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军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褚常春

双月刊

1671-3826

lcjyzzbjb@163.com

0411-82679439,85846149

116017

大连市解放路655号

临床军医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其宗旨主要为全军临床医学服务,读者对象为军队临床医、技、护人员。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实践报告、调查报告、技术与方法、医学心理学研究、护理研究、综述与讲座、研究摘报、病例报告等。发表的稿件中以军人伤病为重点,兼顾普通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发行范围,面向军、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PubMed数据库宫颈癌治疗领域研究热点探析

    杨雪莹项荣武魏峰肖珅...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PubMed数据库中2017-2021 年宫颈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而对该病的治疗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方法 在PubMed数据中,以[("Uterine Cervical Neoplasms"[Mesh])AND"Therapeutics"[Mesh])]为检索策略,检索时间为2017 年1 日1 至2021 年12 月31 日。使用BICOMB软件统计提取相关文献的高频主题词,应用gCLUTO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绘制战略坐标图,展示研究热点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结果 共检索文献3 622 篇,提取出3 547 个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筛选出43 个高频主题词。高频主题词聚类分析共得到5 个研究热点,其中,聚类0 侧重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治疗效果;聚类 1 侧重于图像引导近距离放射治疗宫颈癌的效果;聚类2 侧重于人乳头瘤病毒(HPV)自我检测的应用效果;聚类3 侧重于对HPV疫苗的认知及接种情况;聚类4 侧重于同步放化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结论 2017-2021 年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宫颈癌治疗方面的研究热点主要有 5 个方面。其中,图像引导近距离放疗宫颈癌的效果属于宫颈癌治疗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HPV自我检测的应用效果和同步放化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属于潜力研究主题,HPV疫苗的认识及了解及该疫苗的接种情况属于独立研究主题,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治疗效果属于边缘研究主题。本研究为全面了解国际上宫颈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宫颈癌治疗热点分析聚类分析战略坐标

    杜仲提取物增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治疗效能相关性研究

    刘欣刘亮张旭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杜仲(EU)提取物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物学特性及其移植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BI)效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将C57BL/6 小鼠来源BMSCs分为EU组和Control组(每组各8 只),分别给予EU提取物(100 μg/ml)和等量溶剂。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和CCK-8 试验检测细胞形态增殖情况。通过免疫荧光(IF)染色和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神经分化相关基因[Oct4、神经原纤维轻链(Nefl)、神经分化因子(Neurod1)、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情况。体内实验:将32 只3 月龄雄性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Sham surgery组、TBI组、TBI +BMSCs组和TBI +EU_BMSCs组(每组各8 只)。对TBI组、TBI +BMSCs组和TBI +EU_BMSCs组进行TBI手术,术后 7 d,TBI组给予 100 μl PBS,TBI + BM-SCs组经眶内静脉注射无特殊处理的GFP转基因小鼠来源BMSCs,TBI +EU_BMSCs组经眶内静脉注射等量EU提取物预处理14d的GFP转基因小鼠来源BMSCs。Sham surgery组接受除TBI手术及细胞注射移植以外的其他操作。通过转棒式疲劳仪和平衡木行走试验检测运动功能。通过IF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体外实验:EU提取物处理14d后,相差显微镜图像分析和CCK-8 试验结果显示,EU组增殖活性高于Control组(P<0。001);qRT-PCR检测显示,EU组Neurod1 和Ngf mRNA表达量高于Control组(P<0。001)。EU提取物处理70d后,EU组细胞呈神经元样形态;IF染色显示,EU组较高比例细胞表达Nefl和MAP2,而Control组未检出(P<0。001);qRT-PCR分析显示,EU组Oct4 mRNA表达量低于Control组,而Ne-fl、Neurod1 和Ngf转录水平高于Control组(P<0。001)。体内实验:转棒式疲劳仪和平衡木行走试验显示,TBI + BMSCs组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TBI组(P<0。001),TBI +EU_BMSCs组小鼠运动功能改善程度较TBI +BMSCs组进一步提高(P<0。001)。脑组织IF染色显示,TBI +BMSCs组小鼠损伤灶内MAP2 表达水平高于TBI组(P<0。001),TBI + EU_BMSCs组小鼠MAP2 表达量进一步恢复(P<0。001)。TBI +EU_BMSCs组小鼠损伤灶内GFP +移植细胞含量及分化为MAP2 +细胞的GFP +移植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TBI +BMSCs组(P<0。001)。结论 EU提取物处理可促进BMSCs向神经元分化,并显著提高BMSCs移植治疗TBI的效能。

    杜仲骨髓基质细胞分化移植创伤性脑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脑创伤记忆障碍作用及机制研究

    郭玲玲韩晓陈哲远程凤...
    66-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脑创伤记忆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将24 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创伤组、外泌体组,每组各 8 只。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脑创伤组、外泌体组大鼠采用落体撞击法建立脑创伤模型,外泌体组在模型建立成功后静脉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300 μg。7 d后,通过水迷宫评价大鼠记忆能力,通过湿干重、Tau和S100β蛋白评价脑组织损伤及修复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TrkA和TrkB蛋白表达。结果 脑创伤组大鼠湿干比、Tau和S100β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泌体组大鼠湿干比、Tau和S100β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脑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创伤组比较,外泌体组大鼠第2~5 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时间延长,脑组织NGF、BDNF、TrkA和TrkB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能够减轻脑创伤后记忆障碍,其机制与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及Tr-kA/TrkB受体有关。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脑创伤记忆障碍神经营养因子机制

    不同方法治疗初发初治鼻咽癌临床效果比较及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刘易婷惠蓓娜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初发初治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治疗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自2019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收治的80 例初发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接受单纯放疗的25 例患者纳入A组,将接受放疗+化疗的 36 例患者纳入B组,将接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的 19 例患者纳入C组。比较3 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8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20 例完全缓解、57 例部分缓解、3 例稳定,总缓解率为96。25%(77/80)。3 组患者的总缓解率、2 年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例患者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 33 例(41。25%,33/80)。咽鼓管受累、腭帆张肌萎缩程度、咽鼓管照射剂量是治疗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单纯放疗、放疗+化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对初发初治鼻咽癌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均较好,但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咽鼓管受累、腭帆张肌萎缩程度、咽鼓管照射剂量是治疗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放疗化疗靶向治疗鼻咽癌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封闭抗体阴性患者助孕结局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栗妍马向薇刘星池张宁...
    74-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对反复种植失败的封闭抗体阴性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封闭抗体阴性且反复种植失败的9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愿意接受LIT,将患者纳入LIT组(n =58)和非LIT组(n =36)。记录LIT组的治疗次数、封闭抗体阳性率及LIT治疗浓度,比较LIT组和非LIT组的临床指标,分析各临床指标与反复种植失败的封闭抗体阴性患者助孕结局的相关性、反复种植失败的封闭抗体阴性患者助孕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58 例患者中:11 例(18。97%)治疗4 次后实现封闭抗体转阳,接受LIT的治疗浓度为30×106 个/ml;47 例(81。03%)治疗5 次后实现封闭抗体转阳,其中,28 例(48。27%)接受LIT的治疗浓度为25×106 个/ml,19 例(32。76%)接受LIT的治疗浓度为22×106 个/ml。LIT组和非LIT组的平均年龄、配偶年龄、体质量指数、流产次数、不孕时间,治疗前的双侧窦卵泡数和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雌二醇、睾酮、孕酮、抗缪勒氏管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T组辅助生殖成功率高于非LI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配偶年龄、体质量指数、流产次数、不孕时间、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雌二醇、睾酮、孕酮、抗缪勒氏管激素、左侧窦卵泡数、右侧窦卵泡数与反复种植失败的封闭抗体阴性患者助孕结局无明显相关性(P>0。05);LIT与反复种植失败的封闭抗体阴性患者助孕结局存在相关性(P<0。05)。接受LIT是反复种植失败的封闭抗体阴性患者助孕成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反复种植失败的封闭抗体阴性患者接受LIT可有效使封闭抗体转阳,提高辅助生殖的助孕效果。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种植助孕

    第7天囊胚培养可利用性及临床价值分析

    魏威于月新张宁王喜良...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第5 天、第6 天、第7 天胚胎体外培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第7 天囊胚培养的可利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2 718 例处于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形成时间,将患者分为 3 组:第 5 天(D5)组 1 569 例,第 6 天(D6)组 1 116 例,第 7 天(D7)组 33 例。比较3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3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共形成囊胚11 932 个,临床妊娠1 632 例,活产1 117 例,D5 组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D6 组和D7 组,D6 组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D7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共解冻囊胚3 798 个,3 组解冻存活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早产率、妊娠孕周、低出生体质量率、先天畸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胚胎延长培养至第7 天不仅能够获得一定的临床妊娠和活产,还可增加仅有第7 天囊胚患者的胚胎储备,从而减轻患者的精神、身心及经济压力,因此,第7 天囊胚具有较高的可利用性及临床价值。

    第7天囊胚囊胚培养延迟培养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

    针药平衡麻醉对非插管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影响

    王凌飞刘兆慧张艳梅王丹...
    80-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药平衡麻醉对非插管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围术期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0 年6 月至2021 年11 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120 例肺肿瘤患者(均为肺癌根治术或肺楔形切除术)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药平衡麻醉(PM)组与非针药平衡麻醉(NPM)组,每组各60 例。PM组选择疏密波(2/100 Hz)术前30 min、术中持续电针刺激内关穴(PC6)、合谷穴(LI4)、膻中穴(CV17);NPM组仅在目标穴位边缘行针,导线与电极胶布固定但不进行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拔出喉罩后5 min、拔出喉罩后15 min疼痛分级,术后2、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泵用量,围术期麻醉药用量,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PM组患者拔喉罩5、15 min无痛(VAS为0 分)患者比例均高于NP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组患者术后 2、6、12、24、48 h的VAS评分、镇痛泵用量均明显低于NP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在苏醒期应用芬太尼、新斯的明患者比例,以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NP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平衡麻醉可显著降低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疼痛评分,减轻疼痛,并减少围术期用药量及住院费用。

    针药平衡麻醉非插管麻醉胸腔镜

    输尿管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陈鹏宋波陈娟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MAS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5 年2 月至2022 年10 月收治的138 例因根治性膀胱全切等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 个月的随访,观察PMASD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PMASD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描述影响因素的评估价值。结果 随访期间,48 例发生PMASD,占比34。8%(48/138)。将发生PMASD的患者纳入阳性组(n =48),将未发生PMASD的患者纳入阴性组(n =90),阴性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和合并糖尿病比例均低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是影响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PMA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评估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PMAS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95%可信区间0。620~0。757)、0。696(95%可信区间 0。617~0。755)。结论 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PMASD的发生率较高,高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是影响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PMA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皮肤损伤膀胱癌影响因素输尿管造口

    起病于儿童期1型、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特征及关键途径鉴别比较

    高伟梁琳琅于浩宋威...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识别起病于儿童期的1 型糖尿病(T1DM)及2 型糖尿病(T2DM)的核心基因,并与成人期作比较,以寻找可能的致病核心基因。方法 下载GSE9006 和GSE7014 数据,应用R包鉴别差异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MCODE插件提取核心自网络识别hub基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儿童T1DM差异基因88 个,上调表达36 个,下调表达52 个;儿童T2DM差异基因68 个,上调表达33 个,下调表达35 个;两者共有相同的差异基因 19 个。儿童期糖尿病共同的KEGG信号通路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NF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儿童期T1DM和T2DM的hub基因分别为趋化因子配体1(CXCL1)和趋化因子2(CCL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 和0。77。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儿童期T1DM、T2DM的CXCL2 和CCL2 基因可能是儿童糖尿病的hub基因,具有诊断和预测发病的作用。

    儿童期糖尿病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早期双导丝技术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在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应用价值

    王丽鑫何林张萌王雪竹...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双导丝技术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在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22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收治的225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n =120)与B组(n =105)。A组患者采用常规单导丝反复尝试插入胆管治疗,B组患者采用早期双导丝技术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B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分别为 78。3%(94/120)、87。6%(92/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平均插管时间为(5。70±0。61)min,低于A组的(8。62±0。7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2%(29/120),高于B组的15。2%(1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双导丝技术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在胆总管结石ER-CP治疗中虽然不能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但能缩短插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率,疗效及安全性显著。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双导丝胆总管结石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