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经济
辽宁经济

陈葳

月刊

1003-4617

lnjjfile@126.com

024-86904551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7号(省政府院内)

辽宁经济/Journal Liaoning Economy
查看更多>>本刊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问题综合性杂志,是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权威刊物。文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文章涉猎面广,内容新颖活泼,是全面了解辽宁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理论创新与"三脉"联动

    常修泽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5月11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央党校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宣传座谈会在杭州召开。以下为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先生的发言实录。

    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理论宣传

    基于RCEP推进东北与日韩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的对策思考

    刘海军赵球张超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自RCEP实施生效以来,东北地区在RCEP框架下与日韩经贸合作的举措和成效,分析了东北地区进一步深化与日韩的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东北地区利用RCEP扩大对日韩开放的对策建议。

    对外开放东北地区RCEP中日韩

    以城市群建设提升中心城市在东北振兴中贡献度的思考

    李方喜张文烨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建设哈长沈大城市群对提升中心城市在东北振兴中的贡献度的策略。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接着,提出整合哈长沈大城市群的具体思路与举措。最后,针对如何提升城市群在东北振兴中的贡献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整合壮大城市群,可以形成内在动力,提升发展能级,为东北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奠定基础,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安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向北开放的重要举措。

    中心城市城市群东北振兴经济贡献度

    东北全面振兴视域下推动辽宁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张祺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东北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应准确把握新时代人口高质量发展内涵要求,坚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在东北全面振兴视域下,本研究基于辽宁省人口发展形势,从激发生育活力、完善养育服务、培育人才沃土、优化人口分布等路径全力推进东北全面振兴,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

    人口高质量发展人口素质东北全面振兴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省县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联互动发展研究

    韩碧君张雪娜韩茉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省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县域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加,但是仍然缺乏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总结辽宁省县域产业集聚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通过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分析,使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人均生产总值作为核心变量,以辽宁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21年辽宁省县域统计数据,运用模型,对辽宁省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均生产总值做时序分析和空间演化分析,总结辽宁省县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演进规律,最后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省县域产业集聚与县域经济发展可行性建议。

    新型城镇化县域经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

    辽宁省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

    温晓丽魏博文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立足辽宁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发展概况和影响因素,从构建全周期全链条长效化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入手,破解辽宁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完善整合梯度培育体系、细化不同梯度的科技企业培育与创新发展精准支持政策、构建"梯度孵化+平台培育"双驱动、完善多层次金融、人才等要素配置体系等对策建议。

    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平台培育要素配置

    辽宁全面振兴背景下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价值研究

    教立营李由顾岩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宏大背景下,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价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辽宁"六地"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辽宁乃至中国革命的丰富历史,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时代价值。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提出是历史赋予辽宁的责任,新时代辽宁"六地"新目标的提出是辽宁对未来的展望。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辽沈战役"号角已吹响,从红色"六地"到新时代"六地",新时代目标的提出,赋予了红色文化新的时代价值。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价值研究

    加快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的路径研究

    郭秀慧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加快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对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只有协调多元化算力需求与相对单一算力供给关系、强化非国家枢纽节点与国家枢纽节点联动、统筹算力资源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才能释放算力作用。要通过积极参与全国算力资源调度、提高数据传输运载效率、打造高效绿色安全算力网络等夯实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数字基座,奋力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

    算力一体化算力体系新质生产力

    大学生数字文化消费影响因素与推进路径研究——基于fsQCA方法

    李丹宋英杰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数字文化消费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消费者行为分析(AISAS)模型,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7个前因条件进行组态研究,为解释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提供了重要参照。青年学生数字文化消费行为的产生有内部意愿驱动型、外部环境推动型、技术推动型和综合影响型4种条件组态,前因条件复杂多元。因此,本文提出完善技术运用以助推消费体验升级、深化审美教育以培育文化消费兴趣、优化政策生态以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和回应自我提升以促进路径综合作用等政策建议,以促进大学生数字文化消费健康发展。

    数字文化消费大学生消费行为fsQCA文化政策

    基于TOE框架的乡村本土数字化人才建设困境与破解分析

    董玥李占芳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数字化人才建设成为下一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内容。根据我国乡村发展实际情况,基于TOE框架从技术、组织及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影响乡村本土数字化人才建设的七个变量,洞悉各变量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亟须从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乡村组织人才吸纳、人才管理机制、政府政策、乡村产业发展和文化观念着手,填补乡村本土数字化人才缺口,攻克人才建设滞后的难题,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数字化人才TOE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