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生代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激励与职业发展——兼论面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干部培养路径

    王德福
    10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构建完善的激励与培养机制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社区工作者经历代际更替与工作嬗变后,新生代社工被认为普遍面临职业困境.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一方面要精简社区行政负担,另一方面要在住宅小区业主自治事务上建立起催化合作机制.在催化合作的新型群众工作中,混合式激励能够更充分地释放激励效应,社区干部培养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相辅相成,实现正向循环.

    社区治理现代化新生代社区工作者混合式激励干部培养

    城市小区生命周期与政府角色变迁研究——以广州粤府小区为例

    刘升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小区生命周期受市场牟利性、业主流动性和政府人民性影响,可以分成"诞生"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和死亡期5个阶段.在政府—市场—社会这三类治理主体中,小区"诞生"期作为一个社会力量缺失的特殊时期,政府更多处于规划者角色;进入小区"青年"期,业主与物业关系融洽,作为政府代表的居委会主要承担监督者角色;到了"中年"期,随着小区问题增多,尤其是业主和物业、业主与业委会、业委会与物业等矛盾纠纷的增多,居委会就需要承担起各类矛盾的协调者角色;在小区"老年"期,面对小区老化后剧增的成本,物业公司和业主都无法承担,最后只能是代表政府的居委会承担起这个成本,作为物业公司离开后的补位者存在;而进入小区死亡期后,政府又必须将自己置于居民利益保障者的角色.在城市小区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不同治理主体根据小区成本收益和小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实现了"以市场为中心"到"以政府为中心"的治理转变.

    商品房小区生命周期人民性社区治理

    社区协商的困境、调适与超越——基于武汉市W社区的调查

    黄盼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协商民主和基层治理的关系,学界主要从功能论和技术论两种视角阐释社区协商的制度价值和工具策略,忽视了微观治理场景对协商民主合法性的影响,由此带来民主旨趣与协商技术、行政主导与居民参与之间的张力问题.基于对武汉市W社区的田野调查,可从整体性视角研究社区协商困境的破解之道,通过历时性呈现W社区公共事务协商的不同阶段,阐发权威式协商和自主性协商的优势和局限.而政社联动型协商可以弥补既有社区协商模式的不足,较大程度地重构政府、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凭借政社联动和技术融入,社区协商的具体场景可以回应其合法性和程序性之间的张力弥合问题,并以利益共识为纽带统合社区协商的价值追求和策略趋向.在一定程度上,W社区协商实践可以为城市基层协商的创新提供一些参考,但仍需要警惕"名实分离"的象征性协商形式的出现.

    社区协商合法性公共事务政社联动

    论二陆赋学与六朝赋的诗化

    唐定坤
    13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朝赋的诗化是唐前诗赋互动的核心内容,是文学思想和文体学领域的重要命题.受现代文学观的影响,学界多注重建安和齐梁尤其是前一时段;实际上这一命题应基于诗赋的辨体自觉,以此二陆赋学才应是六朝赋诗化的理论起点和重要标志.陆机分异诗赋体格,以赋主"体物"而导向语言修辞的"细切"诗化,同时伏下了"体物""缘情"交越互用、"体物"而"感物"的抒情逻辑进路;陆云无辨体拘执,承建安时风旗帜鲜明地指出赋的"情"本理论,表彰"体物"而"抒情"的物情化写法.但二陆又都强调本于玄学的"浏亮""清约"审美风格,规限和导引了赋在体物中注重出之以虚化情理的诗性造语与在篇幅上压缩句式和改变结构而延及诗化的修辞策略.二陆赋学一明一暗所建构起的互补性的诗化理论,完全影响了此后赋体诗化的发展路向;这一命题的清理辨析,可以促进对诗化表征于抒情意涵、篇幅形制、语言探索三个方面的深入理解.

    文体学陆机陆云六朝赋诗化

    "上帝之死"与"元宇宙热"——一个拉康主义分析

    虞昊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近关于元宇宙的讨论热度极高.在拉康主义开启的分析性视角中,此种"元宇宙热"始于一种越出符号秩序的死亡驱力,这意味着元宇宙的"崇高化".进而,从现代性与互联网两个层面的"上帝之死"背景出发,可以发现:在现代性宣告"上帝之死"后,上帝无法再作为大他者之具身为人提供神学安慰,迈向元宇宙实乃人在自身"崇高化"过程中的"创世"冲动与 自我确证.在赛博空间中,"不存在上帝,一切都不被允许",但这一退却的"上帝"将在元宇宙中以数字大他者的面目返场,人因此倾向于下降为数字"白痴".这样一来,迈向元宇宙的行为可能是一次"造神"而非"创世".

    元宇宙上帝之死拉康大他者数字人

    信息动态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