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学刊
理论学刊

孙占元

月刊

1002-3909

zhanyuan@sddx.gov.cn

0531-87088383

250103

山东省济南市旅游路3888号

理论学刊/Journal Theory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经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倡导严谨,扎实、求实、求真、创新的学风,以促进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己任,积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读者对象:广大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党政干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校、大专院校、广大理论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收缩性发展:应对乡村社会转型的基层治理创新

    陈靖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人口结构性外流、乡村生活主体缺失的收缩型乡村,治理的核心要点是维持在村群体的生活活力并创造发展潜能.收缩性发展的理念提供了应对乡村社会转型的乡村治理创新目标和原则,有助于对乡村治理的重心进行锚定.在客观认识乡村社会收缩的客观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前提下,通过维持在村人群生活循环、发展高质量小农经济、构建低耗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涵养乡村共同体文化等方式,可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培育内生动能.以收缩性发展原则来衡量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基层治理实践的成效,有助于建构应对乡村社会转型的治理体制,为因地制宜开展基层治理创新提供政策建议.

    收缩性发展乡村收缩社会转型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创新

    近代中国道德榜样叙事的内涵特质

    李培超
    10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化有悠久的道德榜样叙事传统.通过讲述道德榜样故事使得民族精神和道德风尚代代相传,也由此厚植了民族文化的根脉.道德榜样不仅仅是个体生命,通过不断的时代赋意,它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精神符号或文明标识.近代中国的特殊历史节奏和发展条件,为道德榜样的"出场"创设了现实基础,同时凸显了以爱国为主题的道德榜样叙事内涵,也折射出近代中国道德榜样道德评价的复杂性.

    近代中国道德榜样叙事爱国主义

    现代性视域下正当优先于善的价值探析

    于建东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当与善的关系作为义务论与目的论的区分标准通过罗尔斯的《正义论》而被广为人知.正当优先于善被看作是义务论的特质,善优先于正当则被看作是目的论的特征.但是罗尔斯这种划分却引起了争议.在金里卡看来,罗尔斯所阐释的功利主义目的论只是一种人为的重构,它忽视了功利主义对每个人的平等尊重.拉莫尔也借助西季威克被广泛忽视的"善与正当"的概念何者更为基本的关系来说明将正当与善的关系看作目的论和义务论的划分标准存在问题,并认为在现代性的视域下将其看作是古今伦理之别则更有意义.在现代性的视域下,通情达理的公民在良善生活的本质方面与其他公民存在合理的分歧,理性并没有使我们达成共识,我们讨论得越多,分歧就越大.而倡导正当优先于善则可以通过诉诸国家正当性原则和理性对话与平等尊重的规范,让我们在寻求一种最低限度的核心道德过程中尝试走出现代性的困境.

    现代性正当合理分歧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机制与实现路径

    夏杰长袁航
    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共同富裕不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包含"全面发展"与"平衡发展"两层逻辑机制,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人力资本高级化和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实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平衡地区经济发展、城乡发展和收入分配推动实现"平衡发展".必须积极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保障,优化共同富裕实现环境;构建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继而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保障.

    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平衡发展

    农业强国目标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作用机理与困境突破

    曲延春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仅能够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基础,显著增强农业产业韧性,而且能够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高素质劳动力.尽管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依旧突出,难以满足农业强国建设要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根基,应从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性,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快补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板,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合作管护体系,建立农民需求侧导向的供给机制,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水平,从而保障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农业强国农村公共产品农村公共服务农业产业韧性

    公输般、墨翟"兵械"攻守推演与东周机械技术进步

    王子今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国策·宋卫策》"公输般为楚设机"条说:"公输般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公输般,有注家谓"鲁班之号也",或谓"鲁之巧人".重视技术之学的思想家墨子与公输般的攻守推演故事以"机""巧"为主题,体现了这一时期技术发明受到社会普遍重视的情形.二者的对抗演习,属于"机械""车弩"的比试.先进技术应用于军事,是这一历史时期表现特别突出的社会文化现象."秦墨"史事体现出秦人对技术之学的看重.秦实现统一有诸多技术层面的优胜条件,其中就包括机械发明.

    公输般墨子技术发明秦墨

    《孝经》"以孝治家""以孝治天下"之贯通

    史少博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孝经》中,"孝"既是最高道德,也是治国根本.家是人之心理性和物理性栖息场所,通常是由具有血缘亲情关系者所组成;国是家的延续和扩大,千千万万的家聚合而成国.《孝经》中的"以孝治家"是以孝亲为逻辑起点,以亲亲之孝而达至家庭与家族的和睦;《孝经》中的"以孝治天下"则是把基于血缘亲情关系的亲亲之爱,在由家而国而天下的空间格局中不断向外推扩,并在这一过程中赋予孝以政治意义.《孝经》中的"忠"既具有孝德的某些特征,又具有独特的政治性意蕴.

    《孝经》以孝治家以孝治天下

    侵华战争时期"满洲农业移民"的农业经营状况研究

    孙炜
    157-16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政府曾向中国东北送出大量日本农业人口,即"满洲农业移民"."移民"的农业经营是日本政府实现民族扩张与辅助侵略战争的关键一环.为此,日本政府专门制定了《北满地区集团农业移民的经营标准案》.但出于侵略扩张动机而制定的《标准案》,从背景到内容都因强调政治目的而忽略了农业经营的实际.在实践中,日本政府为巩固其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以"分村移民"的形式强制送出大量"移民",由此导致"移民"具有集体意识薄弱、缺乏农耕经验与热情、小家庭化、劳动力不足等特点,再加上日本对伪满洲国的殖民政策以及落后的农耕技术等,使得"移民"的农业经营过程、结果与《标准案》背道而驰,最终走向崩溃."满洲农业移民"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侵略与殖民.

    侵华战争时期"满洲农业移民"农业经营"大八浪开拓团"

    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举办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