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季刊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vliang Education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儒家文化融入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以方山县职业中学为例

    闫卫星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仁爱精神、济世情怀、中庸品质及气节操守等,对于塑造中职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职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改变当前中职校园文化面临的"千校一面"、校企合作文化对接不畅及"精神缺钙"等困境的出路,儒家文化融入中职校园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需要.方山县职业中学将儒家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具体做法,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为其他同类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和方法.

    儒家文化中职校园文化路径探析

    对分课堂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策略探究

    王欣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论述了对分课堂模式的概念、价值、实践流程,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特征、作用及教学定位,结合高职英语采用对分课堂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分课堂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对分课堂模式高职英语应用价值策略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以"企业财务会计"为例

    王成琳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财务会计"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从而公允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相关知识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优质的思政内容促进高质量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实际出发,设计融入思政素材的教学内容,探讨多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出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保障条件,助力专业课"求真"和思政教育"求善""求美"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企业财务会计教学设计思政素材

    新时代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研究——以"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为例

    郑涵悦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推动基础教育持续、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不仅直接关系着未来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高质量发展,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基石."小学班级管理"作为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类课程,从德育为先、专业为重、实践并行、情怀引领四个维度,全面而深入地体现了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通过对"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的深入分析与探讨,为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高职师范生课程改革核心素养小学班级管理

    浅谈小学古代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贺黎李永明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国维在1903 年便指出美育的重要在于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粹之域.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要务的改革要求.古诗作为传统文人表达"最纯粹之快乐"的重要文体,理应成为美育的重要领地.小学古诗教学以体味情感铺陈书写与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生命状态为要务,采取勾联篇章单元、跨学科介入以及传统吟诵的方式,着力培植学生审美意识.

    古诗情感铺陈和谐共生大单元教学跨学科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意蕴探究

    周夏锋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清代画家恽南田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画的精髓.强调了笔墨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价值.笔墨不仅是中国画的物质材料,更是画家表达情感,展现技艺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画的精神内容.

    中国画笔墨骨法用笔气韵生动

    抗战期间屈原及其作品在绘画中的接受

    梁向伟
    101-10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期间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局,本着救亡图存及爱国主义的宣传,文学界及政治界掀起了一场"屈原热"的浪潮,其后傅抱石、徐悲鸿、张大千等画家都以屈原及其作品为蓝本绘制了大量作品来响应爱国主义的呼吁,《屈原图》《渔父》《九歌·国殇》《九歌·山鬼》等相关屈原作品图像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文学中的"屈原热"对绘画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绘画中得到了广泛共鸣,本文主要以时代社会和学术环境为背景来考察屈原及其作品在绘画中的接受.

    屈原《楚辞》《九歌》傅抱石徐悲鸿

    吕梁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彭贞冯军平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旨在推动两者的协同发展.吕梁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康养资源,具有高潜力和明显的地理及气候优势.然而,由于资源开发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产业融合尚不充分,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吕梁市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融合发展的策略,旨在为吕梁乃至山西省其他地区的文旅康养产业提供发展借鉴.

    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吕梁

    对博物馆图书出版工作的一些思考——以山西博物院为例

    孙科科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的图书出版工作是博物馆在出版物领域的一系列行为,对于实现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随着"文博热"的持续升温,博物馆的图书出版工作也逐步得到重视,同时也要看到并解决好博物馆图书出版与读者需求间的"供需失衡"问题.本文即以山西博物院的图书出版工作为例,探讨博物馆图书出版工作的提升策略.

    博物馆图书出版山西博物院

    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解读

    吴文静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言的小说创作具有魔幻式的艺术魅力,他以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技法构筑了虚实相接、神秘莫测的文学世界,将对现实的观照、对人性的反思以荒诞变形的方式加以叙述.他的小说以形式上的繁复实验拆解着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使新的美学原则逐渐生成与崛起,推动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沿革与发展.本文即从叙事学的视域解读莫言的文学书写,以后现代主义技法、感官叙事和意象建构三个角度为切口探析其小说的叙事艺术.

    莫言叙事艺术后现代主义感官叙事意向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