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肿瘤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临床肿瘤学杂志

秦叔逵

月刊

1009-0460

lczlx@csco.org.cn,lczlx@vip.163.com

025-84400143;80864363

210002

南京市杨公井34标34号

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解放军第八一医院主办的肿瘤学专业刊物,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肿瘤临床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以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等,读者对象为广大的肿瘤工作者和相关的医药卫生工作者。本刊由著名的肿瘤学家吴孟超院士、孙燕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肿瘤专家储大同教授担任主编,并由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的多名专家担任编委,对保证本刊的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本刊的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因子逐年上升,受到了军内外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目前已成为临床肿瘤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一本肿瘤学专业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敲除CD24增强巨噬细胞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吞噬作用

    韩有溪马荣辉王义海曹茜...
    937-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敲除CD24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CRISPR-Cas9构建CD24敲除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将其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细胞比例的变化.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敲除CD24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敲除CD24前后裸鼠瘤体组织中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实验检测敲除CD24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敲除CD24后,被巨噬细胞吞噬的MDA-MB-231细胞(第二象限,Q2)比例从5.4%增加至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象限(Q1)检测到的细胞比例从23.8%减少至15.8%(P<0.05),第三象限(Q3)检测到的细胞比例从67.3%减少至41.4%(P<0.05).野生型MDA-MB-231细胞组加入CD24抗体增强了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P<0.05),但CD24敲除型MDA-MB-231细胞组加入CD24抗体并未改变吞噬细胞的比例(P>0.05).小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敲除CD24后肿瘤负荷明显减少(P<0.05),小鼠重量未发生明显改变,但肿瘤体积[(428±44)mm3 vs.(163±119)mm3]和瘤体质量[(263±15)mgvs.(100±81)mg)]明显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CD24是否敲除,CD11b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敲除CD24或使用CD24抗体增强了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CD24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固有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三阴性乳腺癌CD24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免疫逃逸

    肢端黑色素瘤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苏欣宇康东林王佳钰邹征云...
    944-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肢端黑色素瘤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39例经原发灶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为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利用多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CD4+T细胞、CD8+T细胞、CD68+巨噬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预测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39例入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为68岁.比较不同性别(男vs.女)、年龄(≤68岁vs.>68岁)、TNM分期(Ⅰ~Ⅱ期vs.Ⅲ期)患者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68+巨噬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平均空间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肢端黑色素瘤患者肿瘤微环境中CD4+T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空间邻近提示预后更好(P=0.028),而CD8+T细胞、CD68+巨噬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与患者预后均无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而性别、CD4+T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肢端黑色素瘤患者肿瘤微环境中CD4+T细胞、CD8+T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空间邻近提示预后更好,但CD4+T细胞、CD8+T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肢端黑色素瘤免疫细胞空间距离预后

    血浆气体信号分子H2S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朱佳成沈浩元邓春燕阳仕雄...
    949-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硫化氢(H2S)水平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潜在价值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的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选择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荧光探针(ZJ-233)检测入院时外周血H2S水平,比较两组血浆H2S表达水平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一致性检验分析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乳腺癌的评价指标.进一步分析H2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H2S的表达.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浆中H2S表达水平分别为9.10±1.44和7.38±0.51,乳腺癌组H2S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P<0.05).H2S的表达水平与年龄、绝经状态、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肿瘤大小、分子分型及HER-2状态有关(P<0.05),而与乳腺癌患者的Ki-67表达及ER、PR状态无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2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0%.H2S水平检测与组织病理结果的Kappa一致性系数为0.677.结论 相对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乳腺癌患者血浆H2S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肿瘤直径越大、TNM分期越晚、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的乳腺癌患者表达更高水平的H2S,且HER-2阳性型乳腺癌患者血浆H2S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分子分型患者,可通过检测血浆H2S水平为患者的后续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乳腺癌硫化氢气体递质荧光探针血浆

    HER-2阴性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检测循环肿瘤DNA的临床意义

    梁秋梅丽娟张腾史立晖...
    95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进行新辅助化疗(NACT)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前瞻性纳入156例HER-2(-)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包括三阴性乳腺癌(TNBC)72例和激素受体(HR)(+)HER-2(-)8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NACT后行手术治疗.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NACT治疗前(T0)、治疗开始后3周(T1)、治疗开始后12周(T2)以及手术当日(T3)ctDNA水平和ctDNA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各组和各时间点之间ctDNA差异,并分析ctDNA与治疗反应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TNBC患者与HR(+)HER-2(-)患者在病理分级、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和残瘤肿瘤负荷(RCB)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比较,HR(+)HER-2(-)组和TNBC组的T1、T2、T3时间点ctDNA平均肿瘤分子(MTM)和阳性率均降低(P<0.05)o在TNBC组中,T1、T2、T3时间点pCR和非病理完全缓解(non-pCR)患者ctDNA MTM、ctDNA阳性率以及不同RCB分级患者ctD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中位远处无复发生存期(DRFS)为1208.50天(范围:137~2190天),其中25.64%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pCR、RCB分级及T0~T3时间点ctDNA阳性情况是影响乳腺癌患者DRFS的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3时的ctDNA阳性情况是影响乳腺癌患者DRFS的独立因素(P<0.05).获pCR且T3时间点ctDNA阴性患者的DRFS较non-pCR且T3时间点ctDNA阴性或non-pCR且T3时间点ctDNA阳性患者长(P<0.05).RCB 0~1级且T3时间点ctDNA阴性患者的DRFS较RCB 2~3级且T3时间点ctDNA阴性或RCB 2~3级且T3时间点ctDNA阳性患者长(P<0.05).结论 对于可手术的HER-2(-)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在NACT前监测ctDNA的动力学变化是可行的,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NACT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新辅助化疗循环肿瘤DNA

    浸润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辛少伟文苗苗万紫彤叶长琦...
    962-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浸润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浸润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9例原发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737例(46.4%),女性852例(53.6%),中位年龄61岁.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亚型、病理成分、肿瘤位置、肿瘤直径、胸膜侵犯、脉管侵犯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肺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能及校准度.结果 366例(23.0%)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年龄更小、肿瘤直径更大(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男性、脏层胸膜侵犯、脉管侵犯及微乳头/实体亚型的占比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0.603,95%CI:0.459~0.793,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肿瘤直径(>3 cm 且≤5 cm:OR=1.718,95%CI:1.263~2.336,P=0.001;>5 cm:OR=2.332,95%CI:1.331~4.086,P=0.003)、有微乳头/实体成分(OR=3.978,95%CI:2.956~5.352,P<0.001)、脏层胸膜侵犯(OR=3.376,95%CI:2.410~4.728,P<0.001)、脉管侵犯(OR=6.949,95%CI:4.162~11.602,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临床病理特征构建列线图,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AUC=0.806,95%CI:0.779~0.833).结论 基于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可以较好地预测浸润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浸润性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亚型列线图

    血清CXCL12水平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的临床意义

    宋春莲杨立伟马维艳
    968-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L12)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大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ⅢB/Ⅳ期不可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均接受ICIs治疗,每8周评价ICIs治疗反应.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以CR+PR+SD计算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定义为CR、PR或SD≥12周;无临床获益定义为PD或SD<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CXCL12水平,分析其与治疗反应的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客观缓解和临床获益的因素.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分析基线血清CXCL12水平预测客观缓解和临床获益的效能.结果 根据ICIs治疗反应分为:客观缓解组(46例)和进展组(24例);临床获益组(35例)和临床未获益组(35例).客观缓解组和临床获益组的基线血清CXCL12水平分别为1.38(1.16,2.17)ng/ml和1.37(1.14,1.83)ng/ml,低于进展组和临床未获益组的2.71(1.94,3.06)ng/ml和2.69(1.70,3.4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血清CXCL12水平仅与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清CXCL12水平是影响NSCLC患者客观缓解和临床获益的独立因素(P<0.05).基线血清CXCL12水平预测客观缓解和临床获益的效能较好,其灵敏度分别为0.792、0.714,特异度分别为0.717、0.800,截断值均为1.880 ng/ml.结论 血清CXCL12水平是预测晚期NSCLC患者ICIs治疗获益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

    老年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放化疗的临床观察

    陈方宇丁丽娟许耀麟孙海涛...
    973-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行放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年龄大于65岁且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整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获取生存数据.参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估近期疗效,参照美国癌症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进行安全性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 6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纳入分析.放疗结束后1个月评估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ORR)为12.9%,疾病控制率(DCR)为81.5%.治疗期间,35例患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其中13例患者发生3级血液学毒性,均为骨髓抑制,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顺利康复.无1例患者发生4级或5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中位随访时间29.4个月,至随访截止时间,11例患者维持疾病稳定或缓解,7例无法评估,43例发生疾病进展.61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2个月(95%CI:9.2~19.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2.5个月(95%CI:21.1~27.4个月).结论 年龄大于65岁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放化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耐受,可成为老年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潜在理想治疗方案.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老年患者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危险度分级的评估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王玲玲魏雪静张翘楚程鸣...
    978-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s)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组织学分级及危险度评分,并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102例PPGLs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分级系统(GAPP)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评分系统(PASS)进行分级及评分,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副神经节瘤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形成特征性的器官样结构,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大小形态略有不同.肿瘤细胞大部分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包括:CgA、Syn、CD56,一般不表达Melen-A,支持细胞表达S-100,增殖指数一般较低,大部分低于5%.根据肿瘤是否复发与转移,102例PPGLs分为临床恶性(20例)和良性(82例)两组.按照GAPP组织学分级,高分化40例(39.2%),中分化55例(53.9%),低分化7例(6.9%);按照PASS评分,≥ 4分者75例(73.5%),<4分者27例(26.5%).两评分系统的评分及分化程度均与肿瘤部位及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P<0.05).GAPP组织学分级与肿瘤临床良恶性密切相关(P<0.05),而PASS评分与肿瘤临床良恶性无关(P>0.05),二者与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肿瘤部位及肿瘤最大径与PPGLs的转移复发风险密切相关;GAPP评分可以预测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度.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GAPPPASS免疫组化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放化疗预后中的价值研究

    包金枫丁美清常小峰卢慧...
    983-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对宫颈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09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市鼓楼医院收治的205例宫颈鳞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前后的SCC-Ag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SCC-Ag水平对复发的影响,并比较不同SCC-Ag水平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宫颈鳞癌患者放化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205例患者中,23例复发,182例未复发.治疗前未复发组和复发组的SCC-Ag水平分别为5.99(2.43,16.07)ng/ml和21.97(5.81,39.94)ng/ml,治疗后未复发组和复发组的SCC-Ag水平分别为1.45(1.10,1.89)ng/ml和1.80(1.19,2.43)ng/ml,未复发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SCC-Ag水平比复发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SCC-Ag水平预测宫颈鳞癌复发的截断值(cut-off)值为19.06 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672,灵敏度为0.61,特异度为0.80;治疗后SCC-Ag水平预测宫颈鳞癌复发的cut-off值为1.70 ng/ml,AUC为0.641,灵敏度为0.65,特异度为0.78.以各自的cut-off值将治疗前及治疗后SCC-Ag水平分为高SCC-Ag组和低SCC-Ag组,发现高SCC-Ag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SCC-Ag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OR=3.772,95%CI:1.271~11.198,P=0.017)、治疗后 SCC-Ag 水平(OR=1.341,95%CI:1.062~1.694,P=0.014)是宫颈鳞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患者中,治疗前及治疗后的SCC-Ag水平偏高均提示预后不佳,其中肿瘤分期、治疗后SCC-Ag水平是宫颈鳞癌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宫颈癌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预后危险因素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金雯李宇王雯智邓卓...
    98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后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行CRS治疗的150例EO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2年内的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82例)和未复发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OC患者CRS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对EOC患者CRS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2年期间,150例EOC患者的复发率为54.67%(82/150).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肿瘤最大直径、分化程度、手术满意度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分化程度、手术满意度和血清25-(OH)VD3是EOC患者CRS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经Bootstrap内部验证显示,该模型的预测校准曲线贴近标准曲线,一致性指数为0.920.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EOC患者CRS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95%CI:0.879~0.961,P<0.001).结论 血清25-(OH)VD3、肿瘤最大直径、分化程度和手术满意度均是EOC患者CRS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且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EOC患者CRS后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复发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