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观察
理论观察

张振华

双月刊

1009-2234

llgc@chinajournal.net.cn

0452-2791810

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党政机关办公中心1号楼(建华区新明街)

理论观察/Journal Theory ObserveCHSSCD
查看更多>>《理论观察》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前沿问题,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关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为广大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创设发表最新成果平台,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服务。主要栏目:“理论前沿”“时代论坛”"特别关注"“新视点”“观察与思考”“法治在线”“放眼市场经济”“企业聚焦”“思想教育平台”“文学视线”“三农研究”“教育广角”等  ★刊名变迁: 《齐齐哈尔社会科学》(原) 《理论观察》(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现代创生

    赵伟朱守航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有其生成与演进脉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有助于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功能。如今,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面临传承载体的缺位、传承主体的涣散以及传承情感的淡化等时代挑战。因此,有必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提供物质保障;重塑家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为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文化滋养;强化"亲亲"思想和爱国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支撑;拓展家国同构和"大同"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柱。

    "第二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现代创生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图景构建与优化策略研究

    李晓夏宋瑞亚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是中国根据自身发展实践,为应对世界变局、迎接时代机遇、融合场域发展贡献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理论蓝本""实践方略"。基于中国发展的现实场景与世界进程的历史实践,全人类共同价值广泛凝聚价值共识、全面汇聚磅礴伟力、彰显大国天下情怀,其提出与推广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方案的图景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客观存在中确立价值坐标,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多种方案中汇聚思想精华,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实践中汲取力量之源,从中国实践与世界大同的互动中唱响中国声音。"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三幅创新图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方案"之创新图景集。未来需从提升国家硬实力、确保制度执行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深挖精神驱动力、打造国际亲和力、激发实践鲜活力六个方面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方案图景全方位落地。

    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方案创新图景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内在逻辑、实践路向与价值意蕴

    马浩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是党在新时代建强自身的崭新话语表达,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强大支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两个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目的,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重要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为民担当,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探索如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设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改革精神自我革命

    中国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林一贤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系框架之中,与该体系的理论意蕴及总体布局展现出深刻的逻辑一致性。作为社会治理在市域维度的具体实践,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在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总体目标的导向下,秉持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依托市域社会的独特禀赋结构,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构建科学合理的市域权责体系,以及加速法治化进程等多重路径,致力于塑造更具中国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范式。

    中国式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

    延安时期毛泽东推动文艺大众化的实践探索与当代启示

    陈碧晴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毛泽东推动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典范。毛泽东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确立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并倡行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在毛泽东推动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民族革命实际成为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工农兵成为文艺作品的主体,文艺创作的民族形式日益突出。文艺大众化实践在陕甘宁边区得以顺利开展,并影响至全国。延安时期毛泽东推动文艺大众化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方向提供了深刻借鉴,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提供精神指引。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大众化革命文艺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党性风范及当代启示

    罗舒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个人命运与中国革命事业紧密相连,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毛泽东经历了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面对艰苦磨砺,毛泽东做到了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深刻自我批评、始终乐观坚韧,体现了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和党性修养。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终身的课题,总结回顾毛泽东在艰苦磨砺中彰显的党性风范,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党性修养艰苦磨砺土地革命时期

    数字资本权力的逻辑展开——基于对"技术封建主义"理论的考察

    张陈杰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重构了资本权力运行机制,塞德里克·杜朗与雅尼斯·瓦鲁法基斯等学者提出数字技术发展让资本主义蜕化为一种新封建主义,控制垄断平台的科技寡头行使着封建领主式的权力。科技寡头在数字空间中掠夺指令价值以扩张数字平台,瓜分数字公共空间形成"云封地",将使用者变为"云农奴";同时与金融行业联合进行金融化,提升自身价值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改变资本的价值体系与整体运作结构;并介入现实生产,让产业资本附庸于数字资本,无产阶级变得朝不保夕,将数字空间的奴役延续至现实空间。面对数字资本所带来产业大萧条,无产阶级需要认清情势,扭转技术封建主义的趋势,让数字技术为促进数字社会主义的建设而服务。

    数字资本技术封建主义数字平台资本权力

    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劳动异化及其消解路径——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考

    郭嘉祺苗建荣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示了"异化"的四重基本样态,分别是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劳动过程相异化、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人同人相异化。当前,数字劳动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劳动形式。在这种劳动形式中,"异化"依然存在,如数字劳动产品商品化、数字劳动过程隐形化、人的类本质的数字化,以及数字主体虚拟化与等级化。从解放数字生产力,重构数字生产关系、复归人的主体意识、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三个维度寻求数字异化的出路,有助于人类探索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道路,进而推动数字时代的共产主义进程。

    数字时代劳动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资本论》机器观视域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徐佳莹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时代的机器在提高生产力、替代劳动力、改变生产关系、推动社会变革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的功能,但其发展也面临着多重困境,如就业替代与技能鸿沟、数据隐私与安全、技术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等。与工业时代人们对机器的恐惧心理相似,这些问题同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切忧虑。在本质上,人工智能是一种更高级的机器。马克思《资本论》的机器观是贯穿机器发展、反思机器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机器观,对于我们今天洞悉人工智能技术的功能发展、困境难题与前景探索具有重要价值。我们需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来规范和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其真正造福人类。

    《资本论》人工智能机器技术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阈下"文化工业"的概念辨析

    孙嘉瞳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启蒙辩证法》中的"文化工业"视为"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或将其定性为对某种特定文化现象的批判是对"文化工业"理论的误解。实际上,阿多诺早就在《文化工业再思考》中对"文化工业"词源上的模糊及争议性作出阐述。霍克海默也曾在《论真理的问题》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与形而上学观念论之所以不同的根本基础——政治经济学批判。本文认为,要回归"文化工业"的真正内涵,必须结合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与《资本论》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文化工业"作为历史范畴,是一种非文化且"另有所图"的事物,不仅是以文化形式出现的"特殊商品",更产生着"文化拜物教"一般的负面影响。

    文化工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启蒙辩证法阿多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