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沂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沂大学学报
临沂大学学报

王勇

双月刊

1009-6051

lysyxb@163.com

0539-2060291

276005

山东省临沂市双岭路中段

临沂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nyi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办刊宗旨是:坚持双百方针,立足理论前论,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关注学术热点,突出教育性、师范性、地域性特色,展示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旨在推动学术文化交流,竭诚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基于习近平新年贺词的分析

    秦立海郭晓磊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贺词的主题之一,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起者与推动者,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积极担当,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扩大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提出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中国贡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年贺词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担当

    沂蒙精神研究述论

    刘慧孙耿悦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沂蒙精神是党政军民在沂蒙大地上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先进群体性意识,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沂蒙地区的特色彰显,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学界关于沂蒙精神的研究处于不断升温状态,尤其是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对沂蒙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后,学界更加聚焦沂蒙精神研究,相关成果数量不断增加,视野愈发开阔.从刊文数量、研究学者、发文机构、学科领域、立项基金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沂蒙精神的研究概况.学界对沂蒙精神的研究主要围绕沂蒙精神的生发背景、生成逻辑、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传承弘扬及其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其他精神的比较等方面展开.尽管沂蒙精神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但是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弘扬仍然需要相关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开拓和发展.

    沂蒙精神研究主题展望

    沂蒙精神与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

    张红云陈兰荣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沂蒙精神的形成与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沂蒙山区妇女的革命觉醒是沂蒙精神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沂蒙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实践历程也是沂蒙精神孕育、萌芽、成长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探索过程,在组织、工作、宣传教育及干部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沂蒙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组织动员宣传教育

    荀子"性恶伪善"辨正——从孟荀比较的角度

    潘澈齐景开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性分作自然属性的天性与社会属性的习性.天性质朴,无善无恶,诸子百家同然.习相远,远在善恶,自然之性但向善向恶而已.关注向善与关注向恶是基于孟子狂者、荀子狷者的不同人格.荀子所谓"性恶"是言天性向恶,而非性本恶."伪善"是习而之善,善恶是就行为结果上说.礼生于欲,礼之用在节欲、养欲,而圣人伪善是出于心智的利害权衡,而非出于感性的善恶好恶.在荀子那里天性向恶与伪而之善永远处于紧张对峙之中.善恶之观照是人类的生死攸关之价值观照,这是个永恒的问题.

    荀子孟子性恶伪善

    荀子的"性恶"是"心恶"还是"欲恶"?——从《正名》与《性恶》的张力说起

    叶晴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一般从《性恶》篇出发,认为荀子主张"性恶论",此处"性"往往指情欲,按照情欲"顺是"而为会导致乱,而化性起伪的关键在于"心".这一思路即"以心治性","心"可以治理"欲"带来的恶,因此"心"是善的来源.在《正名》篇中,荀子对"心"与"欲"的阐述却似乎导向"心恶"的解释,即"心"才是导向乱和恶的根源.在《性恶》和《正名》中,荀子对"欲"和"心"似有相互矛盾的解读,"恶"有两种不同的来源,这为理解荀子的人性论造成了困难.基于对《正名》和《性恶》中荀子论"心""欲"和"性"的分析可知,"心"只是"欲"的关卡,"恶"的来源仍归于"欲","心"可能消极不作为而放纵了欲望,因此对恶负有道德责任,但亦能积极作为以心伪去化性而导向善.

    荀子心恶性恶《正名》

    明清女性戏曲史的多维度书写

    王馨蔓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中国古典戏曲达到了巅峰,其中女性群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女性在戏曲史上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明清女性戏曲史的书写更多地围绕女性与戏曲的关系展开,其研究不仅包括对女性生活文化环境的探讨,还包括对女演员、女读者以及女性戏曲创作与批评的关注.

    明清女性戏曲史性别文化

    清前中期山东诗人区域分布态势及成因——基于《国朝山左诗钞》的考察

    耿锐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朝山左诗钞》以诗存入,收录自清初至乾隆中叶六百余位山东诗人及其作品,是对清前中期山东诗坛创作情况的系统总结,且详注诗人里籍,是探究清前中期山东诗人区域分布态势的良好样本.通过对诗人区域分布状况进行梳理,可见清前中期山东诗人的区域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以济南府为重心、鲁东半岛各府偏强而鲁西南各府偏弱的不均衡态势.考其成因,则与区域政治地位、文学家族的分布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清中前期山东诗人区域分布

    南社小说家与民初小说报刊的生存、演进

    王双腾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1912-1913年间,包天笑、周瘦鹃等南社小说家支撑起辛亥革命后仅存的两份小说报刊——《小说时报》《小说月报》.他们在保存清末民初小说物质载体的同时,在民国初年继续小说艺术技法、价值取向方面的探索.癸丑报灾后,包天笑、周瘦鹃、王钝根、蒋箸超、徐枕亚等南社小说家通过主办、编辑小说报刊,推动小说报刊再次走向繁荣.他们在掀起消闲小说热潮的同时,极力维持小说对现实的关注,成为维系、引领民初小说报刊生存、演进的中坚力量.

    南社小说家民初小说报刊

    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李宗刚
    7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系统全面地解读两者关系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有些专著虽涉及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但大都不是专题论述.笔者在梳理有关这一课题研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机构研究、制度研究和理念研究作为切入点,探索共和国教育体制对文学创作的正反作用,为当下文学教育提供镜鉴.

    共和国教育文学教育大学教育中国当代文学

    隐微处的罗生门图——《骗子:他的假面舞会》中的共同体书写

    唐文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骗子:他的假面舞会》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之一,尽管在出版前被寄予厚望,但当时学界却颇有微词,而且小说销量不佳,令麦尔维尔深感沮丧.现在看来,当时学界对该小说的质疑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者忽略了作者的创作初衷.从隐微视角审视故事,麦尔维尔在小说中尝试从文本创作和文化认同建构等方面反思美国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既指出了建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困惑,是从美国文艺复兴时期集体作家意识出发勾勒的一幅共同体建构的罗生门图.

    《骗子》隐微书写共同体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