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以青年文化为中心的视角转向

    李少多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青年文化作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新视角恰逢其时.这既源于青年群体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中坚力量,又源于青年文化赋予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劲动能,主要表现为青年文化从整体上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内涵价值、表现形式和消费业态的创新.要继续以青年文化为推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传播策略、消费策略上与当前新的实际相融会,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精神能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文化文化资源文化人本范式创新

    基层治理合规化与制度成本

    贺雪峰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资源下乡背景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从内生供给向外生供给转变,重塑了基层治理秩序.在内生供给模式下,群众动员贯穿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全过程.在外生供给模式下,资源分配的合规性替代群众动员,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确保资源分配的合规性,资源下乡往往伴随着规范、规则和监督下乡.这一转变在塑造了基层治理的合规化运动,压缩了基层干部权力寻租的空间的同时,也使基层干部的大量精力被耗散在完成合规合法的程序要求上,造成了基层治理制度成本攀升这一意外后果.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依然具有标准化程度低、规范化难度大的特征,治理秩序建立的关键不在于规范而在于动员.

    基层治理合规化制度成本群众动员资源下乡

    制造周期耦合:家庭视角下理解乡镇人事激励的新框架

    冯川
    11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视角是研究乡镇激励机制建设的重要分析维度.每一位乡镇工作人员都有着安家和成家的盼望或者养家和持家的责任.乡镇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意义,在个人奋斗以追求自我实现之外,更在于为其所在的家庭作贡献.在家庭视角下重新审视乡镇人事激励机制,可以发现乡镇人事激励机制嵌入由政治生命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乡镇激励机制构建的关键,是使具有不同身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人事结构位置的乡镇干部,都能达致家庭—工作的平衡态.家庭—工作的平衡问题可被进一步拆解为家庭生命周期与政治生命周期的耦合问题.乡镇人事激励机制运作的本质逻辑,在于尽量维持政治生命周期服务于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支撑政治生命周期的正循环,扭转和避免家庭生命周期消耗政治生命周期、政治生命周期无益于家庭生命周期的负循环.

    乡镇干部人事激励基层治理家庭视角

    社会治理创新竞争内卷化与创新科层化——职能转型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李婷
    12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政府职能转型的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地方政府竞争的标的物,并被科层体制所吸纳.基于苏中JY区的调研发现,将创新目标纳入绩效考核,采取程式化的方式推进创新实践,强制扩散推广创新经验,即创新科层化,成为当地社会治理创新的主导机制,并引发了创新泛化、形式化和悬浮等问题.以竞争强度—竞争空间为分析框架,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地方政府竞争的环境和标的物的特点,可发现社会治理创新的竞争强度与竞争空间不适配,导致地方政府主导的创新竞争内卷化,是创新科层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重新认识地方政府竞争在社会治理(创新)层面的限度,重构社会治理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政府间协作和群众动员,有助于问题解决.

    社会治理创新竞争内卷化创新科层化职能转型地方政府行为

    社会信用立法的功能定位与核心问题

    贾韶琦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信用立法面临着功能定位不明确、技术回应不明显、实施立场不准确等比较突出的问题.社会信用立法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语境下的道德立法,通过将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在"良法善治"意义上的统一.大数据技术为社会信用立法提供能力支持,使之成为可能,并因全样本分析、反模糊反匿名、自身膨胀等技术特征影响社会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立法中宜确立"全面采集""原则公开""安全使用"之原则.实践中"泛信用化"惩戒乱象表明社会信用法律的规制功能与激励作用间的内在逻辑失调,一方面应明确激励型法的规制功能,引导逻辑思维和意识形态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应坚持法律规制功能的激励导向,即便是失信惩戒也具有激励作用,主要表现为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的适用.

    社会信用立法道德立法大数据法律激励

    从汉字"玩"看中国早期审美意识的生成和发展

    刘伟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语言文字角度考察中国早期审美意识的生成和发展,能以小见大,提供新的思路."玩"包含行为和对象两层含义:从行为上看,它是精神松弛的、能够调动各个感觉器官的具有"把玩"特性的欣赏活动;从对象上看,它是有着丰富品类的"玩物".中国早期审美意识正是在"把玩"或"玩物"的过程中生成发展,最终走向成熟的."玩"字内涵的变化与中国早期审美实践以及审美心理的演变具有内在一致性.

    "玩"玉文化审美意识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