPPV患者血清IL-6、CRP、ESR呈异常高表达,血清IL-6、CRP、ESR升高、高血压、高脂血症是诱发BPPV的危险因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

    腹腔镜顺行双保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研究

    李军张峰王玉华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顺行双保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顺行双保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操作时间、出血量、肠功能恢复天数、术后拔管天数)、尿动力学(尿流率、尿道闭合压、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双氢睾酮(DHT)、促卵泡激素(FSH)、游离睾酮(FT)]水平、国际勃起功能量表(IIEF-5)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拔管天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功能恢复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流率、尿道闭合压、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H、DHT、FSH、FT水平高于对照组,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对照组为20。00%(6/3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顺行双保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可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尿动力学及性功能恢复,且具有安全性。

    前列腺癌常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顺行双保前列腺癌根治术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张文静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8%,45/48)高于对照组(79。2%,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12,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2%,2/48)低于对照组(18。8%,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7,P<0。05)。结论 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施以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效果较好,利于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胆脂瘤型中耳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不良反应

    《临床医学》关于严防不法分子冒用本刊名义征稿、收费的特别提醒

    28页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胡小旭刘义锋黄芳王萍...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1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20)与预后良好组(n=86)。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动脉瘤位置、动脉瘤长径、是否合并血肿、发病至手术时间),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有差异项,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60岁/≥6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4h/<4h)、是否合并血肿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是否合并高血压、动脉瘤位置(前循环/后循环)、动脉瘤长径(≥6 mm/<6 mm)、动脉瘤数量(单发/多发)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合并高血压、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长径≥6 mm、多发动脉瘤均是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合并高血压、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长径≥6 mm、多发动脉瘤,在临床诊疗中需给予足够重视与防范。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