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

秦省

月刊

1003-3548

clinmed@vip.163.com

0371-65995212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经三路7号

临床医学/Journal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癌组织中SOX1与OCT4的交互作用及其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

    丁妍冰柳雨王克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组盒蛋白1(SOX1)与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的交互作用及其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断并治疗的9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就诊资料并随访3年生存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患者癌旁组织组与癌组织组、未复发组与复发组、以及生存组与死亡组SOX1与OCT4蛋白水平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研究SOX1与OCT4对胃癌患者复发及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①癌组织组SOX1(t=24。238,P<0。001)与OCT4蛋白表达(t=16。843,P<0。00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组;复发组 SOX1(t=16。565,P<0。001)与 OCT4(t=12。444,P<0。001)显著低于未复发组;死亡组 SOX1(t=11。759,P<0。001)与OCT4(t=13。854,P<0。001)显著低于生存组。②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SOX1与OCT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复发、死亡)密切相关。③通过ROC曲线分析,SOX1与OCT4联合诊断对复发以及死亡的曲线下面积高于SOX1、OCT4单独检测,针对复发胃癌患者而言,SOX1与OCT4的截断值分别为0。44、0。35,针对死亡胃癌患者而言,SOX1与OCT4的截断值分别为0。41、0。42,SOX1与OCT4联合诊断对于复发以及死亡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显著高于单独诊断。结论 胃癌组织中SOX1与OCT4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预后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以及预后判定的重要参考。

    胃癌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组盒蛋白1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预测价值复发生存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有结与无结修复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效果比较

    黄永青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有结与无结修复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的10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对照组予以有结修复,研究组予以无结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AESE评分、术后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AESE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重-巨大撕裂患者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AE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重-巨大撕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无结修复在老年肩袖损伤治疗中疗效显著,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关节功能,减少肩袖再撕裂的风险。

    肩袖损伤双排缝合桥有结无结关节镜

    《临床医学》关于严防不法分子冒用本刊名义征稿、收费的特别提醒

    9页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黄乐安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29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有无发生复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n=35)与复流组(n=26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压积、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计数、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DW、PDW。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RDW和PDW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无复流的预测意义。结果 复流组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低于无复流组,血糖高于无复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压积、单核细胞计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复流组RDW、PDW低于无复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PDW指标检测灵敏度分别为71。43%、65。71%,显著低于两者联合检测(80。00%);RDW、PDW指标检测特异度分别为83。59%、84。73%,显著低于两者联合检测(88。16%);RDW、PDW指标检测准确度分别为81。82%、82。49%,显著低于两者联合检测(87。20%,P<0。05)。结论 RDW、PDW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无复流现象检测效果较好。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LDL-C/HDL-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

    白彩艳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程度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另选取25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LDL-C、HDL-C水平和LDL-C/HDL-C,分析血脂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四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冠心病家族史、体质指数、舒张压、收缩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DL-C、LDL-C、LDL-C/H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HDL-C、LVEF 与 Gensini 积分呈负相关,TC、LDL-C、LDL-C/HDL-C 与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TC、LDL-C、HDL-C、LVEF、LDL-C/HDL-C指标是影响Gensini积分的因素。以Gensini积分作为因变量,LDL-C/HDL-C、LVEF和LDL-C可明显影响Gensini积分,其中LDL-C/HDL-C能单独影响Gensini积分,对Gensini积分影响大小依次是LDL-C/HDL-C>LVEF>LDL-C。结论 TC、LDL-C、HDL-C、LVEF是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的关键预测项目。LVEF和HDL-C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关系,可保护冠状动脉不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LDL-C、TC及LDL-C/HDL-C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状动脉粥样病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性Gensini积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风险指数与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刘晓燕赵秋波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风险指数(NRI)与其并发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鹤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3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RI评估其营养风险状况,检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评估HUA发生情况。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NRI与并发HUA的关系;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NRI对并发HUA的评估价值。结果 13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HUA 43例,占32。09%(43/134)。经过卡方检验cramer'sv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NRI风险等级与HUA发生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NRI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HUA的曲线下面积(AUC)>0。8,具有较好的价值。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NRI与HUA的发生呈正相关,且NRI风险等级越高,HUA发生率越高,且NRI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UA发生情况中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老年人2型糖尿病营养风险指数高尿酸血症相关性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研究

    韩晶刘晶杨自坚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得到10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采用微生物鉴定仪和药敏检测法鉴定其菌种,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科室、基础性疾病、标本类型、ICU入住情况、侵袭性操作情况、抗生素暴露情况及预后情况等);采用优化的Hodge法、碳青霉烯酶灭活法和拉丝实验对菌株进行表型检测;采用PCR检测19种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酶、AmpC酶和ESBL)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选取阳性产物并通过双向测序鉴定其基因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克隆情况。结果 本研究10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表明,其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类、单环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最高,均在95。0%以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较低,均在60。0%左右。分布最广的科室是ICU。菌种主要来源于痰液,其次是血液和尿液。采用优化的Hodge试验进行表型检测检出84阳性菌株,而采用mCIM法检出93株阳性菌株。对耐药基因进行扩增结果表明,NDM、KPC、SHV、IMP、TEM、CTX-M和qnrS 7条基因均可扩增出相应位置大小的阳性条带,而SME、VIM、GIM、GES、OXA-23、OXA-48、VEB、PER、DHA、AAC、qnrA和qnrB这12种耐药基因均未扩增出相应的条带。从中随机选取20株KPC阳性DNA产物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发现其均为KPC-2基因型,而NDM阳性DNA产物经测序比对发现4株为NDM-1基因型,2株为NDM-5基因型。经多序列比对发现NDM-5和NDM-1基因有两处基因发生变异。携带4种不同耐药基因的菌株占比最多(53。0%),其次是携带5种(24。0%)和携带3种(16。0%)不同耐药基因的菌株,采用拉丝试验发现有11株是阳性的。对其荚膜型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发现有11种毒力基因,其中ureA、wabG、fimH、entB和ybtA的检出率均较高(>90。0%),而rmpA基因检出率为20%,仅1株检出wcaG基因。对上述11种毒力基因检测发现携带6种(36。0%)和7种(32。0%)毒力基因的菌株较多,有3株肺炎克雷伯菌具有10种毒力基因。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抗菌耐药性较严重,有创操作和抗生素暴露是导致病区流行耐药菌的主要原因。其耐药机制是菌株具有表达IMP-4、NDM和KPC碳青霉烯酶,ST11是为本院CRKP的主要ST型,ICU病区是菌株克隆的主要病区之一,且检出诸多毒力基因。

    医院获得性肺炎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毒力因子

    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效果比较

    赵东敏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二尖瓣成形术(MVP)与二尖瓣置换术(MVR)治疗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MVR,观察组行MVP。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佩戴时间、住院时间)、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长于对照组,呼吸机佩戴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AD、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对照组为21。74%(1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P能够更好地恢复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的心功能,且并发症更少。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二尖瓣成形术并发症心功能

    改良双环法在乳房下垂整形中的应用效果

    李娟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乳房下垂患者实施改良双环法整形取得的成效。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房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双环法治疗,研究组给予改良双环法治疗。比较两组乳晕直径、乳房形态,温哥华瘢痕和乳头乳晕感觉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乳晕直径小于对照组,温哥华瘢痕评分低于对照组,乳房形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头乳晕感觉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对照组为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双环法应用于乳房下垂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提高女性乳房外观满意度,改善乳房形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乳房下垂改良双环法整形疗效评估并发症

    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潘琦王力军吴烨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单节段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以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操作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天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脊柱稳定情况(腰椎曲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平均椎间隙高度)、炎性因子[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磷酸肌酸激酶(CPK)]水平及优良率。结果 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腰椎曲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平均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ESR、CRP、CPK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6。79%(46/53),对照组为83。02%(44/53),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LDH患者均可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和脊柱稳定,但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对患者损伤较小,减轻炎症应激刺激。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椎间孔入路椎板间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