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路基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路基工程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路基工程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卿三惠

双月刊

1003-8825

ljgch01@163.com;ljgch02@163.com

028-86443000 86442063

610032

成都市金牛区通锦路16号

路基工程/Journal Subgrade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路基工程》期刊1983年10月创刊,由铁道部主管,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主办。刊号:ISSN:1003-8825,CN:51-1414/U。广告许可证号:5101034000064。《路基工程》外文名称:Subgrade Engineering《路基工程》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是国内唯一的以研究路基工程为主要对象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专业学术领域有着诸多的建树。内容覆盖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矿山、港口、机场等众多行业,聘请了全国铁路、公路等行业的著名专家、学者、管理干部担任编委,众多企业和机构参与协办。期刊是首批入选的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遴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版期刊资料库全文收录,同时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荣获四川省一级期刊和中国建筑行业《优秀杂志一等奖》。《路基工程》办刊宗旨:为了更好地、更及时地总结交流路基专业技术工作经验,推广、解决路基问题的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路基病害的整治和防洪、防灾及安全工作,及时交流和沟通科学技术信息,促进我国路基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确保行车安全。《路基工程》主要栏目:论述、试验研究、经验介绍、病害整治。《路基工程》主要读者对象:从事路基学科及其有关的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和设计、施工、养护、维修企业的专家、学者、工程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路基工程》办刊特色:《路基工程》以其刊出论文的观点新颖、技术先进、工艺新颖、实用性强为特色,重点介绍路基工程技术标准、技术理论研究,交流铁路、公路等有关路基、基础工程方面科研、设计、施工、养护及病害整治经验,报道国内外路基工程动态及科研、设计、管理成果等方面的实用技术性文章等,是深受路基工程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及广大工程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所喜爱的专业期刊,对提高全国路基、岩土工程研究,推动路基工程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基本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纤维增强碱激发材料的物理力学和耐久性能研究

    魏欣欣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聚丙烯纤维(PP)和玄武岩纤维(BF),采用6种不同体积掺量,制备13组纤维增强碱激发材料(AAC),研究纤维种类和掺量对AAC的工作性能、抗压和抗折强度、抗裂和抗渗性能的影响,并引入纤维增强指数I对各项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相同掺量下PP在改善流动性能方面高于BF,但对抗压强度影响较低,而BF对抗折强度提升率比PP高17.3%;PP在0.5%掺量下可将抗渗等级提高2级,而BF几乎无改善效果.I可同时反映纤维掺量和物理特性,PP的I介于100和350时,其抗折性能、抗压性能均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但超过350后对各项性能均产生甚至加剧负面影响;掺加BF的AAC具有更低的阈值.

    碱激发材料纤维增强指数掺量耐久性可持续性

    崩坡积体滑坡力学参数研究及处置措施

    王文峰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某山地中型崩坡积体牵引式滑坡,采用反分析法研究抗剪强度参数对于稳定系数的敏感性,结合室内试验确定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两组参数,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反分析法得到的滑带土剪切强度参数更符合滑坡的变形情况;内摩擦角是影响滑坡稳定安全系数最为敏感的因素;反算值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折减;滑坡的治理不仅要实施支挡措施,还要重视滑坡的综合排水措施.

    滑坡滑带敏感性稳定性黏聚力内摩擦角

    黄淮冲积平原地区高速铁路螺杆桩复合地基应用研究

    李盼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郑徐客运专线兰考南站路基工程螺杆桩复合地基项目,通过试桩和桩身质量检测,总结黄淮冲积平原地区螺杆桩关键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同时对螺杆桩承载力特性及复合地基进行工后沉降分析.结果表明:黄淮冲积平原地区粉质黏土、粉砂、细砂、圆砾土土层中可以形成螺杆桩螺纹段桩身,成桩质量良好;螺杆桩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该地区同等条件下,螺杆桩极限承载力较普通灌注桩提高约24%;复合地基沉降主要发生在填筑期;双曲线法预测得出三个观测断面工后沉降量均小于15 mm,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冲积平原螺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沉降监测质量控制

    新建综合管廊顶推下穿运营铁路动力响应分析

    李传林闫鑫雨曾勇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综合管廊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铁路线路时,线路临时加固体系的稳定性决定运营铁路的安全.依托深圳市梅观高速公路综合管廊下穿平南铁路工程项目,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不同通车情况下线路加固体系各结构的受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列车双线同向行驶时,D型钢便梁的最大竖向变形数值为对向行驶时的1.32倍;当采用D型钢便梁+支撑桩+锚固结构的联合加固体系时,最大竖向位移均未超过3mm,实现了综合管廊顶推下穿施工毫米级沉降控制.

    综合管廊顶推下穿线路临时加固体系动力响应稳定性

    复杂条件下深基坑支护内力及变形研究

    王润彦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京滨城际滨海西站市政配套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分析A区主体盾构井段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后土体侧向位移和支撑上的轴力.结果表明:不同的施工阶段,土体位移和5道支撑的变化相差较大;第1道支撑从开始开挖到另4道支撑全部拆除,轴力变化为压-拉-压;基坑开挖施工完成后,各支撑上的轴力趋于稳定,墙后土体向基坑内侧移动,最大可达11.0mm;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土体侧向最大位移出现在基坑深度5.0 m的位置,为6.3 mm.

    基坑工程数值仿真地下连续墙受力分析变形研究稳定性

    路堤边坡装配式拱形骨架设计方案研究

    李栋周青爽廖超朱一康...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路基边坡防护工程传统现浇式施工模具多、工期长、维护难.以某沿海高速铁路路基护坡工点为例,进行路堤边坡装配式拱形骨架设计方案研究,包括装配单元的划分、安装、连接、吊装及施工等五个方面.共设置6种装配单元;单元按照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安装;单元间采用卯榫方式搭接;在单元体重心两侧对称位置设吊装点运输和安装;装配单元安装前需先进行脚墙及骨架底镶边现浇施工,以保证装配式拱形骨架的稳定和平顺性.

    铁路路基边坡防护装配式拱形骨架装配单元卯榫

    动载作用下钢桥面双层SMA铺装层有限元分析

    王礼根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罗埠大桥钢桥面铺装层早期病害的维修方案,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研究不同沥青铺装层与钢桥面层间接触状态下、不同沥青铺装层结构设计参数下的铺装层结构设计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沥青铺装层沿深度方向的平均剪应力分布规律为:磨耗层>缓冲层>保护层;SMA层厚度及缓冲层厚度的增加可有效改善沥青层受拉、受剪和层间受剪状况;缓冲层模量的增加有利于降低沥青层拉应变,但不利于层间剪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指标.提出双层SMA钢桥面铺装层结构设计建议,罗埠大桥铺装方案中SMA层厚度为6.0cm,沥青胶砂层厚度为2.5 cm.

    道路工程钢桥面铺装动态荷载力学响应病害防治

    基于力法的含砂淤泥质土层冻结壁厚度计算

    王雨解健康龙坤赵雷...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含水软弱地层多采用人工冻结法施工,冻结壁厚的设计是关键.通过理论推导及模型简化,提出含砂淤泥质土层冻结壁厚的设计方法.以苏州地铁联络通道为依托,在室内还原现场条件,得到某一温度下人工冻土的物理力学试验参数,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强度控制法与力法为计算基础,考虑所涉及的相关安全系数,确定含砂淤泥质土层冻结壁厚为2m.

    高含水软弱地层人工冻结法冻结壁厚度强度控制法位移监测

    深基坑斜直交替钢管桩复合土钉墙数值模拟分析

    康剑伟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福建某医院的基坑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斜直交替钢管桩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坡面水平位移最大变形出现在基坑"腰部",设计时应适当加强此位置的变形控制;斜直交替钢管桩复合土钉墙支护体系安全可行,其较双排直立钢管桩复合土钉墙及单一土钉墙有更好的变形控制能力和更高的稳定性.

    深基坑斜直交替钢管桩复合土钉墙稳定性位移监测

    抗滑挡墙加固小型滑坡墙背推力研究

    刘剑光郁智超吴羿君张润泽...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南山区某小型村寨滑坡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抗滑挡墙墙背滑坡推力的分布形式,并引入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法探讨多物理参数对滑坡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滑挡墙墙背滑坡推力的分布曲线为"鼓肚形",在靠近坡面一定范围内滑坡推力趋于零;滑带黏聚力、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及抗滑挡墙埋深对滑坡推力的影响较大;抗滑挡墙埋深对作用点高度的影响较大;滑坡推力作用点介于挡墙底部向上垂直高度20%~29%的位置,与刚体极限平衡法中的假设存在偏差.

    小型滑坡抗滑挡墙滑坡推力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法强度折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