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吕梁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吕梁学院学报
吕梁学院学报

赵元

双月刊

2095-185X

llxyxb@llhc.edu.cn

0358-8248730

033000

山西省离石市滨河北东路38号

吕梁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uliang Higher College
查看更多>>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改中的改成分退果实问题——以晋绥边区崞县为个案的考察

    岳谦厚苏铭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成分退果实是土改运动发生转向的关键环节,对土地政策正确旨向回归和中国共产党革命走向深入产生了直接影响.晋绥边区崞县在改成分退果实过程中,以先打通思想、再配合平分土地及发放土地证进行成分复查的方式,完成对错订户成分改正和利益退补.与此同时,在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民不愿改订成分、乱下成分、退补果实不力等现象,并因之造成贫雇农利益受损、地主富农反攻的严重后果.中国共产党为此采取重新复查成分、严厉打击各种反攻行为等措置,对之予以应对.通过改成分退果实,不仅有效遏制了土改中"左"的偏向,亦充分巩固了国家政权对农村基层社会的强效控制,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成功之道从中可见一斑.

    晋绥边区崞县土改改订成分退补果实

    晋绥革命根据地红色戏剧资料的价值与建档管理

    李成生王利玲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开赴华北战场创建了晋绥革命根据地.晋绥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戏剧资料内容丰富、数量可观,按存在的形态主要分为文书资料和实物资料两大类.文书资料包括戏剧文件、戏剧剧本、戏剧报道、戏剧人回忆录、日记及文集等.实物资料包括道具、服装、图像、演出场所等.这些红色戏剧资料具有区域性、连续性、完整性等特点,是原生态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价值.艺术机构和档案部门虽高度重视,但在建档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解决.

    晋绥革命根据地红色戏剧文件资料实物资料

    晋绥文化传播实践分析

    许桃
    12-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绥文化发端于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早期主要通过开创报刊、开展文艺活动、普及教育等方式进行传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今天,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使晋绥文化的传播方向、传播路径和传播效果发生了变化.在借鉴过往传播经验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传播技术,通过档案再现、多元传播、社交互动、跨界合作等方式,宣传好晋绥文化.

    晋绥文化传播实践传播路径

    中国美学史的书写建构——以《中国美学史话》为例

    佟建伟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中国美学话语体系、中国美学史的建构,学界有广泛的讨论和尝试.中国美学的话语体系建构应考虑中国本土文化实际.李翔德和郑钦镛的《中国美学史话》可以视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美学话语体系的较早尝试.《中国美学史话》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国美学的"史话".该书从神话传说谈起,对中国具体风俗和文物进行审美烛照,探讨其中闪现的美学思想,揭示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美学思想的独特性和价值.《中国美学史话》介入现实进行中西美学思想比较,提出"美学是科学的皇后",美在社会,许多篇章新意迭出,显现科学化美学思想,是一部植根中国历史土壤、扎根人民群众、有科学化的理论指导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著作.

    《中国美学史话》中国化大众化科学化认知神经美学

    批评认知视角下环保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

    宫雪芹李栋杰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保海报一般由文字和图像构成,属于多模态语篇的类型,二者共同构建语篇意义.作为多模态语篇的一类,环保类多模态语篇的批评认知研究目前并不多见.而通过结合视觉语法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环保海报多模态语篇,能够多维度识解语篇意义和环保海报设计者的交际意图,引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同时,从认知批评话语的角度分析,更有利于探究图像和文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际方式以及二者共同构建语篇意义以实现信息传递的路径.

    环保海报视觉语法多模态隐喻认知批评

    非遗文化传播中终身美育路径的建构——以福州漆艺为例

    邓婧
    26-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在传播中华文明、提升审美素养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福州非遗漆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收集数据,探索在非遗文化传播中构建终身美育路径的可行性;揭示大众消费者、漆艺人和市场之间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终身美育在非遗传播中的关键作用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从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三个层面着手,给出非遗文化传播中终身美育路径的构建措施,以提升公众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参与度,有效推动非遗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终身美育文化传播福州漆艺可持续发展

    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价值利用探究——以碛口古镇为例

    高婧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碛口古镇是黄河古渡口,是晋商的发祥地,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库.通过系统梳理古镇的聚落形态与传承脉络,多维阐释古镇独特而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厚重而深邃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博大而深沉的精神文化资源;进而提出碛口古镇文化资源价值利用的有效途径,以文旅融合为背景,创新文化传播策略,探析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文化育人

    新时代山西廉洁文化传播的路径探析

    袁随芳翟翠玲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树立廉洁价值理念是反腐倡廉、风清气正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文化自觉,担负新时代文化新使命的重要途径之一.新时代山西廉洁文化建设和传播既要注重传播主体的专业性、传播内容的创新性,还要加强数字化媒介平台和体制机制的建设.

    山西廉洁文化传播理论推广路径

    山西方言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蔺若晨段雨旋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山西方言作为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出独特的文化、社会、经济价值.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方言文化的挖掘与保护.蓬勃兴起的乡村旅游也为山西方言的展示搭建了广阔舞台.加之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山西方言的传播开辟了全新路径.所以,乡村振兴应从文化、产业、人才三个维度出发,发挥方言在乡村文化、经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乡村振兴山西方言文化传承新媒体

    吕梁精神融入青年成才的路径研究

    牛成丽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成才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大计,关系民族兴盛发达.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单独章节列出,高度凸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与人才支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吕梁精神融入青年成长成才,不仅能够为吕梁精神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吕梁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交融和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新时代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吕梁精神青年成才路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