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农业科学
辽宁农业科学

赵奎华

双月刊

1002-1728

LNNY@Chinajournal.net.cn

024-31029927

110161

沈阳市东凌路84号

辽宁农业科学/Journal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和辽宁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科学论文、试验研究简报和科学种养的典型经验,介绍国内外重要农业科技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膜下滴灌不同灌水下限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DMA数字模型构建

    张振子孙翔龙曹敏建冯良山...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辽西地区花生膜下滴灌最佳灌溉制度,建立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的不同灌水下限花生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以期为花生高产节水节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以花生白沙 1016 为试验材料,设置 4 个灌水处理,雨养处理(CK)、W50、W60、W70(灌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 50%、60%、70%),通过观测花生株高、LAI和干物质积累量(DMA)变化,分析不同灌水下限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建立基于有效积温为自变量,DMA为因变量的花生生长动态模型。结果表明:花生在花针期、结荚期的生长速度较快,对水分的敏感度较高,生育后期的生长速度较慢,W70 处理较其他处理的花生株高、LAI和DMA有显著的提高,其产量最高达到 5 181。81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 1。79 kg/m3。所以田间持水率 70%为该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最适宜的灌水参数,并建立了其基于归一化的有效积温为自变量的相对DMA预测的Gompertz方程:y=0。9837e-exp(3。2309-12。7429x)。

    膜下滴灌灌水花生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数字模型

    丹东蓝莓种植区气候条件影响分析

    董海涛刘娥李如楠单璐璐...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91~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蓝莓物候观测资料,对丹东蓝莓种植适宜区气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温度、水分、光照等气象条件对蓝莓生长的影响,分析各个蓝莓主要种植县的气象条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东蓝莓主要种植区域气候资源较好,除了冬季气温偏低外,基本满足蓝莓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30 年间 4 月平均气温振幅较大,需要防范春季倒春寒对蓝莓产业影响;受气候变化影响,降水集中时段有后延趋势,对于早熟和中熟品种蓝莓,在年景偏差情况下,需要加强水分管理,而对晚熟品种需要做好强降水和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防范;光照条件完全满足蓝莓生育期所需,中部地区更有利于蓝莓种植。研究成果将为蓝莓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丹东蓝莓种植气候条件特征分析

    不同泥沙掩埋深度对莲子草生长的影响

    卢红吴思海吴丽孙玲...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泥沙掩埋深度和掩埋时间对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湖库区消落带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L。)DC。)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 3 个不同处理(4 cm埋深、8 cm埋深、12 cm埋深,掩埋时间 35 d),以不掩埋作为对照,采用相同的泥沙基质进行覆盖,测定莲子草的存活数、株高生长量、叶长和叶宽、生物量干重。试验结果表明,轻、中度掩埋对莲子草存活率影响不明显,重度掩埋会使莲子草的存活率降低;中度掩埋和重度掩埋对莲子草株高和叶片长度的促进作用比轻度掩埋和不掩埋更为明显,且呈现出重度掩埋>中度掩埋>轻度掩埋>不掩埋;相较于不掩埋,掩埋处理均会降低叶片宽度,且叶片宽度呈现出轻度掩埋>中度掩埋>重度掩埋;相较于不掩埋,轻度掩埋莲子草生物量更多的集中在根部,而中、重度掩埋生物量更多的集中在茎叶部分。说明莲子草通过加快茎干生长和改变叶片形态以及调整生物量分配的方式来增强对泥沙掩埋的适应能力。

    莲子草泥沙掩埋存活率生长变化生物量

    商洛市不同生计类型脱贫农户生计风险识别与评估

    张孝存刘娟艾翠翠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与评估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风险是预防规模性返贫,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文中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8 个镇办的 8 个行政村 174 户脱贫农户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生计类型脱贫农户的生计风险,结果表明:样本区农户风险总值中健康风险占比最大,政策风险最小;纯农型农户的户主平均年龄最大,家庭规模最小、劳动力数量最少、受教育程度最低;非农型农户的家庭规模最大,家庭劳动力数量最多;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生计风险总值依次是纯农型>农业兼业型>非农型>非农兼业型。纯农型农户是所有类型中生计最脆弱的群体,返贫风险最大。并针对其风险特征的差异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为当地预防规模性返贫提供帮助。

    农户生计类型生计风险商州区

    基于Citespace的粉葛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康家和段志程唐雪珂吴文婷...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以"粉葛"和"甘葛藤"为主题词,将采集到的1993~2022 年 377 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期刊分布、等进行信息挖掘,并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时间图谱、突现词分析等方法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粉葛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 以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事粉葛研究的主要机构包括江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等,合作单位和合作团队呈现明显的"地缘"和"学缘"特征。目前,粉葛相关文献 40%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其中,中医药类和食品加工类期刊收录的粉葛相关文献较多。研究内容从理论走向实践,研究热点从粉葛品质鉴定、粉葛栽培技术转向粉葛生药学、产业经济调研等;目前,淀粉、产量、多糖等成为突现关键词;关键词时区图结果显示葛根素、总黄酮、HPLC等关键词贯穿整个粉葛研究阶段,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基石,反应了粉葛研究存在的一定问题。

    粉葛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研究热点

    基于熵值法——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下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研究

    何静玥李星群农万相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系统分析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情况,文中采用熵值法、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对 2012~2021 年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农旅融合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农旅融合综合发展水平的增长速度较快,并呈现出高耦合高协调的良好发展趋势;现阶段阻碍广西农旅融合中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国际旅游收入、国外游客人数、星级饭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提出夯实产业基础,发展精品农旅产业;数字赋能产业,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坚持生态理念,推动农旅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广西农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农旅融合熵值法障碍度模型修正耦合协调协调发展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吕婷婷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CiteSpace对 2013~2023 年的 1 728 篇粮食安全领域文献进行分析,描绘分析中国粮食安全领域的发文特征、热点、趋势与前沿。研究发现:从总体趋势上看,我国粮食安全文献发文数量呈现增长态势,研究领域内的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等地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热点包括粮食安全资源环境约束与保护、粮食供应与产业链建设、粮食安全政策目标与战略发展、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 4 方面;未来粮食安全领域研究将集中在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空间格局演化与优化、目标统筹与视角延伸 3 个方面。

    粮食安全CiteSpace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基于熵值法的陕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优化路径研究

    高文娜王小红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十四五"时期陕西省农业绿色发展主要方向,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 4 个维度 13 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陕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结果表明:4 个维度的增长幅度差异较大,生态保育增长幅度最大,资源节约却呈下降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陕北、陕南、关中3 个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均衡,水平最高的是陕南地区。从 10 个地级市分析来看,西安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铜川、榆林等地水平较低。结合相关分析,提出要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区域间农业绿色协调发展、发展绿色农业技术水平等对策建议。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熵值法优化路径

    河北果粮间作技术推广影响因素研究

    顾新颖李晶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果粮间作技术在河北的推广,以晋州鸭梨和粮食间作种植户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回归为研究方法,就影响晋州果粮间作的因素展开实证。结果表明,种植者个人特征中,种植者年龄因素与是否参加果粮间作技术的相关培训,分别在 5%和 1%水平上对果粮间作的推广意愿呈现出正向显著性相关;种植者态度中,果粮间作技术的重视程度对果粮间作的推广意愿在 1%水平上呈现为正向显著相关;种植者生产中,生产与收入来源和种植规模大小分别在 10%和 1%水平上对果粮间作的推广意愿呈现为正向显著相关;间作技术推广中,示范基地效应在 1%水平上对果粮间作的推广意愿正向显著相关;政策影响中,技术的宣传力度与是否进行补贴分别在 5%和 1%水平上对果粮间作的推广意愿为正向影响。根据以上实证,提出要提高果粮间作技术的推广效果,需从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发挥示范户示范效果、完善技术转型的补贴机制和加大果粮间作技术研究力度等方面入手。

    果粮间作农业生产回归分析技术推广正向影响

    组学技术在蔷薇属植物研究进展

    赵小慧马策韩丹丹李振涛...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蔷薇属(Rosa)植物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观赏植物之一,其种类丰富、花色各异、具有重要的经济、绿化及药用价值。随着测序技术和各项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蔷薇属以基因组学研究为基础,涵盖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的发展,为研究蔷薇属植物物种起源、遗传多样性、基因挖掘、分子机制解析、基因互作、蛋白互作等带来新的机遇。文中旨在探讨蔷薇属植物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观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分子辅助育种及分子编辑提供有益指导。

    蔷薇属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